「2007順德木工展」再創(chuàng)佳績 華南地區(qū)最具規(guī)模木工機械行業(yè)展會
今年木工展在順德區(qū)舉辦,與深圳、東莞、廣州及順德龍江四個家具展同期舉行,既發(fā)揮了「一省五
計劃性供給VS市場性需求導致國內原木市場供需缺口變大:國內森林資源匱乏,雖然我國森林面積在全球排在第五位,但是人均森林面積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1/6,只有俄羅斯的1.75%。國內的原木供應增長緩慢:中國在1998年出臺了天然林保護工程(簡稱天保工程),嚴格限制對國內森林的采伐,木材砍伐實施的是計劃調控手段,每5年設定木材砍伐指標,規(guī)劃出未來的木材供應量。十五期間(2001-2005)國內的木材砍伐量為22310萬立方米,2006年公布的十.一五(2006-2010)國內的木材砍伐量為24816萬立方米,同比增長為11.23%;每年砍伐量的平均增長率為2.25%,未來國內木材的供給量增長較低。國內的原木需求快速增長:對于原木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建筑裝飾、家具、造紙、木門等行業(yè),受經濟增長、消費升級、出口需求的拉動,原木的下游行業(yè)發(fā)展迅速,主要行業(yè)的需求保持快速增長。其中:建筑裝飾:人造板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為22%,木門產值年均復合增長率16%;家具:木制家具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23%,家具出口額年均復合增長率25%,中國已經是世界家具出口第一大國;造紙行業(yè):造紙行業(yè)產量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而且木漿的消耗比例呈現出上漲的趨勢。外部供給-進口價格一路攀升,未來加速上漲:國內原木進口數量保持年均16%左右的復合增長率,2006年原木進口數量達到3215萬立方米,同比增長9.47%,價格同比上升10.65%。俄羅斯是中國最大的原木出口國,2006年共向中國出口原木2183萬立方米,占比69%,同時俄羅斯原木出口價格近三年連續(xù)上漲,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俄羅斯原木出口關稅的調高將會對國內產生重要沖擊,我們預計2007-2009年國內原木價格將會出現快速上漲,上漲幅度在50%--100%。
投資策略及標的-林業(yè)資源和替代效應:1、在源頭上擁有林業(yè)資產的上市公司,并且能夠將原木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完全傳導到上市公司,充分享受價格帶來的利潤增長,重點推薦:岳陽紙業(yè)。2、能夠替代原木的產品,我們認為作為人造板中最具有發(fā)展前途、增長最快、同時能夠替代原木的中/高密度纖維板(HDF/MDF),將會在原木價格上漲過程中,利用比價效應,替代原木,重點推薦:大亞科技。
1.全球原木未來供給緊張
1.1.全球森林資源分布及生產消費情況根據FAO(聯合國農林組織)最新的統(tǒng)計數據,全球森林總面積達到39.52億公頃,占全球土地總面積的30.3%,人均面積0.6公頃。主要分布在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等地區(qū),其中以歐洲森林面積最大,總計為10.01億公頃,亞洲森林占地面積比例最低,僅為18.5%;人均面積方面,大洋洲的人口較少,人均面積為6.3公頃,亞洲人均面積最低,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6。
從國家的角度看,世界森林資源的分布并不均勻,主要集中在俄羅斯、巴西、加拿大、美國等國家,擁有森林資源最多的八個國家共擁有森林面積24.75億公頃,全球占比達到62.63%。其中,俄羅斯擁有的森林面積最大,占到全球的五分之一左右,巴西屬于熱帶地區(qū),氣候條件特別適宜闊葉林的生長,森林面積達到了4.8億公頃,全球占比12.15%,位列全球第二。
原木的產量受森林面積和木材蓄積量有關,全球木材的蓄積量為115立方米/公頃,受地理資源稟賦的影響,各大洲的木材蓄積量并不相同,其中,俄羅斯的近東地區(qū)蓄積量為全球最高,每公頃擁有155立方米的蓄材量,而亞洲地區(qū)的蓄材量為全球最低,僅有72立方米/公頃。
全球原木的主要消費集中在發(fā)達國家地區(qū),其中美國、加拿大所在的北美洲占比最高,達到了37.47%,歐洲次之,占比為29.35%,亞洲地區(qū)為增幅最快的地區(qū),尤其是中國產生的消費帶動作用。
從全球主要的原木消費和生產國家來看,美國生產量最多,達到4.18億立方米,加拿大、俄羅斯、巴西等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居于前列。從貿易量來看,俄羅斯為全球最大的原木出口商,遠遠領先于美國和加拿大,2004年的原木出口量為4155萬立方米;中國由于缺乏森林資源,大量的原木需要進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木進口國家,2004年的原木進口量達到2764萬立方,而且原木的進口數量仍然保持強勁的增長速度。
1.2.全球原木未來供給緊張,價格上漲勢在必行1.2.1.全球森林面積不斷減少,人工林種植面積擴大全球森林面積正在以每年1300萬公頃的速度遞減,雖然人工造林的實施和森林的自然生長降低了這一趨勢,但是全球森林面積仍然在變小。從2000-2005年,全球森林面積每年以0.18%的速度減少,全球各大洲的森林面積只有亞洲和歐洲的森林面積出現增長情況,其中亞洲主要是因為中國實行了天保工程,森林面積出現增長;歐洲主要是因為環(huán)境保護實施比較徹底,森林的濫砍濫伐得到有效控制;形成對比的是發(fā)展中國家地區(qū)的森林面積減少的最快,非洲森林面積每年以0.62%的速度遞減。
1.2.2.亞洲地區(qū)尤其是中國需求猛增亞洲地區(qū)的需求增加十分迅速,尤其是中國和印度。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木、木漿進口國,中國原木進口數量從1999年的1014萬立方米增長到2006年的3215萬立方,同比增長了3倍左右,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6%;預計未來隨著中國國內木材緊缺,以及下游產業(yè)家具、造紙、裝飾業(yè)的需求拉動,中國未來的原木消耗量將會保持穩(wěn)定增長。
1.2.3.俄羅斯大幅調高出口關稅,提升全球原木出口價格俄羅斯為了限制原木的出口,提高本國木材深加工能力,于2007年宣布到2009年將俄羅斯原木出口關稅提高到80%,每立方米不少于50歐元,而以前俄羅斯原木出口關稅只有6.5%。
俄羅斯木材的出口基本上是以原木為主,根據遠東海關局的統(tǒng)計資料,2006年遠東地區(qū)出口木材1700萬立方米,總價值達14億美元,其中96%是未加工的木材,原木在出口木材中所占的比例持續(xù)增長。目前俄羅斯非法采伐問題比較嚴重,2006年俄羅斯非法采伐木材總數達102萬立方米。俄羅斯政府為了發(fā)展本國的木材深加工業(yè),控制原木的出口,同時嚴厲打擊非法采伐,于2007年公布了第75號會議,提高未來2年的原木出口稅,具體稅收如下表所示
表六俄羅斯未來原木出口關稅上調
同時,全球原木非法采伐不只是俄羅斯一個國家的問題,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個國家。據統(tǒng)計,全球約30%的硬木鋸材和膠合板的交易涉及來源不明的問題,17%國際原木交易是來自非法木材采伐。由于非法木材采伐壓低了全球林產品價格大約16個百分點,其中最嚴重的是印度尼西亞,非法采伐的比例達到了60%;中國的原木非法采伐比例也是相當的高,達到了30%。
世界銀行估計全球原木非法采伐給各國政府帶來了50億美元左右的收入損失,而對整個林產品市場造成了100億美元左右的損失;木材非法采伐和走私已經成為全球四大走私活動之一。
為了降低原木的非法采伐,保護森林資源,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開始授權實施森林認證(FSC)制度,經過認證可確保森林的木材生產不會竭澤而漁,擁有生物多樣性和珍稀樹種的森林不會被誤砍,原始森林和林區(qū)的權益得到尊重和保護。認證就是給合乎標準的森林和林產品貼綠色標簽,森林認證有助于推動健康有序的木材生產與貿易。預計隨著森林認證體系的實施和各國政府對于原木非法采伐打擊力度的加大,全球原木的非法采伐將會有所下降。
2.計劃性供給VS市場性需求,導致國內木材供需缺口變大
2.1.國內森林資源匱乏根據第六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1999-2003年)結果:全國森林面積17490.9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8.21%,活立木總蓄積136.18億立方米,森林蓄積124.56億立方米。我國森林面積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積列居世界第6位。除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和臺灣省外,全國天然林面積11576.20萬公頃,蓄積105.93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5325.73萬公頃,蓄積15.05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高居世界首位。從2005年FAO的數據來看,中國森林面積達到1.97億公頃,人工林面積達到7132.6萬公頃,近兩年人工林種植速度加快導致國內的森林面積加大。
受地理和資源狀況的影響,我們國家的森林資源分布并不均勻,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南、東南地帶。其中,東北地區(qū)以針葉林及針闊葉混交林為主,是我國主要的天然林區(qū)所在,森林面積占到全國的28%左右;西南地區(qū)以亞高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為主,面積占比在20%左右;東南地區(qū)以南方松杉林和闊葉林為主,面積占比在30%左右。
根據國家森林資源普查的結果來看,從樹齡上來看,幼齡林面積4723.79萬公頃,蓄積128496.60萬立方米;中齡林面積4964.37萬公頃,蓄積342572.18萬立方米;近熟林面積1998.73萬公頃,蓄積224550.99萬立方米;成熟林面積1714.79萬公頃,蓄積301660.98萬立方米;過熟林面積876.99萬公頃,蓄積212482.93萬立方米。
幼中齡林面積所占比重較大,幼齡林、中齡林面積占林分面積的67.85%,蓄積占林分蓄積的38.94%。
雖然我國森林面積在全球范圍內排在前列,但是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森林面積卻十分有限。2005年,我國人均森林面積為0.1公頃,只有全球人均森林面積的1/6;和森林資源豐富的俄羅斯相比,中國只有俄羅斯人均森林面積的1.75%。
2.2.計劃性供給:受制于天保工程中國在1998年出臺了天然林保護工程(簡稱天保工程),嚴格限制對國內森林的采伐。天保工程標志著中國林業(yè)政策的重大改變,為國內僅存的天然林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喘息機會。可是,渴求原料的林產品加工企業(yè)也因此轉移到海外去尋求木材,因此1998年也標志著中國進一步融入全球的林產品貿易,而且變得愈來愈依賴木材進口。
1998年在中國的大地上發(fā)生特大洪水,長江告急,松花江、嫩江告急,造成3000多人死亡和重大經濟損失,引起了國務院對中國天然林資源過度消耗和因此造成的生態(tài)惡化的高度重視。洪災過后,國務院確定了只有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特別是全面停止長江、黃河流域的天然林采伐,困擾中國的水患才能得到根治。
1998年9月,天保工程在四川省部分試點率先啟動,并很快推廣到其他地區(qū)。天保工程涉及有林地面積10.23億畝,其中天然林面積8.46億畝,占全國天然林面積的53%。天保工程的主要內容是全面停止長江、黃河中上游地區(qū)劃定的生態(tài)公益林的森林采伐,并大幅度減少上述地區(qū)和東北、內蒙古等地區(qū)的商品木材采伐量,嚴格控制木材消耗,以解決天然林的休養(yǎng)生息和恢復發(fā)展問題?!?
林業(yè)局出臺的《林業(yè)發(fā)展十一五和中長期規(guī)劃》指出:繼續(xù)加強天保工程的實施,全面停止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工程區(qū)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根據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qū)資源承受能力,進一步調減木材產量,使全國重點地區(qū)天然林資源真正得到休養(yǎng)生息。國內原木的供給將會繼續(xù)緊缺。
國內的木材砍伐實施的是計劃調控手段,每5年設定木材砍伐指標,規(guī)劃出未來的木材供應量。十五期間(2001-2005)國內的木材砍伐量為22310萬立方米,十.一五期間(2006-2010)國內的木材砍伐量為24816萬立方米,同比增長為11.23%;每年砍伐量的平均增長率為2.25%,未來國內木材的供給量增長較低。
建筑裝潢行業(yè):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興旺發(fā)展,進行室內裝修的人造板、實木地板、貼面板、以及木門等木制品消耗量巨大。國內的人造板產量從1998年的1051萬立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6771萬立方米,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23%;木門行業(yè)的產值2006年達到了1006億元,同比增長了38%。
木制家具行業(yè):受房地產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居民消費升級、出口加速等因素的拉動,國內的家具行業(yè)出現了高速增長,從1998年到2006年,木制家具行業(yè)的銷售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0%左右,2006年行業(yè)的銷售收入達到了969億元,同比增長31.75%;同時,出口的增長速度更快,近十年的復合增長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一大家具出口國。
造紙制漿行業(yè):造紙行業(yè)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2000年到2006年,紙和紙板的生產量年均增長13.44%,消費量年均增長10.76%,均高于我國同期GDP年均增長率,2006年國內紙張消費量達到6600萬噸,同比增長11.30%,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消費國。
同時,由于國內的紙張原材料成本構成中存在明顯的二元結構,即木漿和草漿同時存在,隨著國內環(huán)保限制的加強以及產品消費升級,國內草漿所占的成本比例將會持續(xù)下降,木漿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對于木材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
2.4.外部供給:進口價格一路攀升,未來加速上漲我國自1998年實施天保工程后,國內木材資源減少的缺口,主要依靠進口木材彌補,在經過了3-4年進口量急速增長后,進口量的增速呈現出較溫和的逐年遞增態(tài)勢,2006年進口木材依然保持這種狀態(tài)。
2006年我國進口木材原料(包括原木、鋸材、薄板、膠合板、纖維板、枕木、刨花板)3 973.75萬m3,比去年3 683.1萬m3,增加290.6萬m3,增幅7.89%。2006年進口木材增加,從品種上分析,主要是進口原木數量增加,2006年我國進口原木3215.3萬m3,比去年上升9.47%,其中針葉原木進口1 970.8萬m3,比去年上升7.87%;闊葉原木進口1 244.5萬m3,比去年上升12.12%?!?
2006年我國進口木材原料(原木、鋸材、薄板、膠合板、纖維板、枕木、刨花板)進口總值62.4億美元,比去年上升15.66%,而同類商品進口數量僅上升7.89%,價格的上漲提高了進口總值。
從進口的平均價看:2006年我國進口原木平均單價122.21美元/ m3,比上年上升10.65%,其中針葉原木386.86美元/ m3,比上年上升14.33%,闊葉原木178.18美元/ m3,上升6.59%。
2006年我國進口鋸材平均單價278.26美元/ m3,比上年上升10.23%,其中針葉鋸材179.94美元/ m3,上升6.72%,闊葉鋸材330.61美元/ m3,上升13.63%。
從以上我國進口木材原料的主要品種原木和鋸材看,平均價格有10%以上的漲幅。
國際市場木材價格的上升雖然有種種原因,但是與國際環(huán)保對天然林資源的保護,世界各國調整林業(yè)政策,限制天然林的砍伐,提高出口稅,打擊走私等有相當大的關系。
在2006年,由于俄羅斯對出口原木征收6.5%關稅,造成了價格上升,從而產生了比價效應,帶動了國內市場其它木材價格出現上漲,是比較突出的例子。
以新西蘭為例,我國從新西蘭進口的木材主要是新西蘭花旗松和新西蘭輻射松,2003年新西蘭輻射松的進口均價為66美元/ m3,從2004年開始價格一路開始上揚,2005年的價格達到了100美元/ m3,雖然06年價格上漲速度有所放緩,同比增長了13%左右。
俄羅斯進口原木在我國進口木材總量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沒有任何一國可以替代。2006年,我國進口俄羅斯原木已達2182.6萬m3,是2002年進口量的3.7倍,已占我國進口原木總量的69%,從2006年的數據來看,我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木,不僅是數量而且在價格上都處于歷史最高位。
以俄羅斯哈巴遠東木業(yè)出口落葉松原木為例,2000年哈巴-綏芬河口岸DAF(邊境交貨價)價格,14~20 cm徑級為30美元/立方米,至今年已漲到82美元立方米,漲幅已近兩倍。俄羅斯木材的價格大幅上升,由多種原因造成:一是國際市場需求,尤其是中國的需求造成的,2005年中俄林產品進出總額已達30億美元,占中俄貿易總額的10%以上,而國內進口企業(yè)爭搶資源,相互競爭,競抬價格。二是俄羅斯近年來鐵路運費調整,5年中運費上升了一倍,資源費等有關費用也漲高了。三是石油價格上升,造成了陸運和海運成本的不斷上漲。四是盧布升值,勞動力成本增加,俄出口木材以美元計價,供應商匯率損失要靠貨價上漲來彌補。五是采伐點越砍越遠,2000年,一般林場距采伐點僅30~50 km,目前已延伸至100 km以上?!?
俄羅斯上調原木出口關稅將會對國內原木市場產生致命沖擊影響最大的是俄羅斯出口關稅調整。2006年以前,俄羅斯原木出口關稅為零;從2006年1月1日起關稅率為6.5%,不低于4歐元/立方米;如前文所述,今年俄羅斯宣布原木出口關稅大幅提高,至2009年針葉原木的出口關稅調高到80%,不低于50歐元/立方米、闊葉原木調高到40%,不低于50歐元/ m3。自2007年7月1日俄羅斯正式上調原木出口關稅后,價格普遍出現上漲,綏芬河鐵路口岸木材進口價格最高漲幅達到200元/ m3;同時,廣州市場東南亞枋材價格出現快速上漲,印尼菠蘿格原材緊張推動大枋材急漲至7800-8300元/ m3,漲幅達2800元/ m3。
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木出口國,俄羅斯出口關稅的上調,將會提高全球木材的出口價格;而中國作為最大的原木進口國,勢必受到嚴重的沖擊,國內木材對進口的高度依賴將會使價格從國際市場傳遞到國內市場。我們預計2007-2009年國內原木價格將會出現快速上漲,上漲幅度在50%--100%。
1、在源頭上擁有林業(yè)資產的上市公司,并且能夠將原木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完全傳導到上市公司,充分享受價格帶來的利潤增長,重點推薦:岳陽紙業(yè)。
2、能夠替代原木的產品,我們認為作為人造板中最具有發(fā)展前途、增長最快、同時能夠替代原木的中/高密度纖維板(HDF/MDF),將會在原木價格上漲過程中,利用比價效應,替代原木,重點推薦:大亞科技。
3.投資策略及標的:林業(yè)資源和替代效應我們預計,由于供給受到限制,未來原木價格將會隨著需求的增加而出現長期上漲的過程,從整個產業(yè)鏈判斷,兩種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閥門做為一種生產與生活物質設備廣泛的被應用在國民經濟、國防與民眾生活的各個方面,小到納米級別的閥門、大到上百噸的工業(yè)用閥,無不顯示閥門的重要性與不可替代性。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必須用全球化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問題。全世界的閥門總使用量的年累計已經達到11000億美圓以上了,每年的閥門產品新老更換的市場需求總量已經達到了500億美圓以上,遠遠的超過了全世界新工程建設對閥門的市場需求總量300億美圓。另外,全世界的閥門庫存與半成品總量在700億美圓左右,現年生產總量在570億美圓左右。
由以上數據,我們可知閥門的全球需求量、生產量與庫存量是非常龐大而又驚人的;而且隨著世界經濟的發(fā)展與速度的加快、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隨著全球閥門市場需求信息的傳遞速度的加快與市場需求信息的對稱化加快,一定會伴隨著全球閥門市場的需求量逐年遞增、與全球閥門生產能力與總量的擴大與攀升;同時會伴隨著全世界閥門庫存與半成品總量的減少。
世界經濟每年以3%的速度在增長、個別地區(qū)超過兩位數的速度在增長,全球閥門市場需求總量必定同樣以一定比例系數的增長速度在增長。
同樣,在全球經濟越來越一體化的今天,全球閥門市場的國際貿易與交易更是敏感的、領先的在發(fā)展與推動著世界經濟的發(fā)展與格局的改變與轉換著。全球閥門的國際貿易目前很大程度的局限與依賴在歐美洲發(fā)達國家的流體技術、工程咨詢與服務、知名閥門品牌的跨國企業(yè)與集團手中,而且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加快、與歐美洲發(fā)達國家的流體技術、工程咨詢與服務、知名閥門品牌的跨國企業(yè)與集團對世界其它地區(qū)的閥門市場的開發(fā)與推廣力度的加快與加大,全球閥門的市場需求與分配、以及閥門產品的國際貿易,有向被歐美洲發(fā)達國家的流體技術、工程咨詢與服務、知名閥門品牌的跨國企業(yè)與集團凝聚與壟斷的局面與格局的形成。
二、中國閥門企業(yè)發(fā)展國際貿易的必要準備
全球經濟越來越一體化,必定伴隨著全球國際資本的大轉移,特別是全球國際資本中的勞動力成本含量密集型的與裝備設備生產的國際資本的大轉移。
亞洲的經濟在飛速的發(fā)展,特別是中國與印度這兩種不同社會制度與體制的兩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在飛速發(fā)展與增長,全球國際資本的大轉移的首選地區(qū)就是亞洲的中國與印度。
然而,做為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在中國家門口的模板工程與對比工程的印度,印度的閥門年生產能力與總量、以及閥門產品的出口與閥門民族品牌的建設與數量,已經遠遠在中國之上了;而2006年中國的閥門出口總量還不到12億美圓。
隨著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深入與發(fā)展、隨著中國大陸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隨著中國大陸閥門市場與生產能力的形成、與閥門行業(yè)合格勞動力數量的規(guī)模初具形成,國際資本大轉移中的閥門裝備設備生產的國際資本大轉移,才剛來到中國。而2006年中國的閥門出口總量還不到20億美圓,這離中國要成為“世界閥門生產工廠”與“裝備設備大國”的地位、離應有的閥門出口正常水平170億美圓,不及濫觴之水。
面對大多數中國閥門企業(yè)要發(fā)展國際貿易,我們持不太樂觀的態(tài)度,因為中國閥門企業(yè)發(fā)展國際貿易還需要很多必要的準備。
在總結與歸納中國閥門企業(yè)發(fā)展國際貿易的必要準備中最主要的幾點分別是:
1.對國外閥門標準的理解與把握,以及必要認證與證書的取得。
2.國內閥門企業(yè)自身生產要素的滿足與建立、開展與維系。
3.國內閥門行業(yè)國際貿易從業(yè)人員的成熟與規(guī)模的形成。
4.國內閥門企業(yè)對國際貿易方式的把握與對國際法的理解。
以上幾點的具體分析在下面章節(jié)中得到解讀。
三、中國閥門企業(yè)發(fā)展國際貿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中國閥門企業(yè)發(fā)展國際貿易的過程時間大約已經有20來年了,在這大約20來年的時間里,讓我們總結與回顧的實在是太多了,從行業(yè)宏觀的角度看,有兩點需要著重指出一下;從企業(yè)微觀的角度看,同樣有七點需要著重指出:
從行業(yè)宏觀的角度看:
1.盲目投放廣告、盲目相信媒體所宣傳的效果
很多中國閥門企業(yè)發(fā)展國際貿易時,從一開始就沒有一套經過科學、嚴謹論證過的媒體投放與廣告宣傳方案,再加上沒有哪個同行的普遍成功的媒體投放與廣告宣傳方案可以借鑒、與媒體廣告推廣公司業(yè)務人員的隔三差五的引誘與講解,很多閥門企業(yè)從一開始就投入了巨資在不同媒體上的廣告宣傳與推廣。
但是,隨著資金的投入與媒體廣告宣傳與推廣的服務期的來臨,幾乎所有的企業(yè)發(fā)現自己投入的資金其實就是媒體公司的原始資本的積累。這就難怪細心的閥門從業(yè)人員會發(fā)現國內幾家知名的閥門國際貿易成功的企業(yè),在普遍認為有價值的媒體上找不到影兒。為什么?因為他們已經發(fā)現了這個虛假與泡沫。
2.對發(fā)展國際貿易的困難認識不足,對短期內的收益值期望過高
很多閥門企業(yè)發(fā)展國際貿易時,就認為發(fā)展國際貿易很容易的、普遍成功的、利潤很高的、投資收益率很高的、收益很快的,而忽視了企業(yè)發(fā)展國際貿易時自身的建設與配套服務的形成,導致很多閥門企業(yè)發(fā)展國際貿易時,失去了應有的“市場理智”與“耐心”、國際貿易負責人短期內走馬觀花般的更換、企業(yè)領導層對發(fā)展國際貿易業(yè)務忽冷忽熱、斷斷續(xù)續(xù),有的企業(yè)幾年下來最后悄無聲響的放棄了國際貿易業(yè)務的努力。
從企業(yè)微觀的角度看:
企業(yè)發(fā)展國際貿易時,在國際貿易具體操作過程中的幾點注意事項與建議
1.詢盤與回盤過程中的幾點注意事項與建議
國際貿易中進入準貿易的實質性的第一步就是準客戶的詢盤與企業(yè)方的回盤。在收到準客戶的詢盤后,一定要注意詢盤中的對產品的技術具體要求與貨物交付條款、以及其他商業(yè)條款。
詢盤中對產品的技術具體要求包括產品的材質、規(guī)格、數量、特殊工藝的處理與要求等內容;詢盤中的貨物交付條款包括貨物的交付條件、交付方式、交付地點、交付時間、付款方式與條件等;詢盤中的其他商業(yè)條款包括產品貨物的質量保證期、產品責任承擔、經濟貿易糾紛的解決途徑與方式等。
以上準客戶的詢盤內容都要認真解讀與理解,即使準客戶在詢盤的內容中沒有指明或提出,企業(yè)方在回盤的內容中一定要指明與指出,因為這不但關系到貿易的成功與順利與否,而且直接關系到成本核算與貿易糾紛的產生。
2.技術規(guī)范確認過程中的幾點注意事項與建議
當準客戶對企業(yè)方的回盤有興趣或有交易之意時,準客戶會對企業(yè)方的回盤內容請企業(yè)回盤方進行再次確認、或對企業(yè)方的回盤內容進行更改而請企業(yè)回盤方進行再次確認、特別是產品的技術規(guī)范的再次確認。這是做為企業(yè)回盤方的操作人員當遇到特殊工藝、材料處理、要求標準時,一定要一一核對與校驗、或當尋求企業(yè)技術部的必要的幫助與支持。
企業(yè)回盤方對于產品技術規(guī)范中需要雙方澄清與確認的技術細節(jié)、或當準客戶有對技術細節(jié)確認的要求時,最好要做到出技術圖紙進行產品技術細節(jié)的確認與澄清;做到有根有據、雙方對產品技術細節(jié)的明了與一致,為形成訂單做好準備。
3.商業(yè)條款談判過程中的幾點注意事項與建議
在形成訂單以前的國際貿易雙方需要確定的商業(yè)條款有很多,在下面幾點都會講到,在這里只講對產品的責任承擔事項與對陌生或生疏的商業(yè)條款的處理。
產品的責任承擔事項包括很多,有質量保證期限、質量事故的責任歸屬分擔與處理等。對于質量事故的責任歸屬分擔與處理,在形成訂單以前的商業(yè)條款談判中的企業(yè)回盤方一定要熟悉與理解國際法知識,很多商業(yè)條款都是最終用戶對直接賣產品給用戶的中間商的要求,企業(yè)回盤方是無須承擔責任的、而不要這些商業(yè)條款承擔下來。
對陌生或生疏的商業(yè)條款的處理,一定要把握好;如果企業(yè)回盤方在訂單執(zhí)行期間是很難做到、或現實是很難執(zhí)行的、執(zhí)行過程中無法得到有效幫助的,這些商業(yè)條款都不要接受、或不要在訂單要求中出現。4.付款條件確認過程中的幾點注意事項與建議
國際貿易雙方需要確定的商業(yè)條款中的付款條件猶為重要,付款條件對企業(yè)回盤方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產品貨物的出口安全與收匯安全。
付款條件對企業(yè)回盤方的好壞,表現在產品貨物的出口安全上,就是企業(yè)回盤方按訂單要求生產的產品貨物,予國際貿易中的另一方就是他是否按訂單要求進行貿易的可能性。如果企業(yè)回盤方把握不好這一點,按訂單要求生產的產品貨物有積壓做庫存的可能性很大。
付款條件對企業(yè)回盤方的好壞,表現在產品貨物的收匯安全上,就是企業(yè)回盤方按訂單要求生產的產品貨物出口后,予國際貿易中的另一方就是他是否按訂單要求進行貿易與付款的可能性。如果企業(yè)回盤方把握不好這一點,按訂單要求生產的產品貨物出口后有收匯不及時、無法收匯的可能性很大。
5.產品交付與交貨過程中的幾點注意事項與建議
國際貿易雙方就產品交付與交貨過程進行談判時、或已經執(zhí)行訂單合同與產品生產完成的產品交付前,對于大宗貨物、或訂單產品價值大和數量體積多的貨物,可以實行“分批交付、分批收匯,逐批交付、逐批收匯”的產品交付與收匯方式。這樣可以很有效的規(guī)避貿易風險、提高收匯的安全性。
6.質量保證期限與質量責任糾紛確認過程中的幾點注意事項與建議
國際貿易雙方就產品質量保證期限與質量責任糾紛進行談判時,一定要按實際產品設計的使用年限與正確的質量事故的責任歸屬分擔與處理進行。
實際產品設計的使用年限,視實際產品設計的對質量保證期限的要求進行。一般為實際交付安裝使用的12個月內、或提單日期后的18個月內,二者取其短。
正確的質量事故的責任歸屬分擔與處理,就是很多商業(yè)條款都是最終用戶對直接賣產品給用戶的中間商的要求、而企業(yè)回盤方是無須承擔責任的,所以在國際貿易雙方就產品質量保證期限與質量責任糾紛進行談判時,就不要這些商業(yè)條款承擔下來。
7.貿易糾紛的解決途徑或仲裁方式所適用法律確認過程中的幾點注意事項與建議
國際貿易雙方就以后可能存在的貿易糾紛而進行的貿易糾紛解決途徑或仲裁方式所適用法律進行談判時,建議將解決貿易糾紛的地點選在中國、仲裁方與仲裁人員組成以及仲裁方式所適用法律分別選為中國的有關組織與中國有關的法律;萬不得以時,才選擇利益獨立的第三國或法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