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淺木色 感受諧調(diào)的客廳
用一種顏色裝點居室,毋庸擔心顏色過于單一,缺乏層次。因為還有白、灰、黑這些無色彩傾向的元素,適度而機智地“調(diào)和”出不同凡響的視覺感受。
所以,放心地用一種色彩布置客廳吧,它單色不單調(diào)。
淺木色一直以來都受到很多人青睞,不僅因為它有著極自然的質(zhì)地,更有著不溫不火的穩(wěn)重色彩。綠色與其搭配,輕盈中透著幾分精干。
綠色+淺木色 感受諧調(diào)的客廳
綠色和淺木色搭配,無論是時尚的簡約,還是隆重富貴的古典,掌握原則,就能駕輕就熟:
1 防止色彩“太接近”。由于淺木色和綠色中都帶有黃色的成分,所以容易造成沒有色彩對比的感覺,空間層次也因此含混不清。
2 盡量使用明度偏高的綠色。特別是使用檸檬黃色可以讓色彩范圍擴大,從而產(chǎn)生層次清晰的明暗關系。
3 巧妙利用高反光的材質(zhì)。白瓷器皿,透亮的綠色玻璃,家具的鏡鋼構件都是很有用的“提神”工具。
是否為《阿凡達》當中創(chuàng)意奇特的書屋而感到興奮?是否還以為只有原始人才住在樹上?看看下面這些設計大師們創(chuàng)意的樹屋,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雕塑家設計師 Dré Wapenaar設計的帳篷。最初是為了給那些住在樹上的激進分子提供方便,后來成為野營愛好者、孩子以及所有打算在樹上美美地睡上一覺的人的絕佳選擇。每個“水滴”都固定在樹干上,一家四口睡在里面不成問題。
新西蘭太平洋環(huán)境公司的建筑師們設計的黃色樹屋餐廳,位于一片紅樹林上??瓷先ハ袷且粋€鑲在40米高的紅杉樹上的巨大蠶蛹,主體為人工種植的白楊木條,欄桿用附近的紅衫木做成,充分利用了自然采光。
最近的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頗有《海角樂園》的味道。都是拜Tadashi Kawamata的作品《麥迪遜廣場木屋》所賜,在上月揭幕的藝術展中展出。樹上掛滿了小木屋,這些作品旨在顛覆人們對公共空間的概念,告訴人們公共空間與城市理想、鄉(xiāng)村浪漫和玩耍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雖然這個高聳的水泥“樹屋”不是用木頭做成的,我們還是驚艷于它的瘋狂。這家名為那霸港口餐廳的飯館位于日本沖繩,按照菩提樹實際大小建造?!皹洹备?0英尺,一家餐館橫臥在“樹杈”之間。通過繞背旋轉(zhuǎn)樓梯或“樹干”電梯可以進入餐廳,特色為當?shù)剞r(nóng)場種植的有機食品。
在個性與傳統(tǒng)之間,新房的風情打破時間隧道,穿梭于現(xiàn)代都市,對家來說,新房是家真正意義的開始……而即將步入幸福殿堂的年輕人所面臨的一個最實際的問題,就是如何選擇新房的家具,營造起屬于自己的舒適愛巢。
家具:不可風格各異
不論是獨居或是與父母同住,自己小屋里的家具要有統(tǒng)一藝術風格和整體韻味。家具最好成套買或盡量挑選顏色、式樣的格調(diào)較為一致的,力求形成統(tǒng)一的風格。如線條的曲直橫斜、粗細長短;形式的凹凸起伏、方圓寬窄,色彩的枯潤濃淡、明暗冷峻等,都要有統(tǒng)一的韻味。如果自己原來已有家具,只需再購置少部分家具時,也應本著彼此和諧的原則,要么把原有的家具加以改制,重新調(diào)整上色,與想要買的家具統(tǒng)一;要么在購買新家具時,盡量與原有家具般配。這樣做遵循了“寓多樣于統(tǒng)一 ” 的形式美的原則。
色彩:不宜過分濃烈
新婚居室若要在整體布置上突出喜慶的氣氛,美觀舒適的色彩設計可以說是省力的辦法。紅色是傳統(tǒng)的中國式婚禮的主色調(diào),也愈來愈受到年輕人的喜愛。新婚居室布置既要突出歡慶的氣氛,也要做長遠的考慮,適當選擇一些中間色系比較穩(wěn)妥,這樣也不容易造成視覺疲勞。新房如用上紅色地毯或紅色燈罩,會讓房內(nèi)新婚氣氛得以蔓延,讓人保持新婚那份好心情。墻面、地面是房內(nèi)最大的面積,它們的色彩應同家具的色調(diào)相近,地面色彩應稍深于墻面。
裝修:不必一步到位
新婚家居的裝飾要有長遠考慮,別光顧一時的舒服,把所有的東西都一步到位,客廳里的大沙發(fā)面對一個大背景墻或是電視柜;臥室里是衣柜、大床,滿眼是能動和不能動的家具,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再做改變與調(diào)整,留下許多麻煩和遺憾。因為當二人世界變成三口之家的同時,家居設計理念和流行趨勢也會有所改變,一次性完成裝修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因此,新房裝修一定要“留白”,為適應未來變化留有足夠的空間。
新房裝修四忌
●忌把家具做得太大、太多,使可活動空間大大減少,這樣會產(chǎn)生壓抑感。
●忌床體正對房門或窗口。這樣既不雅觀也不利于健康,因為空氣對流會直接吹及人體,容易著涼。
●房內(nèi)忌用藍、黑等冷色調(diào)。這不僅與喜慶氣氛不符,意義也不大好。
●忌把新婚禮物全部陳設出來,以致太多太雜亂又容易被碰碎,影響新婚意義。寧愿有選擇地擺設一兩件作為點綴,每天更換擺設,精致有序而且有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