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窗簾 點綴流行風格家居
拿窗簾扣來說,無論綁帶、掛鉤還是裝飾花,都會創(chuàng)造出奇佳的意境。掛鉤有陶瓷掛鉤、鐵藝掛鉤、塑料掛鉤,可以搭配不同顏色、不同款式的窗簾,體現出迥異的風格情調。裝飾花分絲線編制、麻線編制、普通線編制,精制的手工藝制品配上任何窗簾都會顯得大方得體又小巧玲瓏!
飾件首先應與窗簾本身進行配套選擇,其次,它們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也很重要。如真絲綁帶具有高貴、典雅的貴族氣質,比一般綁帶有檔次,可配穩(wěn)重大方的陶瓷掛鉤;簡潔、大方、個性的編辮綁帶,可配小巧、時尚的鐵藝小掛鉤;裝飾花既可別上窗簾中間對開部位,也可用于簾頭上的裝飾……如做短窗簾時,可用鐵藝夾子固定。
窗簾的確是種實用的東西,但也無可否認它的裝飾性。所以,在選擇時,除了要考慮到它的質地以外,千萬不可忽視了它與周圍環(huán)境、顏色、圖案上的呼應與搭配。
房間的光線強弱也對窗簾有一定的要求。光線充足,可以選擇薄紗、薄棉或絲質的布料。房間對光線要求不是十分嚴格,一般選用棉質或麻質布料最好。選擇窗飾面料還應考慮季節(jié)因素,夏季窗簾宜用質料輕柔的紗或綢,透氣涼爽;冬季則要滿足“窗之眼”的需求。
選擇合適的花色,對于整個房間設計形式的襯托有著很大的幫助。窗簾的主色調應與室內主色調相適應,補色或者類近色都是允許的。而小面積采用冷暖色調的對比反而可以起到點綴的作用。喜歡現代設計風格的你可選擇素色窗簾,簡潔而不拖沓;優(yōu)雅的你大可選擇淺紋的窗簾,大氣而不失優(yōu)雅。
窗的裝飾在居室裝飾中往往起著畫龍點睛的功效。那,這“點睛”之筆又妙在何處呢?就是它的色彩了!古人筆下的“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景象,原來就在這各具品格的色彩中……
這個家庭辦公室位于大廚房內的一端,運用與廚房操作臺相同的工作臺面作為書桌。其實,有時候我們無需把廚房與毗鄰的房間完全隔離開來,尤其是當兩個空間的風格和功能相似時。
利用起居室的一面墻,就可創(chuàng)造出一個節(jié)省空間的辦公區(qū)域。幾塊隔板、一張緊靠墻的長書桌,白色的裙擺桌圍不僅舒緩了辦公區(qū)慣有的緊迫感,而且還能巧妙地遮掩住收納于桌下的雜物。
起居室一角里素雅的鄉(xiāng)村風格的小辦公區(qū),天然材質的家具,迎合整體風格的收納盒將物品收納其中,讓空間井然有序。
法式鄉(xiāng)村風格的家庭辦公區(qū),明亮溫馨的黃色調,書桌與書架都充分利用了墻面的空間。顏色將法式浪漫凸顯得恰到好處。
簡約的中式風格,黑檀色的家具盡顯成熟穩(wěn)重的雅士之風。兩面玻璃墻全景展現室外山林之美。很恬靜的書香味似乎就彌漫在這古色古香的書桌椅之間。
巧妙利用轉角,U型的書桌完美的融入角落空間中,空間雖小但卻溫馨舒適。坐墊要選適合椅子大小的才會舒服。
20世紀的盎格魯-薩克遜式經營管理所奉行的原理是“命令統(tǒng)制”,而與此相對,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中記述了這樣的故事:孫悟空一直我行我素、唯我獨尊,甚至大鬧了天宮,而后來在與如來佛祖逞強時,自以為飛到了天邊,還留下了記號,可當他回到佛祖面前時,卻發(fā)現自己留下的記號就在佛祖的手指上,因此證明他從未離開過佛祖的手掌,從而不得不服輸。這個故事反映的道理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為:“不管怎樣開心、自在地工作,當醒悟過來時卻發(fā)現仍在如來佛祖的手掌心里?!边@正是命令統(tǒng)制型管理無論如何也無法望其項背的經營的極致。如來佛祖在這里所做的不是“管理”,而是創(chuàng)建一種可以使孫悟空大悟的構造體系,也可以說是一種系統(tǒng)設計。
中國人不要一味地去學習美國式經營管理,而應該努力去深挖這種更高層次的產自本國經營原理中的系統(tǒng)設計論。眾所周知,老子就曾將“無”置于最高境界。“無管理才是好的管理”。豐田之所以能夠實現稱霸世界的目標,就是因為找到了一種新的管理方式:生產系統(tǒng)以“取消生產管理部”為目標,集中現場的智慧,不斷努力思考應該怎樣做,并最終找到了“后工序拉取方式”的做法,并發(fā)明了“看板”管理工具。
像這樣,用自己的腦袋徹底去思考教科書里沒有的東西,就叫做“地頭力”。育琨君指出,這個“地頭力”才是使日本的豐田和美國三巨頭分出勝負的原動力。要想完成既無教科書可循又無前例的工作,首先要在看到數據或參考書以前,用一整天時間認真觀察現場的物和人的流動,通過這種“現地現物”,再用自己的腦袋徹底思考“改善”方法。哈佛大學的斯皮爾和波文二位教授指出,這種做法相當于讓生產現場的一線員工去實踐假說、實驗、驗證的“科學精神”,這樣全世界也不是對手。
老子曾經提出“人越學習會變得越笨”,確實如此,如果先接受了美國流的“IE”或“經濟訂貨量(EOQ)”等知識(當然決不能說沒用),就一定不會再去想到要縮短換線時間,從而實現小批量生產的主張。
育琨君還指出,要想培育出公司整體的地頭力,就一定要“創(chuàng)造喜悅、精進的場域,以釋放他們的能量”。的確如此,以人的能量為基礎的經營系統(tǒng)設計,是21世紀經營的基本原理。
本書還以富士康12連跳的自殺事件為反面教材,指出“這樣的經營還有什么存在價值?那些損害人發(fā)展的體系都是短命的、不可持續(xù)的”。日本也有這樣一句格言:“人即城池,人即圍墻,人即壕溝,唯有情才能聚人。”20世紀的經營資源被認為是“人、財、物”三種,其實不是這樣的。今后的經營資源應該是 “人、人、人”。本書始終關注于“人”,我相信此書將會成為與盎格魯-薩克遜式經營學相對峙的東方經營學的重要傳播源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