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之家上演兒童“尋寶記”
時間:2010-06-04 人氣:1308 來源:家居產業(yè)周刊 作者:
概述:相對“五一”、“十一”而言,盡管“六一”兒童節(jié)不是黃金促銷假日,但隨著家庭對孩子的成長關注越來越高,兒童節(jié)也成為家居企業(yè)促銷商機。6月1日,一場名為“我是小小探險家”的兒童尋寶活動在廣東家具北京總部基地——龍鳳之家拉開序幕。......
相對“五一”、“十一”而言,盡管“六一”兒童節(jié)不是黃金促銷假日,但隨著家庭對孩子的成長關注越來越高,兒童節(jié)也成為家居企業(yè)促銷商機。6月1日,一場名為“我是小小探險家”的兒童尋寶活動在廣東家具北京總部基地——龍鳳之家拉開序幕。在為京城兒童們提供休閑大餐的同時,也讓家長們對龍鳳之家多了一份了解。
根據(jù)活動細則,“我是小小探險家”的尋寶從一張標明了兒童家具品牌名的“龍鳳地圖”開始。只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收集到賣場內7家兒童品牌家具店里藏的共有7種顏色的龍鳳之家標志,并得到7個商家所蓋的品牌圖章,然后完成相應問答卷,便可得到一份神秘禮物?!耙饘@些問題,家長們必須向賣場的入駐商家求助,由他們來告訴你正確答案。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會對各商家加深了解,給商家增加銷售機會?!饼堷P之家品牌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此舉可以算是“寓賣于樂”。目前,在龍鳳之家除了有酷漫居、芭貝樂、活力地帶、富雅、我型我SHOW、新1派、森林城堡等兒童家具品牌外,更有適合家長們的家具品牌,如富之島、城市之窗等。
根據(jù)活動細則,“我是小小探險家”的尋寶從一張標明了兒童家具品牌名的“龍鳳地圖”開始。只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收集到賣場內7家兒童品牌家具店里藏的共有7種顏色的龍鳳之家標志,并得到7個商家所蓋的品牌圖章,然后完成相應問答卷,便可得到一份神秘禮物?!耙饘@些問題,家長們必須向賣場的入駐商家求助,由他們來告訴你正確答案。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會對各商家加深了解,給商家增加銷售機會?!饼堷P之家品牌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此舉可以算是“寓賣于樂”。目前,在龍鳳之家除了有酷漫居、芭貝樂、活力地帶、富雅、我型我SHOW、新1派、森林城堡等兒童家具品牌外,更有適合家長們的家具品牌,如富之島、城市之窗等。
(聲明:凡轉載文章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處理,謝謝?。?
上一條:家具免費檢測,實惠還是噱頭?
繼歐德森板材聯(lián)盟率旗下成員百強、強力、東方百盛、綠之島、耐特利爾和歐嘉-璐尼等品牌集體承諾為消費者提供免費家具質量檢測之后,6月1日,集美家居宣布,消費者如果對入駐的2000個廠家的家具質量有懷疑,可以送到權威機構進行檢測,集美方面為檢測費用買單,并現(xiàn)場向國家家具及室內環(huán)境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遞交200萬元支票,設立專項“質檢基金”。意風、愛依瑞斯、國安佳美、博洛尼、飛美等愛格軍團旗下品牌對此舉表示大力支持。一時間,“免費檢測”成為家居圈時髦的話題。對企業(yè)來說,打出免費旗號是給消費者提供實惠還是增加了一個宣傳的噱頭呢?對消費者來說,“免費檢測”這一類 “甜點”真的可口嗎?
200萬元“質檢基金”為質檢買單
在商家和消費者之間難以建立足夠的信任面前,集美家居拿出了一個全新的方案:從“六一”兒童節(jié)開始,凡是在集美家居購買家居用品的消費者,均可享受免費質量檢測服務。
單從6月1日的新聞發(fā)布會現(xiàn)場就可感受得到集美對此次承諾的重視程度:上午8時30分,集美家居大紅門店寬闊的廣場上,數(shù)百名員工和商戶代表站在四周,25名身著紫色制服的巾幗女子邁著整齊的步伐走向升旗臺,在國歌聲中緩緩升起國旗,在到場全體人員的注視下,集美家居市場總經理李愛玲充滿激情地代表集美家居企業(yè)集團和入駐集美的2000多戶商家做出“免費質量檢測”的承諾。
根據(jù)這一承諾,凡是在集美家居旗下北京各賣場購物的消費者,如對所購商品質量、環(huán)保指標存在爭議并提出檢測要求的,可持家具、建材買賣合同單,到所購產品店內的市場售后辦公室登記及辦理申請檢測手續(xù),委托國家家具及室內環(huán)境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對產品進行檢測,并出示檢驗報告。消費者送檢的產品不合格或有嚴重的質量、環(huán)保問題時,集美全額承擔檢測費用;倘若送檢產品被判定為合格品,集美仍承擔2/3的檢測費,剩余1/3由消費者承擔,以此杜絕惡意檢測;同一廠家產品半年內已由集美出資檢測過,或廠家在一年內提供過檢驗合格報告,并無不合格及嚴重質量、環(huán)保問題,而消費者仍堅持再次檢測,檢測結果仍合格的,消費者須承擔檢測費的2/3,集美承擔檢測費的1/3。
在活動現(xiàn)場,集美家居總裁趙建國向國家家具及室內環(huán)境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常務副主任羅昕遞交了200萬元支票,設立“質檢基金”,隨時準備給消費者支付質量檢測費用。
“免費檢測”成家居圈時髦舉措
“免費檢測”最近在家居圈內很時髦,集美家居并非第一例。
就在今年4月,京城著名板材軍團——歐德森聯(lián)盟率領強力、百強、東方百盛、綠之島、耐特利爾、歐嘉-璐尼六大品牌在京發(fā)布“綠色誓言”,向消費者提供免費檢測卡。憑借此卡和購買合同單,消費者可到國家人造板與木竹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和國家家具及室內環(huán)境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進行“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釋放量”的檢測,所有費用由聯(lián)盟成員買單。
作為扮演監(jiān)督者和組織者的行業(yè)協(xié)會,也曾為推動“放心消費”發(fā)起免費檢測活動。比如,北京市建筑裝飾協(xié)會曾經展開過為期兩個月的家裝工程質量免費檢測,北京市朝陽區(qū)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所曾推出免費檢測消費者購買的板式家具或板木結合家具的甲醛釋放量。
愛格板材聯(lián)盟的意風、國安佳美、愛依瑞斯、博洛尼、飛美等品牌通過使用環(huán)保板材打出了聲譽,紛紛到現(xiàn)場支持集美的免費檢測行動?!霸缭?年前,我們就已向購買意風家具的顧客承諾,如果對產品質量有疑慮,我們?yōu)槠渌彯a品進行免費檢測。”意風家具董事長溫世權十分認可集美的做法,認為此舉體現(xiàn)出了“賣場的高度責任感”,這種責任感“不僅為賣場贏得口碑,也惠及賣場里的商戶,能夠公開接受任何消費者的檢測,說明我們對自己的產品質量充滿信心”。
趙建國表示,賣場與品牌是唇齒相依的關系,如果任何一個家具品牌的產品出現(xiàn)質量問題,都可能殃及集美的聲譽,集美敢于承諾也是基于對這些品牌的信任?!巴ㄟ^免費檢測活動,接受消費者的公開監(jiān)督,將生產不合格產品的企業(yè)清除出去,凈化市場,集美花點錢也值得。”
業(yè)內人士認為,在消費者越來越看重家居生活質量的今天,家居賣場和家具企業(yè)都在尋求品牌突圍。樹立起質量大旗,就可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在消費者購物時,選擇質量信譽好的品牌賣場和品牌企業(yè),將是大勢所趨?!笆芊康禺a新政調控影響,今年四五月份北京的家居市場普遍下挫,惟集美逆市飛揚,銷量增長了15%,而意風的產品在集美家居增長了15%-30%?!睖厥罊嗟脑拸囊粋€側面印證了品牌的魅力。
“免費檢測”需越兩道坎
做出“免費檢測”承諾的家居企業(yè)均是業(yè)界響當當?shù)闹放?,為的是告知消費者“買我家產品放心”,而檢測方也無一例外均是行業(yè)權威檢測機構,但真正要實施“免費檢測”,并非那么容易。要把“免費檢測”變成消費者的實惠,而不是賣場和家具品牌增加一次炒作的噱頭,至少要跨越兩道坎:一是檢測結果是否公平,二是誰為檢測造成的破壞買單。
消費者送檢產品的單位是國家人造板與木竹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和國家家具及室內環(huán)境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等國家級權威機構,但人們還是有些疑慮:企業(yè)和檢測中心走得很近,如果某個企業(yè)的產品被檢測出不合格,會不會礙于人情關系,檢測機構向消費者隱瞞事實,而偏向企業(yè)呢?面對檢測是否公平的質疑,國家家具及室內環(huán)境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副主任李繼光表示,從檢測程序來看,這種事情不會發(fā)生?!八兴蜋z產品均會編上號碼,貼上數(shù)字標簽后送入檢驗室,不會直接在產品上標明來源地和品牌名,檢驗員不知檢測的是哪家公司的產品,檢測結果直接進入電腦,任何人也無法隨意修改?!崩罾^光認為,這種檢測方式可以有效保證檢驗結果的公平和公正。
另一個讓“免費檢測”難以操作的難題是,檢測過程中必須對樣品進行破壞?!案鶕?jù)現(xiàn)行的家具檢測標準(國標GB18584),檢測時必須將樣品進行徹底破壞,這顯然會影響家具的完整性和美觀度,有時需要多處取樣,造成送檢品基本報廢,消費者還得重新購買家具,增加消費成本?!崩罾^光說,如果不破壞家具,得采用新的檢測方法,但得等到兩年后。在檢測方法沒有改進的前提下,集美在“免費檢測”承諾中,明確界定“送檢產品在檢測過程中的運輸及損壞部件修復費等,由消費者自行承擔”,消費者買了家具,因為送檢產生了損壞而無人買單,這就大大挫傷了消費者送檢的積極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免費檢測”這道大餐,對消費者來說,非常“好看”,并不是那么“好吃”。
相關背景
家具行業(yè)頻現(xiàn)“質量門”
“免費檢測”時髦,真正原因在于消費者對家具產品存在不信任感,而這種不信任,又是層出不窮的家具“質量門”事件所致。
今年1月份,國家質檢總局發(fā)布了2009年第三批產品質量國家監(jiān)督抽查質量公告,木制家具成了“不合格”大戶,400種產品中共有114種產品不合格,其中成都市明珠家具(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掌上明珠”一款生產批號為2009-04-28、型號為F2854的床頭柜赫然入榜。
上海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近期公布的2010年二季度對本地生產的兒童家具產品進行專項抽查的結果,24批次產品中有9批次產品質量不合格,其中有3批次產品的質量問題嚴重,均屬甲醛釋放量超標。
越來越多的質量問題,正在加重顧客的不信任感,最終累及生產企業(yè)。品牌企業(yè)為了區(qū)隔于那些有質量缺陷的企業(yè),以“免費檢測”來接受消費者監(jiān)督,不失為一種獲得信任的無奈卻有效之舉。
閱讀全文
近年來,黃石家具市場發(fā)展迅速,大大小小的品牌已經有400多個,質量參差不齊。一些家具商家為了增加銷量,對消費者使用了“迷魂計”,例如用貼皮家具、板木結合的家具冒充實木家具;家具品牌各式各樣的“認證書”讓人眼花繚亂;款式好看質量卻不過關的家具讓消費者權益受損;標價不規(guī)范、沒有檢測報告等家具,讓消費者吃“啞巴虧”……由于專業(yè)知識的缺乏,尤其是無法辨別家具材質,消費者在購買此類家具時,很容易被商家“忽悠”。因此,業(yè)內人士提醒消費者,選購家具產品時,應選擇到正規(guī)賣場或品牌專賣店購買,了解家具的材質和做工,同時查清產品標識、使用說明書、檢驗報告等,并保留好相關的消費憑證。
“實木框架”不等于純實木家具
【案例】:近日,家住黃石港的馬小姐和男友一起,在一家具賣場花費近1萬元購買了實木床及茶幾。購買前,他們曾多次到這家賣場查看咨詢,導購員表示這些家具均為實木家具。后來,馬小姐一位從事木業(yè)加工的親友去他們家做客時,幫她做了鑒定:這些家具并非實木家具,其框架為實木材料,其余部位都是密度板制作的。馬小姐感到十分氣憤,要求商家賠償未果。賣場稱,這幾款家具的框架和面板的確是實木材質的,是馬小姐誤把實木家具誤解為純實木家具。
無獨有偶,家住團城山的張先生,購買回家不久的實木家具,在搬家的時候,不小心砸了衣柜內的抽屜,被砸的板材裂開后,他忽然發(fā)現(xiàn)抽屜外殼是貼面的。他后來仔細查看,才發(fā)現(xiàn)整個衣柜其實都是實木和人造板材混合制作而成,也就是業(yè)內所說的“實木貼皮”家具。
【記者調查】:近日,記者走訪黃石家具市場發(fā)現(xiàn),不少品牌家具打出了“實木牌”,純實木和實木、實木和實木復合等各種概念,讓消費者如墜云霧之中。實際上,實木家具和復合家具之間的價格差異較大,一些商家利用消費者專業(yè)知識缺乏的弱點,將復合家具當作實木家具出售,個別商家為了牟取暴利,甚至用密度板涂漆偽裝成實木家具,或亂用“實木名”,例如將刨花板稱為實木顆粒板,將用刨花板制造的家具也稱為“實木家具”,從而提高家具的銷售價格。由于消費者購買家具大多不簽合同,雙方交易時對家具材質的約定也沒有書面憑證,造成維權無據(jù),只好吃啞巴虧。
【點評】:業(yè)內人士介紹,目前市場上整體用實木制成的家具比較少,而且全實木家具大多是紅木家具,價格比較昂貴。在一些價格相對較低、標為實木家具的說明中,一般都寫明是進口橡木等進口實木為主材,但實際上,這些主材在家具中只占很少比例。此外,這些家具在銷售時,都貼上了木紋紙和薄木皮,普通人很難鑒別出究竟是不是實木,或者究竟有多少實木成分。為防止上當受騙,市民最好到大型家具賣場選購家具,并盡量要求對方簽訂購買合同,在合同中標明家具使用材質等。
認證標識五花八門
【案例】:近日,吳先生準備為家里換一套家具,然而,他在逛一些家具賣場的時候,卻被那些家具品牌各式各樣的“認證書”弄花了眼。這些“認證書”中,有環(huán)保認證、“綠色認證”、“環(huán)境體系認證”等,讓人難辨真假。
【記者調查】:記者走訪黃石家具市場了解到,目前幾乎所有品牌都貼有各種各樣的認證標識,這些認證標識仿佛家具的“催化劑”,有了認證標識,消費者往往就覺得該產品的質量有保證,從而獲得心理上的認可。實際上,很多家具品牌廠家都盡可能多地向各種認證機構申請認證,因此,消費者很容易便在某品牌家具商那里看到如“某某綠色協(xié)會”、“某某認證中心”等機構或“市場最暢銷產品”、“全國消費者信得過產品”等獎牌,讓人難辨真假。而大多數(shù)消費者也不會主動要求商家出示認證證書或者檢驗報告。就算部分消費者有意識檢查商家的證書,也無從辨別優(yōu)劣。
【點評】:有業(yè)內專家憂心地指出,目前市場上的家具環(huán)保證書可信度只有70%—80%。認證的混亂,使消費者真假難辯,反而拖累了很多真正獲得權威認證的優(yōu)質品牌家具,甚至給整個家具行業(yè)蒙上了一層陰影,這些還有賴于相關部門對認證市場加大整治力度,給消費者一個輕松消費環(huán)境,樹立認證標識的權威性。
保留證據(jù)以便維權
【案例】:5月份,朱女士到黃石一家具賣場購買家具,當時發(fā)現(xiàn)家具上并沒有標價,而是由導購報價,看上一套家具后,朱女士當天便把家具搬回了家,而且沒有要購買發(fā)票。然而,回家沒用幾天,朱女士就發(fā)現(xiàn)家具出現(xiàn)開裂、漆面脫落、有異味等情況。朱女士找到商家要求退換家具,經營者卻以“使用不當”等各種借口拒絕了她,而朱女士又不能拿出相關憑證,最后是有苦難言。
【記者調查】:我市家具市場上,很多品牌家具都能做到“明碼標價”,但有些商家卻沒有標價簽,而是由經營者開價,經營者稱,這樣能給消費者一個議價的空間,看起來好像很劃算,但是給消費者帶來的卻是“深不見底”的感覺,更給商家牟取暴利買下了伏筆。此外,家具質量也是消費者投訴的焦點,家具產品以次充好、材質不環(huán)保等問題,極大地傷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點評】:消費者對商品有知情權和選擇權,作為經營者必須要明碼標價,如果沒有明碼標價,消費者可向物價部門反映情況。此外,據(jù)業(yè)內人士介紹,現(xiàn)在很多家具商仿造手法已經非常高超,消費者在購買家具前一定要向商家索要質檢報告,并保留相關憑證,以免自身權益受損。
“實木框架”不等于純實木家具
【案例】:近日,家住黃石港的馬小姐和男友一起,在一家具賣場花費近1萬元購買了實木床及茶幾。購買前,他們曾多次到這家賣場查看咨詢,導購員表示這些家具均為實木家具。后來,馬小姐一位從事木業(yè)加工的親友去他們家做客時,幫她做了鑒定:這些家具并非實木家具,其框架為實木材料,其余部位都是密度板制作的。馬小姐感到十分氣憤,要求商家賠償未果。賣場稱,這幾款家具的框架和面板的確是實木材質的,是馬小姐誤把實木家具誤解為純實木家具。
無獨有偶,家住團城山的張先生,購買回家不久的實木家具,在搬家的時候,不小心砸了衣柜內的抽屜,被砸的板材裂開后,他忽然發(fā)現(xiàn)抽屜外殼是貼面的。他后來仔細查看,才發(fā)現(xiàn)整個衣柜其實都是實木和人造板材混合制作而成,也就是業(yè)內所說的“實木貼皮”家具。
【記者調查】:近日,記者走訪黃石家具市場發(fā)現(xiàn),不少品牌家具打出了“實木牌”,純實木和實木、實木和實木復合等各種概念,讓消費者如墜云霧之中。實際上,實木家具和復合家具之間的價格差異較大,一些商家利用消費者專業(yè)知識缺乏的弱點,將復合家具當作實木家具出售,個別商家為了牟取暴利,甚至用密度板涂漆偽裝成實木家具,或亂用“實木名”,例如將刨花板稱為實木顆粒板,將用刨花板制造的家具也稱為“實木家具”,從而提高家具的銷售價格。由于消費者購買家具大多不簽合同,雙方交易時對家具材質的約定也沒有書面憑證,造成維權無據(jù),只好吃啞巴虧。
【點評】:業(yè)內人士介紹,目前市場上整體用實木制成的家具比較少,而且全實木家具大多是紅木家具,價格比較昂貴。在一些價格相對較低、標為實木家具的說明中,一般都寫明是進口橡木等進口實木為主材,但實際上,這些主材在家具中只占很少比例。此外,這些家具在銷售時,都貼上了木紋紙和薄木皮,普通人很難鑒別出究竟是不是實木,或者究竟有多少實木成分。為防止上當受騙,市民最好到大型家具賣場選購家具,并盡量要求對方簽訂購買合同,在合同中標明家具使用材質等。
認證標識五花八門
【案例】:近日,吳先生準備為家里換一套家具,然而,他在逛一些家具賣場的時候,卻被那些家具品牌各式各樣的“認證書”弄花了眼。這些“認證書”中,有環(huán)保認證、“綠色認證”、“環(huán)境體系認證”等,讓人難辨真假。
【記者調查】:記者走訪黃石家具市場了解到,目前幾乎所有品牌都貼有各種各樣的認證標識,這些認證標識仿佛家具的“催化劑”,有了認證標識,消費者往往就覺得該產品的質量有保證,從而獲得心理上的認可。實際上,很多家具品牌廠家都盡可能多地向各種認證機構申請認證,因此,消費者很容易便在某品牌家具商那里看到如“某某綠色協(xié)會”、“某某認證中心”等機構或“市場最暢銷產品”、“全國消費者信得過產品”等獎牌,讓人難辨真假。而大多數(shù)消費者也不會主動要求商家出示認證證書或者檢驗報告。就算部分消費者有意識檢查商家的證書,也無從辨別優(yōu)劣。
【點評】:有業(yè)內專家憂心地指出,目前市場上的家具環(huán)保證書可信度只有70%—80%。認證的混亂,使消費者真假難辯,反而拖累了很多真正獲得權威認證的優(yōu)質品牌家具,甚至給整個家具行業(yè)蒙上了一層陰影,這些還有賴于相關部門對認證市場加大整治力度,給消費者一個輕松消費環(huán)境,樹立認證標識的權威性。
保留證據(jù)以便維權
【案例】:5月份,朱女士到黃石一家具賣場購買家具,當時發(fā)現(xiàn)家具上并沒有標價,而是由導購報價,看上一套家具后,朱女士當天便把家具搬回了家,而且沒有要購買發(fā)票。然而,回家沒用幾天,朱女士就發(fā)現(xiàn)家具出現(xiàn)開裂、漆面脫落、有異味等情況。朱女士找到商家要求退換家具,經營者卻以“使用不當”等各種借口拒絕了她,而朱女士又不能拿出相關憑證,最后是有苦難言。
【記者調查】:我市家具市場上,很多品牌家具都能做到“明碼標價”,但有些商家卻沒有標價簽,而是由經營者開價,經營者稱,這樣能給消費者一個議價的空間,看起來好像很劃算,但是給消費者帶來的卻是“深不見底”的感覺,更給商家牟取暴利買下了伏筆。此外,家具質量也是消費者投訴的焦點,家具產品以次充好、材質不環(huán)保等問題,極大地傷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點評】:消費者對商品有知情權和選擇權,作為經營者必須要明碼標價,如果沒有明碼標價,消費者可向物價部門反映情況。此外,據(jù)業(yè)內人士介紹,現(xiàn)在很多家具商仿造手法已經非常高超,消費者在購買家具前一定要向商家索要質檢報告,并保留相關憑證,以免自身權益受損。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