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心理妙招 踢走職場壞心情
如今,職場的壓力越來越大,這就使得很多職場人出現了這樣那樣的職場心理疾病。而若想遠離心理疾病,職場朋友們就需要學會給自己減壓,同時注意及時調節(jié)壞心情。那么你知道具體有哪些踢走壞心情的方法嗎?別急,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講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笑起來,制造快樂
即使是情緒非常低落的時候,也可以嘗試這個方法。做出笑臉,保持兩分鐘??茖W研究已經證明了,只要是真地笑起來了,嘗試笑的人也會感到快樂,情緒會高漲,感覺會變得好起來。即使你原來并不想笑,也并不感覺到快樂。
2、解決問題,不要抱怨
不斷地抱怨你的問題是一種可以使你情緒低落的方法。如果你想找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的話,談論你的問題是好的,但是讓自己成為一個事件的戲劇女主角只會使你持續(xù)抱有消極態(tài)度,并且一次又一次得提起它,不堪其擾。而且,據說,一聲抱怨一聲嘆息,會讓你的心情瞬間低落。
3、聽聽音樂,哼哼歌
英國倫敦諾道夫-羅賓斯音樂治療中心的臨床醫(yī)學家表示,唱歌是改善心情的最簡單方法。因為唱歌可調整呼吸,使整個身體都隨著節(jié)奏運動。不管是自己哼唱或是與朋友同唱,哪怕只是靜靜地傾聽,都有助于放松身心。
4、適當放松,玩得開心點
少工作一些、少擔心一些、到戶外活動并將你的自由時間專時專用,玩得開心點。這樣會使你不那么抑郁、與他人聯系更多和提高你的整體健康水平。
5、停止判斷別人
研究顯示不斷的評判別人和他們的行為舉止是一種超級自我批評的證明。為了活得更輕松自在,不要評判自己是好還是壞,讓自己休息一下,并且承認你是人類。人無完人嘛!
6、不要追求完美
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有完美的,因此嘗試達到不可能的高標準就是在浪費時間。取而代之,定制比較實際的目標和順其自然-這都會使你生活的更加快樂。
7、接受那些你不能改變的事情
比如,你的身高、你的膚色、你沒有贏得博彩的事實和你沒有成為奧斯卡獲獎女演員等。這會使你情緒好一些,并且使你對將來抱有積極的態(tài)度。
8、學會說“不”
這是指當你無法解決的時候就不要再繼續(xù)逞強了。如果對任何事情都說"是",那么你就會由于每個人都依賴你而不堪重負、身心俱疲和成為犧牲品了。
9、讓過去就過去吧
包括錯誤、欺騙的男友、你干過的傻事-吸取教訓并且勇往直前,而不是一直提醒自己這些事情,并讓它們把你拖垮。
10、砸碎一些東西
放縱的讓自己砸碎一些陶器吧-這對你的身心都有好處。很明顯,三分之一的高血壓患者經常壓抑憤怒。而專家認為,更好的辦法是讓它發(fā)泄出來,而不是憋在心里面!
11、做一些你喜歡的事情
享樂科的一些研究發(fā)現做一些你喜歡的事情,或者是購物,或者是虛度光陰,都有助于提高你的免疫系統(tǒng)的工作效率、釋放精神緊張情緒和提高大腦中復合胺的水平。
小編提醒:無論遇到什么,我們都要學會自己調節(jié),保持著一種樂觀的心態(tài)。想著我們可以做什么來改善現狀,而不要緊盯著不好的地方。所以,嘗試這些小方法吧,會讓你心情好起來哦!
一直以來,新一季的創(chuàng)意元素都會流傳到家居產品設計界,家居產品的加入讓居家空間豐富、靚麗起來,可是沒有呼應的元素與設計,居家空間的整體效果則大打折扣。本期,小資情調通過流行的科技創(chuàng)意設計元素,預測出家居設計空間中的創(chuàng)意元素,并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進行展示,希望能給正在或準備布置家的小資們一些靈感與啟發(fā)。
小資情調元素一:撞色
油彩不溶于水,但是在遇到水時便可定型。用油彩打造出絢麗、立體的效果用于家居裝飾中可以達到驚艷的效果,經過彩色涂料疊加后的顏色在水面的浮力下擴散、疊加、漸變,逐漸形成美麗的天然紋路,由此產生的紋樣自由性很強,展現出隨意卻又在控制之內的設計感,富含多種色彩,絲絲滲入或是若有似無地展現精致的細節(jié)。正是這份美麗的自然感,讓時尚界對其多了無限關注的目光。抱枕是家居的點睛之筆,用油彩染色后的家居裝飾品具備獨一無二的設計性。
小資情調元素二:視覺錯覺
近年來視覺錯視感元素在服裝、家紡紋樣設計上大行其道,在家居空間的造型打造上卻比較少見。視錯就是當人觀察物體時,基于經驗主義或不當的參照形成的錯誤的判斷和感知。觀察者在客觀因素干擾下或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對圖形產生的與客觀事實不相符的錯誤感覺,便可以帶給視覺動態(tài)的感覺。不同角度的設計加入也可以為家居增加空間,營造出視覺動態(tài)感。
1、小資情調—消失的馬克杯
趕緊喝兩口吧,杯子馬上要沉了!Treasure Mug,一個看起來很不可思的馬克杯設計,平白消失的杯底和半個手柄,給人一種不可思議的沉沒錯覺。
2、小資情調—QUALY 絢麗多色花朵回形針墻面收納盒
不管是色彩還是整體的視覺和使用體驗都是追求到極致的一款產品。你會像蜜蜂一樣辛勤的工作么?快來采蜜吧!
小資情調元素三:植物元素
1、小資情調—umbra相片樹
大自然中的樹枝、綠葉、花卉都能為設計師帶來源源不斷的想象和靈感,讓人感受到心靈的真實感觸,從而打開創(chuàng)意之門。設計師們可以在有重量感的植物造型之間尋找生命的脈搏與形態(tài),將想象力與地平線上的新風景連接。本趨勢重在探索生命之源的軌跡,從植物中找尋精致而新穎的線條與色彩,打造出身處大自然中的舒適感。設計師可以運用大自然自身的材質,仿造自然生態(tài)的過程完美演繹出來,經過創(chuàng)新處理后的植物紋樣設計也可以讓設計師開始重新思考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2、小資情調—Qualy Bodhi Accessories Tree 菩提首飾樹
有了這款造型獨特的菩提首飾樹,再也不用埋頭尋覓抽屜里的首飾了。將戒指、項鏈、手表掛在樹葉上,用時讓您一目了然,底部的托盤也可以置放飾品或其它小物件。
組織變革時代,究竟需要什么樣的領導干部?什么樣的員工才是合格的?被譽為“東方德魯克”的日本管理大師畠山芳雄《這樣的干部辭職吧》一書出版后,引起了一個很意外的反應。
畠山芳雄先生在《這樣的干部辭職吧2》里,對于什么樣的部下該辭職做出了明確的說法。本文根據這本書的內容精髓,整理出10條不合格下屬的行為,以警示那些拼搏在職場里的奮斗者。請注意,日文中的“干部”,相當于英語中的“Manager”,從廣義上說,指擁有一個以上的下屬的人,企業(yè)中的經營者、部長、科長、主任、班長等自不待言,干部還存在于政府機關、事業(yè)單位、地方自治機構、醫(yī)院、學校以及工會和各種團體等一切組織中,從“利用人來工作”這一點來說,他們從事著共同的活動。
1、將一切都歸罪于上司的下屬請辭職
本來公司的骨干員工很容易在很多方面對頂頭上司或者經營者持批評的態(tài)度,有的人喜歡在晚上下班后,將上級的笑話當作開胃菜邊喝酒邊閑聊,還毫不留情地批評公司經營有誤的地方。這些現象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健康的,甚至很多時候還可以證明這些員工是對公司懷有歸屬感的。
批評干部沒什么不對。但是,如果員工的反應由“這干部真不行”升級為“干部不行,我當然更不行了”,并將前者的無能作為自己沒有干勁的借口,那就真的無藥可救了。
中層干部中有時也存在類似現象。如果公司中的大部分干部將自己的停滯不前歸咎于“經營者的無能”,那么這樣的公司將很快陷入捉襟見肘,難以為繼的狀況。新的經營者將乘虛而入,老的經營者會敗下陣來,骨干干部也會被淘汰出局。由此可見,將錯誤歸咎于別人是非常危險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自食其果”。你現在可以自查一下,你是不是經常抱怨上司、將一切都歸罪于上司的下屬呢?將經營者或干部當作下酒的“生魚片”固然無可厚非,可怕的是有些員工以此作為借口,將消極工作合理化,這樣的員工最好還是先寫一封辭職信吧!
2、總是詢問詢問“怎么辦”的人請辭職
在業(yè)務第一線工作的人中,有許多非常值得同情的人。其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類型就是那些無論遇到什么事情總是要跑到干部那里問“怎么辦”的人。
如果是新員工當然情有可原,但對于一名進公司時間相當長、經驗又豐富,并且現在負責這個課題的老員工來說,遇到問題時應當持有自己的見解,并知道應該怎樣去做。然而,很多這樣的老員工卻養(yǎng)成了凡事都要依賴上司拿主意,經常問上司“怎么辦”的壞習慣。
大凡這種類型的人,辛苦一輩子也只能落得個當“雇員”的下場。這種不會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的人只能算是半個勞動力。因此,這樣的人跟新職員沒什么兩樣。
自己已經有了主意,卻不說出來,反而去問別人“怎么辦”,這樣做就更不好了。既然任何工作都帶有一定的風險,就干脆向上司請示,再按照上司交代的內容去做,這樣的話,無論結果怎么樣,責任都不在于自己,正是這種潛意識促使一些員工隱瞞了自己的想法。這種現象可以說是一種公司內部的“智能犯罪”。
不管怎么樣,作為骨干員工,最不該說的話就是“怎么辦”。即使沒有自信也應該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盡全力去思考,最后必須說出“我想可以這樣做”的結論。老問“怎么辦”,實際上相當于為自己鋪了一條自我退化的道路,或者無異于在光天化日之下公開宣稱自己是一個“沒用的人”。
3、把“做不到”當口頭禪的人請辭職
最讓上司頭疼的就是那些見到一點困難或一點任務就馬上想要逃避或者變相逃避的人。
上司一說:“這事怎么辦,你考慮考慮吧!”他的嘴里馬上就會蹦出“做不到”、“沒辦法”之類的回答。
如果上司接著問“為什么做不到?”他就會編造一些莫名其妙的借口和理由??傊麄兙瓦B自己試著去想想辦法之類的努力都不肯去做。
動不動就會說人手不夠、沒有預算等等。這種人純粹是輕易認輸的人。“現在太忙了,沒有時間”是他們慣用的借口。他們竭盡全力為自己尋找“做不到的理由”。
這樣的員工,應該把工資退還給公司。說自己“沒辦法”和戴著“我是個懶蟲”的標簽沒有什么兩樣。特別是那些對還沒有嘗試過的問題說“不”的人,肯定是年紀輕輕就大腦鈍化了。
4、不聽勸告停滯不前的人請辭職
經常有這樣的人:他們的工作干得不錯,年紀輕輕但信心滿懷。即使有人跟他說:“這件事再考慮一下吧!”他也不會虛心采納別人的意見;或者雖然在表面上圓滑地應承,但內心卻想:“什么呀,我才最清楚。反正先按我的想法做肯定沒問題。”
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可以說處于這一狀態(tài)的人是最幸福的。缺乏經驗,又沒有經歷過什么苦難的人,出現過于自信的現象也許是理所當然的吧。
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就難以事業(yè)有成。但是,人們在過于自信的同時往往也面臨著很大的危機,因為過于自信往往會導致失去可塑性。不管是什么理由,如果人一旦到了不能虛心傾聽他人勸告的地步,就會變成無法成長、停滯不前的人。
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在缺乏自信的階段也會有進步。比如說,剛進公司的時候,新員工為了早日適應工作而拼命地努力。即使成為骨干人員,當被安排到自己毫不熟悉的崗位上時,也會非常緊張,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努力,盡量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不斷進行自我嘗試,并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不斷成長。
越是覺得自己“還不完美”的時候,越是塑造新的自我、飛躍性成長的好時機。也許你現在只有30歲或是35歲,但如果一味堅持自己的做法,別人的話怎么也聽不進去,那就意味著你已經是個停滯不前的人,準確地說已成為“年輕的老頭子”了。
總之,人如果失去了感知力,就很難有所發(fā)展。周圍的人雖然認可他的能力,但心里會覺得他這個人很討厭,認為:“他自己做不就行了嘛!”結果會讓他處于孤立的狀態(tài)。當然也有人認為:年輕時不知道天高地厚,到了三四十歲才成熟的人有那么多,我為什么要這么擔心呢?但不管怎樣,在失去感知力的期間,人的成長會處于停滯狀態(tài),這是毫無疑問的。
人生是沒有第二次的,誰也不能改寫自己的人生。有了自信后,要馬上慎重反省,看自己是否落入了過于自信的陷阱,如果是的話,務必及時調整,這樣才能走完無悔的人生。
5、不善于聯絡的人請辭職
還有一種讓人頭疼的人就是不善于聯絡或者不及時匯報的人。
當別人傳達給你信息或者你通過某種渠道得知某種信息后,應該立刻作出反應:“這件事情應該馬上告訴哪些人?”并馬上傳達到所有需要傳達的地方。不管你身在何種崗位,作為組織的一員的你要有這種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質。這一基本素質對一個懶漢來說是難以具備的。
懶漢們通常是先放下不管,心想以后再聯絡吧,最后卻忘得一干二凈。總之,這種人既不認真也不勤快。
如果在組織中有一個不善于聯絡的人,那么肯定會有人因此而遇到麻煩。追究一下公司部門之間的糾紛起因,大部分源于“為什么昨天不早點兒告訴我?”之類的爭執(zhí)。
不善于聯絡的人也可以分為各種類型。有的是整天游手好閑、粗心大意的“公子哥”型;有的人則屬于對自己的工作過于投入,不去注意身邊人的“不明情況”型;還有的人長期在不需要頻繁聯絡的工作崗位上工作,沒有養(yǎng)成勤聯絡、勤報告的習慣;更有甚者,由于不了解公司內部組織結構,不知道該向誰報告消息。
不善于溝通的人,也就是說不考慮怎樣讓他人工作得輕松的人,隨便你到哪兒去都行,總之,我不歡迎你。
6、延遲報告壞消息的人請辭職
經常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報喜不報憂。例如銷售量提高了、找到大客戶了、實驗成功了等等,有這樣的好消息就立刻向上匯報;但一旦遇到事故、重大索賠、顧客投訴、發(fā)生糾紛等壞消息時,就會遲遲不向上匯報??傊?,壞消息的匯報總是有些延遲。
等到事態(tài)惡化,無法收場的時候,他才會開口:“實際上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如果早一點報告,多多少少還可以采取措施避免事態(tài)的惡化,但是因為時間的拖延,事情已經發(fā)展到了相當惡劣的程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到這個時候問題解決起來就會非常困難。
更嚴重的時候,問題已經殃及其他部門時領導才知道真相。這個時候領導不但會顏面全無,還會常常承受失敗的痛苦。
7、不懂基本規(guī)范的人請辭職
假如領導委派這類人辦一件事,當時他會很痛快地答應下來,但是他并沒有仔細地聆聽并領會事件的主旨。之后,他會想當然地胡亂解讀一氣,并在不得要領的情況下開始操作這件事情。這樣做事不起任何作用,甚至會引起一系列的混亂。
干部對他下了指示后,他從來都不會主動匯報工作進展情況。如果干部催他快干,他就會為工作沒有進展找借口。其實領導心里也明白,因此對他不會抱什么期望。有些人看到干部什么也不說,就以為自己已經僥幸過關,干脆把工作放在一邊。其實在這種情況下,領導早已經在你的名字上打上“×”。你最終將自食其果。
8、不善于表達的人請辭職
有一種人,他啰啰唆唆地說了很多,卻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說什么。
總之,他說話全無要領,讓人聽得非常著急,忍不住要催他:“然后怎么了?”“結論是什么?”
開會的時候感覺累是因為總有人偏離正題,無止境地長篇大論;有時還要被迫聽一些冗長又不得要領的廢話。要是一對一地談話,假如不明白對方的主旨,還可以想辦法進行溝通。但是在會議桌上如果不能一針見血地說出結論,聽的人難免會越來越厭倦。
拐彎抹角不知道要說什么的人,實際上等同于強占他人的時間。這些人完全不顧別人是不是有時間,一說起來就沒完沒了,實在讓人應付不過來。在工作當中與他人交談的時候,一定要緊緊抓住要領,簡單明了地表達結論和理由,否則就是不合格的員工。
但凡遇到這種不知道如何表達思想的情況,一定是談話者在談話開始之前就沒有作好準備,見了面就只能毫無頭緒、喋喋不休地說起來。腦子里面沒有清晰的條理,當然不知道自己想要說什么。所以如果覺得自己稍稍有這種傾向,那么在向領導匯報時,最好把想說的內容要點記錄下來,理清順序,力求讓別人在短時間內就能弄懂。在這樣做的過程當中,自然會找到抓住要領、簡明扼要的表達方法。
9、缺乏行動力的人請辭職
有這樣一種人。他不光是聯絡不及時、匯報拖沓,更可怕的是他在接受指示后一直處于“思考狀態(tài)”,遲遲不能進入行動階段。這樣的人也屬于不合格員工。
不管干部怎樣給他施加壓力、怎樣責備他,甚至故意說一些話來刺激他,他也不會有什么反應。有時,干部會想,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特別的原因呢?因此特意去問他,他也說不出什么所以然來??傊@種人是頭腦模糊、干勁不足的人。
還有一種人,能說會道,光聽他說話,人們會覺得他是個“很了不起”的人,但到工作現場一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只會動嘴皮子,完全不進行實際工作。
還有一種人是完美主義者,正因為如此,他的行動能力徹底退化了。他做事時經常思前想后卻始終下不了決心,即使考慮基本成熟,已經到了水到渠成的程度,他還是遲遲不動。
這幾種人都缺乏行動力,今天如果不反省,明天你就準備寫辭職報告吧。
10、反應不迅速的人請辭職
在企業(yè)間這場“沒有*煙的戰(zhàn)爭”中,企業(yè)之間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人員的工作狀態(tài)、工作速度以及頭腦和手腳的靈活度的不同。每天在同樣的環(huán)境里工作,員工們早已經習慣了公司的“傳統(tǒng)工作節(jié)奏”,即使公司節(jié)奏緩慢,身在其中也渾然不覺。我們可以說,現今決定企業(yè)勝敗的因素,既不是設備和技術,也不是品牌號召力,而是公司全體員工的工作速度。
工作效率不高的人、沒有能力自我加速,只想著增加人手的人和頭腦遲鈍的人,這些都屬于有問題的職員。
相反,能夠舉一反三、反應迅速、頭腦靈活、行動快捷、及時預見到成功與否的先機、感覺不對立刻改正、永不滿足于現狀、力求有所突破,這些才是這個時代要求員工必須具備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