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家具采購的9個小竅門
1、辦公家具材料是否合理
不同的辦公家具,表面用料是有區(qū)別的。如桌、椅、柜的腿子,要求用硬雜木,比較結實,能承重,而內部用料則可用其他材料;
發(fā)現木材有蟲眼、掉沫,說明烘干不徹底。檢查完表面,還要打開柜門、抽屜門看里面內料有沒有腐朽,可以用手指甲掐一掐,掐進去了就說明內料腐朽了。開柜門后用鼻子聞一聞,如果沖鼻、刺眼、流淚,說明膠合劑中甲醛含量太高,會對人體有害。
2、辦公家具四腳是否平整
這一點放平地上一晃便知,有的辦公家具就只有三條腿落地??匆豢醋烂媸欠衿街?,不能弓了背或塌了腰。桌面凸起,玻璃板放上會打轉;桌面凹進,玻璃板放上一壓就碎。注意檢查柜門,抽屜的分縫不能過大,要講究橫平堅直,門子不能下垂。
3、辦公家具結構是否牢固
小件辦公家具,如椅子、凳子、衣架等在挑選時可以在水泥地上拖一拖,輕輕摔一摔,聲音清脆,說明質量較好;如果聲音發(fā)啞,有劈哩叭啦的雜音,說明榫眼結合不嚴密,結構不牢。寫字臺、桌子可以用手搖晃搖晃,看看穩(wěn)不穩(wěn)。沙發(fā)可坐一坐,如果坐上一動就吱吱扭扭地響,一搖就晃的,是釘子活,用不了多長時間。
方桌、條桌、椅子等腿部都應該有四個三角形的卡子,起固定作用,挑選時可把桌椅倒過來看一看,包布椅可以用手摸一摸。
4、貼面辦公家具拼縫嚴不嚴
不論是貼木單板、PVC還是貼預油漆紙,都要注意皮子是否貼得平整,有無鼓包、起泡、拼縫不嚴現象。
檢查時要沖著光看,不沖光看不出來。水曲柳木單板貼面辦公家具比較損壞,一般只能用兩年。就木單板來說,刨邊的單板比旋切的好。識別二者的方法是看木材的花紋,刨切的單板木材紋理直而密,旋切的單板花紋曲而疏。刨花板貼面辦公家具,著地部分必須封邊,不封邊板就會吸潮、發(fā)脹而損壞。一般貼面辦公家具邊角地方容易翹起來,挑選時可以用手扣一下邊角,如果一扣就起來,說明用膠有問題。
5、辦公家具包邊是否平整
封邊不平,說明內材濕,幾天封邊就會掉。封邊還應是圓角,不能直棱直角。用木條封的邊容易發(fā)潮或崩裂。三合板包鑲的辦公家具,包條處是用釘子釘的,要注意釘眼是否平整,釘眼處與其他處的顏色是否一致。通常釘眼是用膩子封住的,要注意膩子有否鼓起來,如鼓起來了就不行,慢慢膩子會從里面掉出來。
6、油漆部分要光滑
辦公家具的油漆部分要光滑平整、不流唾、不起皺、無疙瘩。邊角部分不能直棱直角,直棱處易崩渣、掉漆。辦公家具的門子里面也應著一道漆,不著漆板子易彎曲,又不美觀。
7、配件安裝是否合理
例如檢查一下門鎖開關靈不靈;大柜應該裝三個暗絞鏈,有的只裝二個就不行;該上三個鏍絲,有的偷工減料,只上一個螺絲,用用就會掉。
8、沙發(fā)要坐一坐
挑沙發(fā)時,應注意表面要平整,而不能高低不平;軟硬要均勻,而不能這塊硬,那塊軟;軟硬度要適中,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
挑選方法是坐一坐,用手摁一摁,平不平,彈簧響不響,如果彈簧鋪排不合理,致使彈簧咬簧,就會發(fā)出響聲。其次,還應注意絎縫有無斷線、跳線,邊角牙子的密度是否合理。
9、顏色要與室內裝飾協調
白色辦公家具雖然漂亮,但時間長了容易變黃,而黑色的易發(fā)灰,不要當時圖漂亮,到最后弄得白的不白,黑的不黑。一般來說,仿紅木色的辦公家具不易變色。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網絡被瘋轉的一句話。
世界那么大,為什么不出去看看?市場那么大,為什么不到三四級城市去?
常聽營銷專家說,我們要重視每一個消費者。作為企業(yè)家對于這句話是否應該要有所啟發(fā):我們要重視每個市場?市場有大小,也有遠近,但對企業(yè)來說,每一個市場都是企業(yè)財富的“聚寶盆”。
市場鏡相的三個對比
一個做紅木茶道家具的老板說,他們做得最好的市場,不是廣上北深,而是在惠州。
一家做爆破營銷的機構透露,他們去年爆破場次做的最多陣地,效果也最為可觀的是在三四級市場。
在市場走訪的過程中,家居賣場空置率最低的城市是三四級城市,而空置率普遍存在或是出現大面積空置的主要集中在一二級城市。
被過度開發(fā)的一二級市場
一二級市場由于之前被過度的開發(fā),問題已經開始暴露與暴發(fā),正在進入到一個休養(yǎng)生息的“修復期”。不可能再出現像之前那樣被“扎堆式”的開發(fā),也不可能像以前那租金實現“連環(huán)跳”。
如今,家居賣場要在一二級市場尋求更大的發(fā)展及利潤空間已經是“難”字當頭。去年年底居然之家在北京開年會時其總裁汪林朋在會上表態(tài),如果市場再下行,居然之家就會降租與商家一起共渡難關。在大會的這種表態(tài),說明一二級市場的家居市場快到接近“山重水盡疑無路”的境地。
“當前,家居賣場在一二級市場的租金已經接近經銷商承接力的局限,再漲租金,經銷商一定頂不住”。這是去年一次走訪市場與一群經銷商聚會時的經銷商言論。就是目前這種租金水平,空置率在一二線城市也出現普遍的現象,且一旦出現空置現象之后就很難再填補回來。
因此,近兩年來不難發(fā)現家居賣場已經把建材、陶衛(wèi)、櫥柜與紅木等也整合進去了。前不久,又有消息傳出北京居然之家繼明碼實價之后整合進家裝版塊。當然,這可以理解為居然之家的創(chuàng)新,也可以理解為家居賣場銷售不振的一種補救。這僅是管中窺豹,折射出當前家居賣場在一二級市場的生存狀態(tài)不容樂觀。
處在上升狀態(tài)的三四級市場
對于家居賣場在一二級城市布局的現狀,行業(yè)三大群體中有兩大群體認為已經不健康。反觀三四級市場的家居業(yè)態(tài),從軟件到硬件,從管理服務到品牌結構均滯后于行業(yè)發(fā)展的平均水平。而三四級市場的消費者對于購物環(huán)境、綜合服務與品牌傾向越來越接近一二級城市。無論從產業(yè)鏈的經營環(huán)境還是消費群體趨勢走向,三四級市場呈現一種向上的上升狀態(tài)。
如果說前面近十年來,家居賣場的發(fā)展是依托于一二級城市的土壤,那么未來家居賣場的大發(fā)展將會是以三四級市場為主導。
之前,紅星美凱龍與居然之家就局部在三四級市場下沉,往三四級市場深度出發(fā)也會是它們的必然路徑之一。因為,紅星美凱龍與居然之家等不往三四級市場下沉,就無法圓巨頭之夢。因此,在坐穩(wěn)一二級市場的情況,往三四級市場下沉是一種做強做大的可視路徑。
這如當年國美與蘇寧之間比拼競爭優(yōu)勢就是比拼面店數量。紅星美凱龍與居然之家等它們之間的競爭,最為直觀的是規(guī)模的競爭,即誰的面店多,誰就占據競爭優(yōu)勢。而在一二級市場已經滿額的境況下,三四級市場會成為必爭之地。
一二級市場重在“修復”,三四級市場重在開拓
已經處在“修復期”的一二級市場的家居賣場,從上向下走早兩年苗端已現。對于紅星美凱與居然之家等一線的連鎖家居賣場,沒有理由會放棄三四級市場。在一二級市場地頭蛇的圍堵中,紅星美凱龍與居然之家就地區(qū)性而言不一定做得了老大,但,它們走向三四級市場,以它們這些年來在行業(yè)建立的起來的影響力及對家具品牌的把控力,它們可以比較輕易就在三四級市場做上老大。
盡管三四級市場的收益與回報跟一二級市場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但,三四級市場增長表現足夠穩(wěn)健。進軍三四級市場:一來可以繼續(xù)穩(wěn)住在一二級市場動搖的品牌,二來對家居賣場而言最關心的是招商情況,而三四級市場基本可以招滿商戶。既開拓了一個新的市場,又能穩(wěn)住一二級的市場,它們沒有理由不做這一塊市場。
三四級市場“原住民”的蝶變
除了全國性的連鎖賣場對三四級市場會回大力度開拓外,區(qū)域性的地頭蛇們也在它們能輻射的范圍內快馬加鞭的拓展,如云南的德勝家居,河南的歐凱龍家居,山東的銀座家居等,均從原來的一二級市場把觸角延伸至三四級市場。而一直守在門前一畝三分田的三四級市場的“原住民”,在家居大佬、二佬、三佬等紛紛向三四級市場開火的背景下,他們也坐不住了。
一個縣級市的家居賣場的負責人說,時間不多了,三五年內經濟發(fā)達的三四級城市,必然會有全國連鎖或是區(qū)域的地頭蛇殺進來,此時不做長遠的規(guī)劃,到時競爭對手入侵時就沒有機會和空間了。這種擔憂并不是枸人憂天,稍加打探,可知安徽的宿遷,浙江的嵊州,河南的邑縣,江蘇的如皋,湖南的益陽,福建的莆田等等都已被開發(fā),幾乎每一個省都能找出已經被開發(fā)的三四級市場。
三四級市場逐漸被開發(fā)說明另一個問題,家居市場區(qū)域的輻射功能在逐漸喪失,三四級市場不需要被區(qū)域的大城市輻射,而是要求自身也能擁有獨立的商業(yè)市場。所以,消費需求的推動與消費群體的變化必將推動三四級市場家居賣場的發(fā)展。
結語:
經過長達二十年的大發(fā)展之后,行業(yè)將會面臨大整合,這是一種必然。而家具行業(yè)到目前為止,大整合還是剛剛起動,大整合的開局將從三四級市場的開拓開啟。
互聯網時代來臨,不僅帶動產業(yè)的騰飛,同樣也帶來了大批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智能家居行業(yè)一直備受關注,在各類眾籌網站中,每天均有不少新產品問世,隨著一批批智能產品的眾籌“成功”,數據也是非常的“漂亮”,但卻很少發(fā)現周圍有朋友在用,難道這些產品都賣到國外了么?
“叫好不叫座”是智能家居行業(yè)面臨的一大困境,眾多企業(yè)紛紛試水,但智能家居市場至今仍處于“培育”階段,市場發(fā)展受困是因為用戶沒有需求么?
偽智能 讓用戶已失去"好奇心"
伴隨著用戶生活水平的提升,更多的消費者希望生活質量可以得到改善,而智能家居概念的提出,則讓眾多家庭用戶看到了希望,也想體驗智能生活帶給生活的改變……
但顯然智能家居讓用戶失望了,所謂的“智能”并沒有為用戶帶來太多的改變,更多的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轉變,在一定意義上確實為用戶提供了方便,但也缺少一定的合理性,如打開手機開燈應該沒有一直用開關來的實在吧。
一些家居產品都在標榜“智能”,但想想其實功能并未實現多大的改變,多數僅僅是與手機做了互聯,可以遠程開關或一些設定,實用性上并沒有太大的突破。
同質化 拿什么讓用戶給你買單?
相信同質化這個問題大家已經太了解,一款優(yōu)秀的產品難免會被“模仿”,模仿的同時更希望會有創(chuàng)新的東西出現,但智能家居行業(yè)有些都不僅僅是在“模仿”了,而是直接復制,"拿來主義"讓這些企業(yè)可以快速的與友商比肩,同時大玩價格戰(zhàn)。
顯然這種方式很難吸引消費者,同時對潛在用戶的購買也會帶來不少的麻煩,都是智能插座但卻不知道他們有何區(qū)別,價格也有不小的差別,可能不少用戶最后選擇了觀望,先看看其他用戶使用的效果如何。但通過側面了解,用戶對智能家居產品的使用滿意度并不高,且很少有二次購買的情況。
高價低質 情懷過后“淚流滿面”
但凡與“智能”沾邊的產品都變得"高大上"了,身價也是成倍的翻漲,甚至讓不少用戶看了一眼就沒有再想了解的“欲望”,因為它給用戶的感覺是,它離我們的生活還很遠……
高價格=高品質,不少智能家居產品給用戶灌輸了這個理念,其實他們真的可以劃等號么?但真的就有產品在標新立異大玩情懷,可能有些消費者就吃這個,但買回家才發(fā)現自己被坑了,因為產品并無核心亮點,要么功能好、要么性價比高,否則消費者還真不好意思購買。
說了半天,其實還是智能家居產品功能的不完善,有些產品還未成型、功能尚未實現,就已經到了眾籌平臺,把產品功能說的和花一樣,但實際上是把一個功能換個方式說了兩遍,總覺得不弄個“六大賣點、八大功能”就不能體驗產品的高科技,但無疑讓用戶寒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