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珍稀木材--山樟木蘊含的文化應該如何傳承受到業(yè)界關注\建筑模板走貨平穩(wěn)
珍稀木材的珍貴性、稀缺性、及其潛在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一直以來始終是木作界探討的重要話題。如何對珍稀木材進行保護性開發(fā),做到既能科學地保護其原木的經濟價值,使其可以多次利用;又能有效地提升其原木的文化價值,使其還能進行多次藝術創(chuàng)作,是業(yè)內關注的重要命題。
由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的“保護性開發(fā)珍稀木材·山樟木四合院創(chuàng)作研討會”日前在北京召開,中華文化促進會木工委秘書長周建民表示,珍稀木材一直是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載體,珍稀木材山樟木以及蘊含其中的文化如何傳承和弘揚是困擾國內業(yè)界的一個難題。
關于山樟木木材特性:
2、無特殊滋味;紋理略交錯;結構略粗,均勻;重量重
3、干縮較大,干縮率生材至含水率15%時徑向2.1%,弦向4.6%,差異干縮2.1
4、硬度中至大;強度高
5、干燥好,無杯彎、弓彎和開裂產生,僅有劈裂、端裂,干燥前應盡可能涂頭或采用藏頭堆集法6、木材略耐腐,抗菌性強。木材切面光滑。磨光性良好;握釘力強。
山樟木木材用途:木材強度大,經處理后耐久性強。適用于橋梁、枕木、電桿、造船、園林戶外木、承重地板、承重家具、細木工和門窗框、椽子、擱柵等。
建筑模板走貨平穩(wěn)。受雨天氣候的影響,戶外建筑工程的步伐被迫放緩。因此目前建筑模板走貨較為平穩(wěn)。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建筑模板廠家日漸發(fā)展,又到了建筑行業(yè)的高峰期,但是仍然有很多廠家接受不了行業(yè)轉型和發(fā)展紛紛倒閉。現階段,廣東地區(qū),2440×1220×18mm建筑模板清水板代表品商家報價在104元/張左右。
記者從7日召開的“2014年中國林產工業(yè)協會紅木分會理事大會暨國家標準《紅木》修訂起草小組第三次工作會議”上獲悉,日前,正修訂已執(zhí)行14年的《紅木》國標,今年年底新國標有望出臺。
據了解,2000年8月1日起實施的《紅木》國家標準(GB/T18107-2000)規(guī)定,紫檀屬、黃檀屬、柿屬、崖豆屬及鐵刀木屬樹種的心材,其密度、結構和材色符合本標準規(guī)定的必備條件的木材。此外,上述5屬中本標準未列入的其他樹種的心材,其密度、結構和材色符合本標準的也可稱為紅木。但在去年6月12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生效后,巴西黑黃檀、檀香紫檀、交趾黃檀、微凹黃檀、中美洲黃檀、伯利茲黃檀、盧氏黑黃檀等樹種的木材被列入國際貿易中禁止或限制商業(yè)貿易的木種。
采編:黃根林
一、購藏創(chuàng)業(yè),藝業(yè)為本
中國傳統家具源遠流長,融匯了建筑、雕刻等技藝,儒、道、釋文化內涵以及書法、繪畫的形式美感,并在明清兩代發(fā)展了明式、清式迥然異趣又雙峰并峙的家具藝術風格,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瑰寶之一。而晚清以來,因列強入侵,社會動蕩,許多珍藏于宮廷的古典家具珍品散失一空,或流失海外,或散存民間,毀損不少。
然而,也不乏一些有識之士逐漸萌發(fā)對中國明清家具的研究熱情,先是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德國學者古斯塔夫·艾克來華任教,所著《中國花梨家具圖考》一書,首開明清家具的學術研究大門。后到了八十年代初,王世襄等學者延續(xù)了對明清家具的研究,隨著《珍賞》、《研究》兩部家具專著的相繼出版,明清家具如明珠拂塵,越發(fā)為世代所矚目。而事實上,早在王世襄的專著出版之前,在廣東等沿海地區(qū)民間便已有不少人從事老舊家具的搜購,年輕的伍炳亮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進入傳統家具行業(yè)圈。
在購買老家具的過程中,伍炳亮發(fā)現購買款型經典的家具不但容易出手,獲得的回報也較多。而如果家具的造型品相一般轉手則相對困難,回報也低很多,由此他敏銳地意識到家具專業(yè)知識與審美眼光的重要性。為了增加學識和鍛煉眼光,伍炳亮不僅購買大量的傳統家具圖冊揣摩研究,還有計劃的前往北京、蘇州等地游歷,得以領略清宮御制紫檀家具的威勢、明式文人家具的風骨……。日積月累,逐漸在心里樹立了“經典傳統家具”的概念和藍本,并總結出了初步的評判標準。此后購買老家具時,他總能挑出經典的款型,數年兢業(yè)下來,他逐漸積攢了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桶金,更歷練了自己的審美眼光和對傳統家具越來越深入的了解,這些都為他后來仿制和創(chuàng)新設計古典家具打下了堅實基礎。
而在王世襄的著作出版之后,國內外也隨之掀起一股明清家具的收購“熱潮”,短短幾年,品相完整的經典老家具便幾乎被收羅一空。伍炳亮的老家具收購生意也面臨難以買到家具精品的問題,而且收上來的家具多帶有不同程度的破損??吹竭@些殘損不全的家具,伍炳亮萌生了嘗試修復家具,深入掌握傳統家具制作工藝的想法,并著手建廠創(chuàng)業(yè),成立“興隆紅木工藝廠”,正式展開設計制作仿古家具的藝業(yè)人生。
二、師古變法,酌古御今
當代仿古家具的制作,對于“仿古”的概念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去仿家具,在行業(yè)早期,一些老行家和老工匠認為仿古家具,就必須以“復制”態(tài)度,嚴格按照原款的尺寸比例和材質工藝來進行制作,重現其原貌,這類制作方式中也出現了一些高手;第二種方式是粗略地按圖索驥,按照書本的圖樣來仿作傳統家具,滿足市場消費需求;第三種是以仿古家具為名,擅改創(chuàng)新,把家具做得或霸氣囂張、或繁瑣花哨,外表看似新奇,但設計內涵實則與傳統明式家具型簡韻深、清式家具靜穆淵深的風格和傳統的審美范疇大相徑庭。
而伍炳亮的家具仿制,則與上述三種傾向都有不同。對于前者,伍炳亮一向認為,高仿的最終目的不是簡單復制。在他看來,即便是歷史遺存下來的明清老家具,也并非件件都好,畢竟精品家具在任何時代都是少數。所以在傳承明清家具文化方面,仿古家具應該傳承的是其厚實的文化意蘊,學習其嚴謹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依循其權衡比例、設計造型的手法,而并非幾件樣板。此外,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家居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許多變化,一些老家具的規(guī)格過于龐大,在當代不便于放置擺設,所以也應加以調改。
對于第二種粗略式仿古的套路,沒有深入了解傳統家具的型制工藝特點,“畫皮難畫骨”,只能仿得大概,無法做出傳承級別的精品。而對于第三種傾向,伍炳亮更持否定態(tài)度。他認為仿古勢必應在“傳統風格家具”這個框架內進行,不能脫離明清家具系統化的設計思想、風格品味等范疇,絕非簡單拼湊一些瑣碎的傳統家具元素。如某些廠家,因缺乏對家具本身的學習,將明代、清代、民國、當代等不同時代的一些家具元素、特征堆砌一起,做出來的家具上部是明式,下部是清式,中間又夾雜著其他時代風格的雕飾題材等,被人笑稱為“不明不清、不古不今”。
審視這些,伍炳亮對仿古家具的定位一向清晰,堅守“借古開今、化古為新”的路子。數十年的藝業(yè)生涯,更加深了他這番體會:收購家具的早期經歷練就了他擇款而制的審美眼光,設廠仿制家具則使他得以全方位把握傳統家具的造型法則、榫卯結構、材質處理、工藝手法、文化內涵等要道。故此他的高仿制作,既非照搬照做,也非矯意出新,而更多地是對家具原款的重新演繹,仿古而不泥古。之所以如此,從中也得益于他的聰敏好學和對家具文化飽懷的熱情。對于老家具,伍炳亮愛不釋手,并與眾多同行、收藏界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以此不斷加深自己對明清家具的造型工藝及文化精神的理解,從中揣摩高仿家具藝術的一些獨門技藝。
舉其材質處理手法為例,伍炳亮的黃花梨仿古家具,經風化、打磨、上蠟處理后,將黃花梨綢緞般的質感予以了極致呈現。這其間的獨到魅力,首先應歸功于其特殊的風化處理。每做好家具,伍炳亮都將它們放置到室外,任其風吹日曬,乃至反復澆水再暴曬,短則十天半月,久則長達數年。在旁人眼中,這些辦法顯得“嚴酷”,但伍炳亮則借此使家具的材質木性得到充分穩(wěn)定,一褪新家具的火氣,使之呈現老家具般古樸自然的風貌,形成了含蓄內斂的獨特韻味,并贏得業(yè)內外眾多專家與藏家的青睞和肯定。不僅在材質的處理上獨辟蹊徑,另外在造型設計、整體風格韻味上也多有獨到之處,經年累月的實踐探索中,伍炳亮的家具個人風格也在逐漸形成。
明式黃花梨猴頭紋扶手圈椅(伍炳亮高仿制作)三、明清并茂,伍氏之風
與其他藝術門類的大師一樣,伍炳亮作品風格的形成也是個漸進的過程,在不同時期的作品上留下了其風格的成長軌跡。創(chuàng)業(yè)起步初期,他主要選用海南黃花梨來制作明式家具作品。當時的海黃資源相對較為充足,能夠根據造型需要來選料施藝,因此當時伍炳亮的海南黃花梨家具作品,在用料上都十分精良,厚重寬大的板材比比可見,這在海南黃花梨一木難求,只能以板料大小決定造型的今天無疑是種奢望。這一時期的家具風格多變,既有明式也有清式與廣式,個人風格初具雛形,但還未臻成熟。
明式海南黃花梨刀牙裙帶托泥小翹頭案(伍炳亮作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越南黃花梨的大量引進給了伍炳亮家具風格成熟的一大歷史機遇。在此期間,他閱覽了大量的家具款樣,從中精選了一批經典款型予以傳承和改良設計,并從圖籍、字畫、瓷器、青銅器甚至藝術品殘件等吸取創(chuàng)作靈感。相比以前的仿制,他的改良設計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加以演繹,進行了藝術的再創(chuàng)。其明式仿古家具,鑒取了廣作家具的一些特點,用料厚重大氣,風格偏于壯碩渾厚,所塑造的意味更貼近漢唐時代的石雕,而有別于纖秀單薄的明式文人制器。特別是他創(chuàng)作的一些床榻和大型條案,更將這種豪邁大氣表現得淋漓盡致,能夠代表了伍炳亮明式作品的最高成就。他這種審美意趣,也貫徹到了其他類別的家具身上,比如他制作的花幾,體態(tài)勻稱而精氣充沛,也做得沉雄磊落。由此而言,伍炳亮對明式家具的傳承、改良,可謂另辟蹊徑,別開雄渾大氣一派,而不淪于纖巧瘦硬,系為別于常人、別于傳統的獨創(chuàng)。這一時期的家具數量龐大,款型眾多,選型精良,用材豪綽,個人風格明顯成熟。
明式黃花梨五足圓花幾(伍炳亮作品)此外,伍炳亮的仿古家具制作并不囿于一時一地,在制作明式黃花梨家具的同時,也著手改良設計了一大批清式家具。與其明式作品一樣,他的清式家具也都經過材質處理,顯得沉穆樸茂,有宮廷御制之風。而考慮到當代家居環(huán)境,在作品造型設計上,他對許多原款改良頗多,如其《清式老紅木龍鳳紋扶手椅》將原款的直腿改成鼓腿膨牙,使上下曲線更為呼應,整體造型更顯圓渾,而不失肅穆威風;再如其《清式檀香紫檀云龍紋鑲理石圓桌九件套》,則完全出于自己的創(chuàng)新設計,歷史上并無對應的原款??陀^地說,無論是按原款做改良,還是依靠自己的認識去創(chuàng)作新款,伍炳亮的家具作品,都能使人很自然地對應明式或清式范疇,但實際上又有所跨越,屬于依托傳統、融合時要的一種藝術新創(chuàng)。在此期間,伍炳亮全心投入,從工藝研究、確定榫卯、繪圖設計、選料搭配、改良制作到最后的做舊,參與到各個制作環(huán)節(jié)之中,其家具創(chuàng)作也由此達到巔峰,各式作品率然大氣,紛呈異彩,奠定了伍氏作品的風格基調。
改良前的清宮舊藏器:黃花梨福壽紋銼坐椅經伍炳亮改良的作品:老紅木龍鳳紋扶手椅清式檀香紫檀云龍紋鑲理石圓桌九件套(伍炳亮創(chuàng)新設計)近數年來,伍炳亮則有意購進、貯積一些海南黃花梨,開始制作一些“一木一器”風格的家具。如其近年創(chuàng)作的海黃全榫卯可拆裝家具,完全靠榫卯結合,既嚴絲合縫,又完全可以手工拆卸、拼接各個構件而不影響家具本身的穩(wěn)固。在別人看來,伍炳亮的這次制器如同一次“變法”:工藝上首次采用全榫卯可拆裝的手法,風格則一改以往的縱橫蒼渾、沉雄大氣,而偏于精工細謹,近接史上的蘇作家具之風。而對他自己來說,則更像是沉下心來檢驗自己的制作水平,回顧以往的創(chuàng)作經歷,同時將“型、藝、材、韻”對點落實,追求全方位的極致發(fā)揮。他的這種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制器,在紅木家具行業(yè)面臨轉型升級的今天,可謂也有其參考價值和引導意義。
四、型藝材韻,卓然一家
鑒評伍炳亮作品的風格,有必要了解他對傳統“蘇、廣、京”等家具流派的看法。在他看來,設計制作明清家具應該兼收并蓄,但也該有所取舍,所以對待不同家具流派,也應看到其各自優(yōu)弊,藉以取長補短,比如蘇作家具造型優(yōu)美空靈,但略偏于枯瘦小氣;廣作家具用料豪奢,造型厚重,但略偏世俗花哨;京作家具富麗堂皇、莊嚴肅穆,但有時則過于繁瑣。
領會不同時代、地域的家具風格之后,結合數十年的家具制作經驗,伍炳亮從中加以擷融,逐漸總結并提出“型、藝、材、韻”四點理論,作為評鑒和指導傳統家具設計制作的準則。其中,“型”是指家具的形式和造型,如家具的構件比例、紋飾安排等;“藝”是指家具的工藝,如榫卯、雕花、打磨等;“材”則指家具的用料,包括用料的名貴、厚薄、是否拼接等,用以衡量家具用材的優(yōu)劣;“韻”是指家具獨特的風格氣韻,它是我們對家具的最高審美感受,只有在型、藝、材三者交相輝映的情況下才能有所展現。
明式黃花梨高浮雕龍紋羅漢床配幾(伍炳亮作品)而回顧中國傳統家具歷史,雖擁有輝煌燦爛的家具文化,但制作家具卻一直被視作手工技術,為傳統文人藝術體系所排斥,相關的典籍載錄寥寥無幾。由缺乏載錄,對于許多傳世的明清家具作品,后人已很難考據其制作匠人,遑論制作的個人風格、藝術地位等。在我們當代,中國傳統家具已被列入工藝美術的范疇,隨著整個行業(yè)的進一步細化,以及對家具藝術創(chuàng)作個性的重視,相應地也必然涌現一批家具藝術大師來。中肯而言,伍炳亮將極有可能成為其中的第一人,這其中既關“天時”,更在“人和”。
就時代而言,隨著仿古家具行業(yè)的發(fā)展,黃花梨、紫檀等名貴紅木資源加速耗竭,而人們對傳統家具的購藏熱情卻有增無減。在此形勢下,今天的仿古家具已在向著講究精品、重視藝術價值的收藏時代快步邁進。在此期間,與其他廠家不同的是,伍炳亮能夠耐得住寂寞,不惑于一時行情的上漲。每制作一批家具,他都會挑選一兩件最好的,搬到其明式家具藝術館里收藏不賣,如此數十年過去,他積累的明清家具作品已多達上千個款型,涵蓋了傳統家具的各個類別。評價他這些家具,憑借當時特有的資源優(yōu)勢,其材質都十分精良,風格上則前后延續(xù)、跡絡分明,完整記錄了他各個階段的制器風貌,呈現出驚人的整體性和一致性,從中凝結著其三十多年藝術創(chuàng)作心血,在數量和品質上都獨步業(yè)內,一時無法被人超越。就此意義,不諱而言,伍炳亮確具卓然大家之風范。
2016年中國針葉木鋸材進口量創(chuàng)下了2158萬立方米新的紀錄,較上年同期上漲24%,是繼2015年總進口量跌幅1%和2014年總進口量漲幅4%后的強勁反彈。2016年一季度成交量上漲20%,上半年總進口1080萬立方米針葉木鋸材,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4%,下半年幾乎相同。
針葉木鋸材出口數據分析
2016年俄羅斯出口1210萬立方米針葉木鋸材至中國,較上年同期猛增44%,成為中國主要的針葉木鋸材供應國。去年,新產能上線促進其在中國邊境的出口量增加,使針葉木鋸材的出口超過原木,并且盧布疲軟為俄羅斯生產商在中國的銷售帶來高利潤。俄羅斯原木出口受到關稅的影響,而針葉木鋸材并沒有。去年,歐洲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繼續(xù)擴大,總出口量猛增43%至1420萬立方米,占中國總進口量66%,同比增長了57%。其中,斯堪的納維亞的出貨量大幅增加、奧地利的出貨量翻一番、德國略微褪色、其他地區(qū)相對平穩(wěn)。
2016年北美出口586萬立方米針葉木鋸材至中國,同比下滑5%;加拿大的出口量為522萬立方米,同比下跌6%。盡管美國北部的出口量增長8%,但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卻不斷縮小。目前,因免稅帶動市場效益的原因使得加拿大生產商高度關注美國去年的針葉木鋸材市場。今年,對美國從加拿大進口木材反補貼稅和反傾銷稅征收情況可廣泛預測,這一舉措會使中國和境內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去年,美國出口大量低等級的南方松;南美洲出口110萬立方米松木,比去年同期上漲23%,其中,智利出口量增長10%,占南美總產量70%;巴西的出口量增加一倍多。
去年,中國進口3370萬立方米針葉木原木,較上年同期上漲13%。其中,從新西蘭進口1160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2%,繼續(xù)保持最大的原木出口國地位;美國北部出口720萬立方米,同比增長23%;歐洲出口1080萬立方米,同比上漲4%。歐洲出口至中國的原木大部分都是來自于俄羅斯,烏克蘭是除俄羅斯以外最常見的供應國。
面對到來的2017年,新年已經開始了!針對以上的數據分析,木材企業(yè)是否有了新收獲?
當下,我國整個定制家居商場呈現一片熾熱,其間不乏上市公司和本錢雄厚的企業(yè),定制家具的競賽現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即便如此,仍是有不少中小企業(yè)布局“定制”事務,無論是“新定制”仍是制品定制,企業(yè)都卯足了勁迎戰(zhàn)商場,那么,在定制的兩大類型中,誰會成為定制家居范疇新寵?
差異于傳統定制的“新定制”才干安身劇烈的競賽商場
跟著80后90后的生長,一切行業(yè)都把目光確定了80、90后的消費主力軍,家具范疇也是如此。尤其是中小家居企業(yè),乃至把該趨勢當成了彎道超車的砝碼。25~40歲的重生家庭,不僅僅是出產傳統定制的功能性,而是傾向家庭空氣的新定制,安身于空間的規(guī)劃,只要差異于群眾企業(yè)的傳統定制,才干安身于劇烈的定制競賽商場,才干有期望完成更高的產量。所謂的新定制并非只表現在產品方面,出售理念也要有所改動。除了定制家居的經銷商營收,還要注重其它途徑,例如網絡營銷。定制家具的網絡營銷模式很在實驗階段,如何在網絡商場上爭搶更多的比例,是定制企業(yè)需求考慮的問題。
定制家居小家居企業(yè)經過制品定制類型向定制范疇進軍
許多新晉定制范疇的企業(yè)并沒有雄厚的資金、健全的產業(yè)鏈、全屋品類等條件,所以在定制出產方面都有困難。盡管柔性化出產現已遍及,可是比較那些積累了數年的企業(yè),起步晚就意味著競賽力缺乏。再者,定制家居是業(yè)界公認的高門檻范疇。因而,許多中小企業(yè)在進入定制的時分就選用了制品和定制結合的方法。成都某家居企業(yè)選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在競賽劇烈的商場,他們根據原創(chuàng)制品,結合用戶的需求完成尺度和組合定制。咱們都知道,現在許多定制家居企業(yè)能做的無非就是尺度方面的定制,而在規(guī)劃和樣式上遠不及制品家居。據該家居負責人介紹,“咱們一直在尋找制品和定制之間的一個結合點,它不僅能滿意消費者對制品家具樣式和風格的尋求,也能到達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敝了栽鯓拥囊粋€結合點,咱們不得而知,但至少理解許多中小家居企業(yè)都在經過自己的方法向定制范疇進軍。
我國家居企業(yè)現在存在一個這樣的現象,華南地區(qū)敢闖敢拼,即便產能跟不上也會不斷擴展商場,大不了最后經過典當和借款的方法去擴展產能。而華西的企業(yè)則相對保存,有多大的產能就鋪設多大的商場,穩(wěn)步向前行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