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木家具南北PK 哪方更出眾?
在重視環(huán)保、崇尚綠色的今天,實木家具更是得到無數消費者的青睞。實木具有強重比高、紋理漂亮、能夠調濕調溫等優(yōu)點,但在實木家具的使用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如:某些構件發(fā)生變形、彎曲,拼板和拼方處開裂,接合部位松動造成結構失效等,從而嚴重影響產品的質量、使用和壽命。那么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木材的含水率。
通常情況下,木材本身都含有一定的水分,因此在制作家具之前都會進行烘干處理,這點是被大家熟知的,但是,烘干卻要遵循一定的標準,即使家具用材的含水率與使用地區(qū)大氣的平均含水率保持一致。
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南方的實木家具到了北方以后,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癥狀。做工精良考究的南方實木家具,到了北方卻問題連連,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含水率——看不見摸不著 卻很重要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大氣中的平均含水率會有差別,因此,不同地區(qū)對木制家具的含水率要求就不同,廣州地區(qū)年平均的平衡含水率為15.1%,北京地區(qū)卻為11.4%。具體到家具的要求上就為當地平均含水率的正負1之間。含水率直接影響著木制家具尤其是實木家具的質量和使用,含水率低了木材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造成家具膨脹變形;而含水率高了,家具則會面臨開裂的危險。一般而言,木制家具尤其是實木家具,它的含水率最好是比當地空氣的平均含水率低一點,比如,一至二個百分點。而在北方的市場上,有很多產品的木材來自南方,或者直接就是南方生產再運過來的,可想而知,南方的空氣比北方潮濕,那里的木材含水率是高于北方的,因此南方的木制家具尤其是實木家具以及木材都必須進行嚴格的排潮處理,而這當中又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施工技術的要求,一個是成本的要求,如果兩方面的協(xié)調最終沒能保證對含水率的有效處理的話,南方的木制家具在北方環(huán)境中的確比較容易出現問題。
因地制宜的生產方式更符合市場趨勢
南方實木工廠為了爭奪北方實木家具市場這塊大蛋糕,不得不面對自己生產的實木家具到了北方“水土不服”的技術性難題。然而,解決這一難題并不是說說就可以的。一位在家具行業(yè)從業(yè)近10年的南方實木家具企業(yè)負責人表示,南方不僅氣候潮濕,雨季也較北方更長,尤其是沿海地區(qū),一年四季氣候溫潤,而實木在加工過程中吸濕返潮非???,這對于木材的烘干非常不利,導致生產周期變長,單是這一點,南方的實木家具工廠所要付出的人力、財力以及精力要遠遠超出北方的實木家具工廠。而木材烘干后需要刷漆,這對溫度以及濕度要求也較高,在這方面,南方的氣溫條件明顯明顯不如北方有優(yōu)勢。“因地制宜,因材施工,北方的實木家具市場還是更適合北方的實木家具工廠去經營,這是天時、地利所決定的,南方實木家具工廠在這點上就不具備根本優(yōu)勢……”最后他這樣感嘆到。
北方傳統(tǒng)實木家具擴張本土市場份額
近幾年,隨著北方實木的蓬勃發(fā)展,南方——特別是廣東實木家具優(yōu)勢已經相對弱化??v觀如今的實木家具市場,華豐(大連)、南洋胡氏(天津)、華日(廊坊)、風鳥(青島)等眾多實木品牌受到市場的眾多青睞。
如果說20世紀80、90年代的中國,可以用“中國家具看廣東”來描述當時的中國家具產業(yè)格局的話,那么如今的中國家具市場,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盡管南方家具產業(yè)具有集聚優(yōu)勢,以及廣東三大展會,廣東家具依舊能夠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家具從業(yè)者,但隨著各地消費市場的崛起,以及外區(qū)域展會逐漸形成氣候,這樣的優(yōu)勢將不復存在。
比如位于北方的山東,通過幾年的積極進去,借助廣東的展會平臺、設計優(yōu)勢,以及先進的品牌基礎、營銷水平以及設計理念,結合自身先進的經營理念,以人之長補己之短,逐漸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實木之路,涌現出如青島一木、風鳥、華鶴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實木品牌,其產品以高性價比迅速占領了北方市場。而從南方所處的區(qū)域形式來看,既無法實現薄利多銷,做同類實木產品,又無法與山東企業(yè)的性價比相抗衡,擺在家具企業(yè)面前的只能是轉型升級,通過多元化、多渠道的運營方式,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拓寬自身的市場領域。
法國品牌創(chuàng)意設計公司Substance最近改建了一家位于香港的法國餐廳,將街頭藝術與就餐環(huán)境完美結合。在碧波餐廳內,懸掛著invader、JR和Mr brainwash協(xié)同banksy, Damien hirst和daniel arsham設計創(chuàng)作的的藝術品,為餐廳創(chuàng)建了一種新的就餐體驗。同時這里也成為創(chuàng)作新作品的工作室,經常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創(chuàng)意家一起進行獨立項目。
該餐廳位于好萊塢大街的一棟老建筑內,這里有著20世紀30年代法國沙龍的風格,以奢華的大理石地板和優(yōu)雅的燈光裝飾為主導。將街頭藝術與就餐環(huán)境完美結合,為這棟老建筑帶來了新生:將這塊廢棄的區(qū)域總部”法國交易公司興業(yè)銀行”(CGFT)搖身一變就成為現在的碧波餐廳。一些家老具、列車時刻表還有沒用的票根都可以用來做設計的一部分。世界各地的設計家都會聚集在這里,品嘗美食,交流創(chuàng)意。
(左)從好萊塢大道看到的餐廳門面的樣子 (右)餐廳的主要就餐區(qū)
碧波餐廳的設計結合了當代街頭文化與現代美學,餐廳里中的地鐵通風管道的黃銅管還有像火車信號燈的復雜的燈光裝飾以及餐廳吧臺的材質,這些都是創(chuàng)意的體現。
“這個項目的挑戰(zhàn)是要創(chuàng)建一個街頭藝術主題與經典法式餐并存的餐館。委托人既是鑒賞家也是當代藝術收藏家,他希望能在這個空間里展示他豐富的藏品,”Substance創(chuàng)意設計公司的創(chuàng)意總監(jiān)Maxime Dautresme說道。“我們需要創(chuàng)新,如何讓街頭藝術,經典法式餐品和就餐環(huán)境完美融合在一起。我覺得將設計定位在20世紀30年代——作為背景不斷變化的,非常不拘一格的藝術表現時代——既與法國美食相符,又將能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雅舒適的就餐環(huán)境。”
“我要將時代特點,街頭藝術和法國美食完美結合。街頭藝術家們經常從噴氣式火車和有軌電車開始他們的職業(yè)生涯。他們同樣也喜歡占據廢棄的傳統(tǒng)建筑和建筑工地進行創(chuàng)作。他們通過表面層疊的藝術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個建筑很有歷史滄桑感,并且也是城市的一部分,發(fā)揮它的歷史和特色。那如果將它改造成是法國運輸公司的一個繁榮的辦公室呢?” Dautresme繼續(xù)說道。
“我們的經營要求其實也是很單純的,并不時常更新裝潢。街頭藝術家們也對餐廳表示認可,我們必須引入足夠的財富和與美食的新創(chuàng)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