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你的銷售幾率
企業(yè)進行采購決策的流程發(fā)生了變化。下面的三種方法能夠讓你在客戶收緊錢袋之后仍然能夠保持銷售。
不久之前,采購的權力通常是根據(jù)組織結構圖進行分配的。經(jīng)理們可以決定小額的采購并選擇供應商。總監(jiān)們能夠做更大的決定,以此類推,級別越高的管理者能夠決定的額度越高。所有的一切都改變了,全世界的企業(yè)在采購領域都感染了僵尸病毒。(至少我是這么形容這種情況。)
病毒有很多變種:采購、逆向拍賣、RFP等等。不幸的是,它們將中層經(jīng)理們手中的采購決策和選擇供應商的權力奪走了。
所以,如果你向這些沒有權力的中層經(jīng)理推銷該怎么辦呢?無論何時,只要有可能就不要將他們作為初次接觸人。畢竟,他們是僵尸。如果這種做法沒用,那么你可以從以下這些策略中挑選一個來試試:
1. 高效地處理大量的小額交易。亞馬遜就是這種模式的一個很好的范例。通過成為大量小額交易最高效的處理器,你就能夠通過不斷贏得那些雖然級別較低、可是仍然能夠做決定的經(jīng)理們提供的小額訂單并實現(xiàn)增長。
2. 成為競標專家。無論你是在處理RFP還是逆向拍賣,那些擅長填寫表格并且嚴格定義參數(shù)的企業(yè)往往會在賺錢方面更勝一籌。
3. 學習如何為大人物解決大問題。在這個后僵尸世界中,吸引那些真正的決策者的注意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你能夠成為對方行業(yè)里的專家而且了解整個市場和你的競爭對手的情況,那么就會非常有幫助。通過提供關于對方業(yè)務問題的見解,你就能夠有機會介紹你將如何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
當我查看我的書架上所有出售的書,我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的書都寫于前僵尸時代。在那個時候,這些書上的內容都是最前沿的。不幸的是,這些工具的前提都是瞄準你在客戶企業(yè)中所能接觸到的最高級別的中層采購者?,F(xiàn)在僵尸控制了中層采購者,你需要瞄準其他的采購者。上面的某一種技術可能會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一個充滿自封為企業(yè)家和領導者的世界里,不要試圖成為你不是的人。
如果你處在這個環(huán)境中的時間足夠長,你可能會開始意識到成功不只是你做了什么,同樣也取決于你不做什么事情。任何一位首席執(zhí)行官、企業(yè)家或者風投資本家都會告訴你缺乏注意力是他們最陰險的敵人之一。
這一直以來都是真理,但是努力去做更多的事情的誘惑或者屈服于讓人分心的事情從來沒有比現(xiàn)在更多。
不要誤解我的意思。一些人確實設法找到了可以利用他們很容易偏離正題的自然傾向的方法。我應該知道。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然而,這是一場持續(xù)不斷的斗爭,我一直掙扎到這一天。我不是在開玩笑。
我曾經(jīng)與成百上千位成功的高管和商業(yè)領導者們一起工作過,根據(jù)我的個人經(jīng)驗有一些事情是他們不做的。我不知道他們是出于本能還是有意識地不做那些事情,但是我注意到他們從來不做或者很少做這七件事情。
1. 別人正在做的事情。
恰恰相反,他們往往有一個自然傾向去質疑傳統(tǒng)智慧和挑戰(zhàn)現(xiàn)狀。時尚、文化規(guī)范、群體思維,不必在意。他們不擔心他們的個人品牌、個人生產(chǎn)力和社交媒體。
他們關心他們的能力和他們的激情,他們就是他們自己。我相信馬克•扎克伯格(Zuckerberg)和杰克•多西(Jack Dorsey)會盡量實時地更新他們的Facebook和Twitter頁面。
2. 擔心弱點。
或許他們應該擔心弱點。據(jù)我所知,這可能就是成功人士與真正的成功人士之間的區(qū)別。我所知道的事情就是他們通常對于他們自己是誰都很有自信也感到很舒服。他們不會受到困擾那么多人的恐懼和自我懷疑的折磨。他們不把注意力放在他們不是的東西上。他們接受現(xiàn)實。
不要誤解我的意思。他們也是人類。他們也有恐懼。但是他們之所以在他們所做的事情上那么成功的一個關鍵原因是他們的激情。他們已經(jīng)找到了真正的道路。當他們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的時候,他們會感到很舒服,不會對其恐懼。這會表現(xiàn)在他們的工作當中。
3. 浪費大量的時間。
這并不是說他們關心生產(chǎn)力和時間管理。他們之所以不會浪費大量的時間是因為他們有一個愿景,一個使命。他們真的想把他們一生的時間花費在他們喜歡做的事情上,所以那就是他們所做的事情。
他們不沉溺于許多人浪費生命的活動中。他們不試圖左右別人的思想。他們不問事情為什么會發(fā)生,也不會問為什么人們做他們所做的事情。也就是說除非那是他們真正想解決的問題,他們才會問。
他們不期望事情與眾不同。他們會使事情變得與眾不同。
4. 努力獲得成功。
不要誤解我的意思。我并不是在說他們不是精明的商人。我想說的是他們通常只是努力完成一件事情。然后他們會努力去完成另一件事情。然后是另一件事。大多數(shù)成功人士都是被迫去做、去完成、去贏。有時候這是一回事。而往往成功伴隨著領域發(fā)生。
5. 呼吸著他們自己的廢氣。
過于灌輸你自己的愿景有一個缺點。你可能會被它蒙蔽。這就是最終擊倒那些最初很成功但是不能維持成功的人的東西。他們不再問問題,他們屈服于自己的現(xiàn)狀,他們堅持有缺陷的想法。
非常有成就的人不會讓他們自己被唯唯諾諾的人包圍,不會屈服于集體思維,除了未經(jīng)過濾的真理外他們不會接受任何事情。當然,最初他們可能會嚴厲斥責你。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沒有在傾聽。我能說什么呢,就是這樣。
6. 害怕競爭。
他們明白競爭,知道他們的競爭情況并且對競爭感到很舒服。他們在面對競爭性斗爭的時候通常對他們的能力和勇氣有信心。
這就說明他們不是傻瓜。他們不確定是否會獲勝。就是這樣,這個問題通常不會進入他們的大腦。他們只是把他們做的事情做得最好并且奉獻出他們獲得的所有東西。在事實發(fā)生之后,他們可能會回頭看看他們贏得了什么東西,但是這只是暫時的。到那時,他們通常已經(jīng)去迎接下一場戰(zhàn)斗了。
7. 試圖成為他們不是的人。
我曾經(jīng)認識的人中沒有一個成功的首席執(zhí)行官、風投資本家、企業(yè)家或者公司老板通過他不是的人而獲得成功。沒有一個人。任何告訴你要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提升而不是做你喜歡做的事情上的人都沒有明白這一點。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是這才是會讓你與眾不同的東西。在一個充滿了自封的企業(yè)家和領導者的世界里每個人都是他們自己的小世界的首席執(zhí)行官,不要試圖成為你不是的人。只做你自己。
由于預算依舊緊張,企業(yè)現(xiàn)在不愿意采用新技術,除非有非常吸引人的理由。銷售大師Tom Searcy分享了五種方法,這些方法將能夠幫助你實現(xiàn)銷售。
最近,我得到一個機會聯(lián)系來自iQuoteXpress的John Diaz,我們討論了不斷變化的銷售技術世界。曾經(jīng)的推銷技術都是關于軟件演示和商業(yè)案例演示的。事實上,當你考慮到云計算、SaaS、和對移動的旺盛需求的時候,情況仍然如此,但是事情卻變得更加復雜、也更具挑戰(zhàn)性。下面是針對新環(huán)境的五種技術推銷方法。
1. 關注過渡
一家企業(yè)能夠以多快的速度實施一項新的技術解決方案決定了它對于買家的價值。每個人都能夠演示技術的功能。真正的價值點在于:你如何能夠用最平穩(wěn)、最快的方式實施這一技術方案?展示你的變化管理策略是一種非常令人信服的方式促動人們采購你推銷的技術。是最終用戶而不是IT人員決定公司的價值觀。你一定要清楚地說明你將如何加速最終用戶的使用,那么你就有更多的機會贏得這筆生意。
2. 關注投資回報率之外的其他指標
商業(yè)案例的投資回報率的問題在于數(shù)據(jù)來源于假設。絕大部分時候,沒有人真的相信這樣的投資回報率,因為這種方法是不現(xiàn)實的。相反,你可以用下面這些指標來描述一個商業(yè)案例:
• 采用率——有多少人變成了這種技術的用戶
• 使用率——同以前的解決方案相比,這種解決方案的使用頻率
• 功能滲透率——使用了多少功能
買家是非常聰明的,他們會知道這些組件將推動真正的商業(yè)案例。讓他們參與到你的計算中來,你的投資回報率可能會下降,但是你的信譽會提升。
3. 幫助你的客戶實現(xiàn)飛躍
工作場所中的技術正在朝著云計算環(huán)境前進,很多企業(yè)都將他們的客戶關系管理和企業(yè)內容管理解決方案托管到云端。SaaS模式是一種日益發(fā)展的技術解決方案,它讓企業(yè)能夠把自己的云計算基礎架構進行托管,而且他們想要在平臺中集成多少進程就可以集成多少進程。對于一些企業(yè)來說,SaaS看起來更像是一種未來的計劃而不是一種當下的機遇。向他們展示如何實現(xiàn)這種飛躍,即使是針對單個應用程序,也能夠打開變化之門。
4. 就像理解你的解決方案一樣去理解潛在客戶的業(yè)務
商業(yè)決策者們不希望在他們了解新產(chǎn)品和/或服務的時候聽到潛在供應商的銷售泛泛而談的介紹。專業(yè)的銷售人員應該研究對方的公司,并且能夠提供具體的例子說明新的工具對于對方的業(yè)務能夠產(chǎn)生哪些積極的影響。個性化的銷售方法能夠讓使用這種方法的人能夠更好地將潛在客戶轉變成真正的新客戶。
5. 把他們的擔心擺到桌面上
如果你問一位目標客戶他們面臨著哪些問題,你會聽到一些關于技術和業(yè)務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加深理解,但是卻并不能夠提高對方采購的概率。你必須問一些難一些的問題才能了解如果你想成功的話面臨的真正阻力是什么。下面是一些問題的例子:
• 你認為哪個部門會覺得實施這個解決方案最困難,為什么?
• 過去的技術解決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在哪里遇到了麻煩,為什么?
• 在你的公司里,有沒有一個經(jīng)常被用來作為例子說明不應該采購什么東西的恐怖故事?如果有,你能不能告訴我是什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