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貴家具一套2.6個億 天價黃花梨揭秘
時間:2013-04-14 人氣:1128 來源:網(wǎng)易家居 作者:
概述:雖然深度調(diào)整了一年多,但家具市場并沒有明顯的復蘇跡象。相反,以黃花梨家具為代表的頂級奢侈品,在市場的冷冬中卻走出了穩(wěn)步向上的價格軌跡。筆者留意到,從2012年10月至今,在東陽、上海、武漢等地,黃花梨家具展示會接踵舉行......
雖然深度調(diào)整了一年多,但家具市場并沒有明顯的復蘇跡象。相反,以黃花梨家具為代表的頂級奢侈品,在市場的冷冬中卻走出了穩(wěn)步向上的價格軌跡。筆者留意到,從2012年10月至今,在東陽、上海、武漢等地,黃花梨家具展示會接踵舉行,成套系列家具身價分別達1.6億、1.8億、2億。而從2013年第29屆東莞國際名家具展組委會上傳出消息,上海藝尊軒紅木家具有限公司的一套黃花梨11件套家具居然標出2.6億(不含交易費)的天價,成為全球家具市場上有史以來最貴的一套家具。
在中國家具市場,人們對紅木家具(尤其是黃花梨家具)的喜好超越了任何其他家具。在市場深度回調(diào),重量級臻品難得一見之際,黃花梨家具卻為何能獨步天下而備受矚目?黃花梨又名香枝木,木質(zhì)堅硬紋理細密,歷經(jīng)百年只能生長寸許,被稱為“植物界的大熊貓”。相對于普通實木,黃花梨價格在近十年來每年增幅至少30%以上,一路走出波瀾壯闊的行情。而今,黃花梨板材至少每噸800萬元,好料更是千金難求。在目前經(jīng)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黃花梨能夠保值增值的特性,使這類家具的關注熱度持續(xù)上升,已逐漸由實用產(chǎn)品轉(zhuǎn)變?yōu)樯莩奁贰?nbsp;
在黃花梨瀕臨絕跡之時,藝尊軒居然能用“天下第一黃”——直徑一米,重約四噸,樹齡足有千年以上的黃花梨來打造全系列家具,可謂空前絕后。全系列家具每一塊面板均為獨幅板料,且出自同一塊木料,顏色、紋理完全一致。雖未加任何雕飾,但卻足以營造“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之意趣,并匯集了大量的文化符號:獨特至美的“鬼臉”呈現(xiàn)出高山流水(小區(qū)網(wǎng) 論壇)之意象,格調(diào)華貴大氣磅礴,“有”與“無”之對比恰是該套家具的靈魂。細細品味,每一款家具都以書法線條勾勒出輪廓,讓作品歸于清靜淡泊,頓悟出“身心塵外遠,歲月坐中忘”。這何嘗不是東方美學的至上境界?
“一木一器,獨板珍品;一木一堂,天下無雙”,如此品相的大件在市場上絕無僅有,堪稱絕世孤品,收藏價值不可限量!類似這樣的頂級作品由于缺乏可供參考的成交記錄,藝尊軒總設計師、中華儒匠包天偉給出了2.6億的價位引發(fā)業(yè)界熱烈反響,代表了市場對作品的充分認可,更為全行業(yè)樹立起了“中國家具”的價值標桿!
在中國家具市場,人們對紅木家具(尤其是黃花梨家具)的喜好超越了任何其他家具。在市場深度回調(diào),重量級臻品難得一見之際,黃花梨家具卻為何能獨步天下而備受矚目?黃花梨又名香枝木,木質(zhì)堅硬紋理細密,歷經(jīng)百年只能生長寸許,被稱為“植物界的大熊貓”。相對于普通實木,黃花梨價格在近十年來每年增幅至少30%以上,一路走出波瀾壯闊的行情。而今,黃花梨板材至少每噸800萬元,好料更是千金難求。在目前經(jīng)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黃花梨能夠保值增值的特性,使這類家具的關注熱度持續(xù)上升,已逐漸由實用產(chǎn)品轉(zhuǎn)變?yōu)樯莩奁贰?nbsp;
在黃花梨瀕臨絕跡之時,藝尊軒居然能用“天下第一黃”——直徑一米,重約四噸,樹齡足有千年以上的黃花梨來打造全系列家具,可謂空前絕后。全系列家具每一塊面板均為獨幅板料,且出自同一塊木料,顏色、紋理完全一致。雖未加任何雕飾,但卻足以營造“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之意趣,并匯集了大量的文化符號:獨特至美的“鬼臉”呈現(xiàn)出高山流水(小區(qū)網(wǎng) 論壇)之意象,格調(diào)華貴大氣磅礴,“有”與“無”之對比恰是該套家具的靈魂。細細品味,每一款家具都以書法線條勾勒出輪廓,讓作品歸于清靜淡泊,頓悟出“身心塵外遠,歲月坐中忘”。這何嘗不是東方美學的至上境界?
“一木一器,獨板珍品;一木一堂,天下無雙”,如此品相的大件在市場上絕無僅有,堪稱絕世孤品,收藏價值不可限量!類似這樣的頂級作品由于缺乏可供參考的成交記錄,藝尊軒總設計師、中華儒匠包天偉給出了2.6億的價位引發(fā)業(yè)界熱烈反響,代表了市場對作品的充分認可,更為全行業(yè)樹立起了“中國家具”的價值標桿!
(聲明:凡轉(zhuǎn)載文章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處理,謝謝?。?
上一條:沙發(fā)床-305-5
閱讀全文
每年的這一周,牽著自己的寵物從容出入米蘭設計文化的永久性展館(La Triennale di Milano)、科技博物館(MuseoNazionaledellaScienza e dellaTecnologia Leonardo da Vinci)的,肯定是米蘭人;每年這一周,打開家門,發(fā)現(xiàn)對面樓的地下車庫變身為一個設計品展示空間、隔壁酒吧轉(zhuǎn)成小型畫廊的,應該是住在Tortona或者Brera附近的米蘭人;每年這一周,看到Via Durini等家居大牌云集的街道上人滿為患的景象,隨意的瞄上兩眼卻不愿往里擠的,多半是米蘭人……
當?shù)貢r間4月9日,為期一周的米蘭家具展隆重開幕。似乎全世界所有與家居行業(yè)相關的人都在這幾天聚集于此,即使在歐洲經(jīng)濟如此低迷的現(xiàn)在,米蘭五星級酒店的房費依然可以在這幾天里飆高到三四千歐元一晚,仍供不應求。
文章開頭提到的地方,都是除了主場館Rho Fiera之外相當值得一去的設計品、新品、新概念展示區(qū),雖然那些分散的區(qū)域讓你累到跑斷腿以為自己見到一切,但主場館的規(guī)模仍然讓人嘆為觀止。
如此龐大的人群中,設計師們是其中異常閃亮的一群,他們像好萊塢明星在電影節(jié)上一樣被大家追蹤和報道。Marcel Wanders、Tom Dixon、Philippe Starck、Arik Levy、Nendo、Luca Nichetto、Maarten Baas……平日里出現(xiàn)在某地便被爭相報道的“風云人物”們,在這里,記者們都有心無力,沒有辦法安排時間一一采訪。
中國設計師的逐漸成熟也在這一屆又一屆的米蘭展中不斷體現(xiàn)出來。從最初零星出現(xiàn)的學生作品,到如今主題明確、風格獨特的展覽,比如由“品物流形”策展的“融”主題展覽,將傳統(tǒng)的工藝進行解構(gòu)融入到現(xiàn)代設計中,一系列的作品即使在高手林立的La Triennale di Milano展館中也毫不遜色,而讓這一切變得更美好另一個原因便是——發(fā)生地是米蘭。
在前往米蘭的路上,你可能和設計師深則直人同一班飛機;在米蘭的街道上,你可能與時尚界的超級明星Karl Lagerfeld只相隔一道玻璃;在米蘭的夜晚,雖然筋疲力盡,你還是會被滿街散發(fā)的能量吸引,沖去酒吧與全世界的設計師、創(chuàng)意人共飲。如果展覽的尾聲你還有興致,可以租車前往Kartell、Poltrona Frau等大品牌的自家博物館。在天氣好的日子里,登上Duomo(大教堂)的屋頂,據(jù)說能看到瑞士的雪山……
想起那天在米蘭理工大學看裝置展覽,媒體的資料包里竟裝有一瓶香檳,沒等反應過來,身旁一群意大利媒體已然開瓶喝了起來,幾口下肚立即情緒高漲齊聲高歌。這歌聲傳達出一種難以名狀的自豪感,讓人不禁感慨,在許多城市與區(qū)域仍然把設計品當作奢侈品的今天,對于米蘭人、意大利人來說,設計不過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融入了他們生活的一切細節(jié),隨時隨地都是用來享受的。
當然,米蘭展上并不是聽不到抱怨,被各種奇思巧技慣出來的“重口味們”總在發(fā)著“展覽一年不如一年”的牢騷。但是,米蘭終究還是米蘭。
當?shù)貢r間4月9日,為期一周的米蘭家具展隆重開幕。似乎全世界所有與家居行業(yè)相關的人都在這幾天聚集于此,即使在歐洲經(jīng)濟如此低迷的現(xiàn)在,米蘭五星級酒店的房費依然可以在這幾天里飆高到三四千歐元一晚,仍供不應求。
文章開頭提到的地方,都是除了主場館Rho Fiera之外相當值得一去的設計品、新品、新概念展示區(qū),雖然那些分散的區(qū)域讓你累到跑斷腿以為自己見到一切,但主場館的規(guī)模仍然讓人嘆為觀止。
如此龐大的人群中,設計師們是其中異常閃亮的一群,他們像好萊塢明星在電影節(jié)上一樣被大家追蹤和報道。Marcel Wanders、Tom Dixon、Philippe Starck、Arik Levy、Nendo、Luca Nichetto、Maarten Baas……平日里出現(xiàn)在某地便被爭相報道的“風云人物”們,在這里,記者們都有心無力,沒有辦法安排時間一一采訪。
中國設計師的逐漸成熟也在這一屆又一屆的米蘭展中不斷體現(xiàn)出來。從最初零星出現(xiàn)的學生作品,到如今主題明確、風格獨特的展覽,比如由“品物流形”策展的“融”主題展覽,將傳統(tǒng)的工藝進行解構(gòu)融入到現(xiàn)代設計中,一系列的作品即使在高手林立的La Triennale di Milano展館中也毫不遜色,而讓這一切變得更美好另一個原因便是——發(fā)生地是米蘭。
在前往米蘭的路上,你可能和設計師深則直人同一班飛機;在米蘭的街道上,你可能與時尚界的超級明星Karl Lagerfeld只相隔一道玻璃;在米蘭的夜晚,雖然筋疲力盡,你還是會被滿街散發(fā)的能量吸引,沖去酒吧與全世界的設計師、創(chuàng)意人共飲。如果展覽的尾聲你還有興致,可以租車前往Kartell、Poltrona Frau等大品牌的自家博物館。在天氣好的日子里,登上Duomo(大教堂)的屋頂,據(jù)說能看到瑞士的雪山……
想起那天在米蘭理工大學看裝置展覽,媒體的資料包里竟裝有一瓶香檳,沒等反應過來,身旁一群意大利媒體已然開瓶喝了起來,幾口下肚立即情緒高漲齊聲高歌。這歌聲傳達出一種難以名狀的自豪感,讓人不禁感慨,在許多城市與區(qū)域仍然把設計品當作奢侈品的今天,對于米蘭人、意大利人來說,設計不過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融入了他們生活的一切細節(jié),隨時隨地都是用來享受的。
當然,米蘭展上并不是聽不到抱怨,被各種奇思巧技慣出來的“重口味們”總在發(fā)著“展覽一年不如一年”的牢騷。但是,米蘭終究還是米蘭。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