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騰飛作品在各級展會大賽中“連中三元”\發(fā)展紅木文化擦亮周村家具品牌
今年對中國木雕藝術大師、南京林大兼職教授、大清翰林董事長吳騰飛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可喜可賀的一年。在這一年里,他的作品參加了地方、全國、國際三個不同級別的專業(yè)展會,都獲得了第一。吳騰飛的家具設計理念及設計水平得到了業(yè)內專家的肯定,也奠定了他在當前中國傳統(tǒng)家具設計領域的地位。
各級展會拔頭籌不同作品均獲獎
6月下旬,吳騰飛的《文齋一號》參加中國傳統(tǒng)家具設計制作大賽“金斧獎”的角逐,獲得了“金斧獎”之最高獎“神品獎”。這是他的作品第三次蟬聯此獎。據悉,“神品獎”與某些商業(yè)展會不同,它是由中國家具協會主辦的全國性的權威展會。
9月初,吳騰飛的《椿萱格》參加由中國家具協會主辦、市紅木家具行業(yè)協會承辦的中國紅木家具“東作”精品獎評選,喜獲最高獎“特別金獎”。據介紹,這是他的作品第七次獲此大獎。
9月8日至12日,中國國際家具展在上海舉行,這是一個國際性專業(yè)展會。會上,吳騰飛的新作《九宮格》獲得了中國家具設計最高獎“金點獎”。據了解,他是紅木家具行業(yè)首位、也是唯一獲此殊榮的設計者。
市紅木家具行業(yè)協會有關負責人說,吳騰飛三件不同的作品,參加三個級別的專業(yè)展會,均能獲得頭獎,充分說明了他的家具設計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能力和設計水平,以及他在中國傳統(tǒng)家具設計領域的引領地位。
吳騰飛設計理念的嬗變
以往業(yè)界普遍認為,吳騰飛的清式家具是做得極好的,現在大家都覺得他的明式家具也做得很好。專家們說,其實這是吳騰飛的家具設計理念在不斷進步,他的設計可能會成為當代紅木家具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讓我們來看看吳騰飛家具設計理念的嬗變。
吳騰飛說:“清式家具雕刻繁復、精美,雕刻內容直接反映主題,是‘器以載道’最直觀的表達方式?!鼻靶┠辏麆?chuàng)作的《二十四孝古董柜》、《中華耕織世紀大柜》就是這種家具的代表作。
吳騰飛在其《紅木家具“六品”》中寫道,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器以載道”的直觀呈現,紅木家具自問世以來,就不斷被人追索其作為“器”的架構與蘊涵其中的“道”的價值。
吳騰飛認為,除了通過雕刻的內容來表現主題外,用家具器型的直觀呈現來反映文化主題的,則屬于更高境界。吳騰飛今年獲得“東作”精品獎特別金獎的《椿萱格》就是用器型來反映主題的?!霸诠糯幕?,椿指代父親,萱指代母親,《椿萱格》是一種概念性的設計,以此來反映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孝文化?!彼f。
在紅木家具設計中,吳騰飛始終牢牢抓住傳統(tǒng)文化這條“根”,用現代的家具樣式來呈現精神母題,但其制作工藝是傳統(tǒng)的,《九宮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在2015年中國國際家具展上,他的這一作品受到了評委會主席、德國“紅點獎”創(chuàng)始人Dr.Peter.Zec等國際一流專家的高度評價。從某種意義上,也說明吳騰飛的家具設計理念已進入國際水平。
吳騰飛吃透傳統(tǒng)放眼未來
9月13日,吳騰飛開完展會從上海回來,記者馬上對他進行了采訪。他笑著說:“《九宮格》獲獎是一個偶然,我自己也沒想到。”
熟識吳騰飛的人一定會說,獲獎是“偶然”中的“必然”。
吳騰飛博覽群書,學識廣博,他在吃透傳統(tǒng)家具設計精神的基礎上,還對現代人的審美觀念、現代家具設計理念、當今流行風尚趨勢等進行深入的研究,融會貫通,厚積薄發(fā),然后呈現于紅木家具的設計當中??梢哉f,大道至簡、簡約空靈的器具之下,是吳騰飛研習傳統(tǒng)文化、修習多樣藝術的精神結晶。
吳騰飛說,中國傳統(tǒng)家具創(chuàng)新,業(yè)界喊了這么多年,但始終沒能突破,關鍵還是設計理念的問題,不能跳出傳統(tǒng)家具去設計家具,希望以后會有更多探索性的作品出現。
他說,設計無止境,他將以謙卑的心態(tài),虛心向傳統(tǒng)學習,向同行學習,向生活學習,努力設計出更多更好的傳統(tǒng)家具,為紅木家具產業(yè)發(fā)展貢獻綿薄之力。(李亦民張桂貴)
萬翠華到養(yǎng)老院看望老人
“紅木與文化密不可分,要鼓勵企業(yè)轉型升級,緩解企業(yè)融資難,提升紅木家具的文化內涵,從而帶動整個周村家具的發(fā)展。”淄博市人大代表、山東福王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萬翠華接受采訪時說。
山東福王家具有限公司組建于1988年,經過近30年的發(fā)展,公司從一個十幾人的小作坊發(fā)展成為山東省家具行業(yè)綜合實力前五位的中型企業(yè),是中國紅木家具的領軍企業(yè)。
近幾年,福王家具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發(fā)展,吸納了眾多勞動力。萬翠華認為,企業(yè)應該履行社會責任,人大代表更應該盡職履責,聽取民聲,反映民意。
對于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困境以及周村家具的現狀萬翠華表示,周村家具已經具備一定知名度,但是要叫響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年周村區(qū)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把周村家具打造成區(qū)域品牌,對此,萬翠華認為非常有必要,“政府要扶持一些龍頭企業(yè),讓這些企業(yè)帶動當地家具行業(yè)轉型升級,家具企業(yè)是勞動密集型企業(yè),可以吸納眾多勞動力,對促進當地群眾增收也有積極意義。”
“紅木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而家具行業(yè)與文化藝術密不可分,所以政府應該鼓勵家具企業(yè)與文化產業(yè)結合,提升家具內在品質,擦亮整個周村家具的品牌。”萬翠華說。
吳偉軒的家具廠以做海南黃花梨、越南黃花梨、酸枝、紫檀等高端紅木家具為主。
推動新會古典家具商會籌辦古典家具大師講座和銷售導購員培訓班、倡議成立紅木木材鑒定工作站、牽線搭橋組團外出考察學習……對比很多古典家具企業(yè)家,新會誠陽軒古典家具廠老板吳偉軒更樂意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為整個古典家具行業(yè)服務中來,利用自身的人脈資源助推新會整體市場健康有序發(fā)展。“對比浙江東陽、福建仙游等地區(qū),新會古典家具行業(yè)與別人的差距越來越大。向先進地區(qū)學習,多引進一些帶動行業(yè)發(fā)展的做法,引導企業(yè)做深‘廣作’的文化內涵,是當前迫不及待的事情,只有新會古典家具市場健康有序地成長、不斷發(fā)展壯大,我才能從中受益。”吳偉軒說。
將邀請重量級人物舉辦專題講座
吳偉軒是浙江東陽人,從2002年開始,吳偉軒加入古典家具行業(yè),至今已在全國多個省會城市開設了13家直營紅木家具專賣店,分布在內蒙古包頭、湖北武漢、云南昆明等地,以做海南黃花梨、越南黃花梨、酸枝、紫檀等高端紅木家具為主。
吳偉軒是中國民族文化產業(yè)發(fā)展促進會廣東(江門)分會會長、新會區(qū)古典家具商會名譽顧問。對于古典家具,吳偉軒有著自己的認識:“古典家具是一項充滿生命力的文化產業(yè),從用料、造型到雕工,都應該向消費者展示其豐富的古典文化內涵和韻味,而不是簡單的賣家具產品。”
圍繞新會整體古典家具行業(yè)市場,吳偉軒正在全力參與促成三件事情。
全力推動新會古典家具商會在新會古典家具城籌辦古典家具大師講座和銷售導購員培訓班,輪訓導購員、企業(yè)家,提高整體從業(yè)人員素質,是吳偉軒正在推動的第一件事。
作為新會古典家具市場最大賣場,新會古典家具城已入駐商家170多家,每個專賣店設有導購員,整個家具城導購員超300人。在終端銷售過程中,導購員擔任著重要的角色,直接與顧客溝通,讓顧客消除心中的種種疑慮,從而促成交易;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在顧客的眼中都代表著品牌的形象。
為了提高整個銷售市場的人員素質,吳偉軒幫助商會邀請了著名文物修復專家王秀林、著名民俗專家王作揖等來到新會古典家具城舉辦專題講座,給導購員、企業(yè)家授課。
了解中國古典家具文化的人,都聽說過王秀林先生的大名。他不僅是北京林業(yè)大學林業(yè)史研究室研究員、中國家具協會傳統(tǒng)家具專業(yè)委員會高級顧問、傳承工藝大師,秀林工作室主人,還曾主持過修復故宮博物院包括乾隆、慈禧用過的66件古典家具文物,在紅木家具界被譽為“故宮工藝大師”。
而著名民俗專家王作揖自1956年6月起,跟隨“北京通”金受申先生學習京味兒民俗文化。幾十年來,走遍京城大街、胡同、京郊大小村落,進行民間田野調查。
倡議成立木材鑒定工作站
倡議成立木材鑒定工作站,是吳偉軒正在努力促成的另一件事。在古典家具行業(yè)里,紅木家具的價格一路飆升,各種紅木木材身價翻倍,在巨大升值空間里,一些木材魚目混珠,別說消費者,就是一些行內人士,都難以用肉眼辨別。最典型的是刺猬紫檀與非洲黃花梨,二者密度相似,紋理相似,但價值相距甚遠。非洲花梨,也稱草花梨,是一種硬木而非紅木;與非洲花梨不同,非洲刺猬紫檀是名副其實的紅木,屬于紅木《國標》5屬8類中的紫檀屬花梨木類,俗稱“非洲黃花梨”,但多數人根據產地統(tǒng)稱“非洲花梨”,這其實是錯誤的。
為了讓消費者放心消費,引導整個市場健康有序發(fā)展,吳偉軒受新會古典家具商會委托,將邀請南京林業(yè)大學在新會設立第三方鑒定機構,并配合設備儀器,為消費者做木材鑒定。“目前相關的工作正在推進,我們希望元旦前能落實此事。”吳偉軒說。
牽線搭橋組團“走出去”學習
為了擦亮“中國古典家具之都”品牌,做強“廣作”紅木產業(yè),吳偉軒還積極幫助新會古典家具商會做好外聯工作,將不定期組織新會古典家具企業(yè)家走出去參觀學習。廣東、浙江、福建為國內三大知名紅木家具產業(yè)基地,其中新會資格最老,是紅木家具的起源地。然而,廣東中山、浙江東陽以及福建仙游紅木家具產業(yè)的迅猛發(fā)展,使新會紅木家具在市場競爭中越來越處于劣勢。
9月中旬,新會古典家具商會將受邀組團參加中國紅木家具大會暨全國紅木經銷商大會,吳偉軒和40多位新會企業(yè)家一起將遠赴浙江東陽開會并重點學習電子商務平臺——多維“東作云”上線以及木材鑒定站運作情況。作為東陽籍人士,吳偉軒被新會古典家具商會指定為考察團領隊,并擔任全程向導。
多維“東作云”是用互聯網思維打通紅木原料采購、設計定制、展示銷售、售后維保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解決消費者對于產品質量和真?zhèn)蔚囊蓱],廠家盲目生產、銷售渠道單一的困境,以及經銷商投入成本高昂、資金使用率低效的苦惱。目前,東陽紅木家具市場設立了首個“東作云”體驗館,它的實時流媒體系統(tǒng)可以讓全國各地的消費者通過高清攝像頭遠程挑選、下單,更可根據消費者的具體需求更改材質、圖案、造型、尺寸等,達到真正的高級定制。
“將來,我們也可以在新會上線‘廣作云’,用互聯網思維來經營我們的產業(yè)。”吳偉軒說。下個月,他將繼續(xù)聯系福建仙游的老朋友,幫助商會組團前往參觀學習,“我們中國民族文化產業(yè)發(fā)展促進會廣東(江門)分會和新會古典家具商會將充分合作,計劃每年都安排外出學習機會,帶領紅木同仁一起成長,奮起追擊,做大做強我們的家具文化產業(yè)。”
染料紫檀(俗稱血檀)盡管在2018年表現并不盡人意,目前無論市場張家港還是在廣東市場,現貨庫存均有較大壓力。不過商家們也表示,對于染料紫檀,下游廠家對其還是有一定認可度的,尤其是福建仙游,染料紫檀使用量正在逐年增加。居于對后市需求樂觀判斷,不少木材商家年底還有補倉計劃,尤其是對于一些好料,木材商家備貨補倉積極性高。目前廣東直徑30cm左右產地贊比亞的報1.6萬元/噸,產地剛果報1.1-1.2萬元/噸。平穩(wěn)。
吳清(香名玄煙),香學宗師劉良佑教授入室弟子,華夏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沉香研究會顧問、中國香道協會顧問、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香文化研究中心顧問。曾出版論著《中國古玉鑒賞與收藏》、《如是余香·劉良佑先生紀念集》、《澄懷觀道·歷代香事文物》等,數次受邀于上海、浙江等電視臺收藏類節(jié)目,主持鑒定。
近年來沉香大熱,一時間到處香氣繚繞。然而,市場的利益驅動,往往導致亂象叢生。
品香之人花大價錢買沉香,卻未必知道如何去品香,常見的可能是暴殄天物的“土豪”行徑;賣香的常以沉香作雕刻、作手串,變著法兒賣沉香,但不知道,只把珍貴的沉香原料作成簡單的工藝品,實有舍本逐末之嫌;亦有采香人肆意采伐破壞野生香,不知長此以往,涸澤而漁,天然沉香再難相見。
沉香是珍貴的稀缺資源,我國傳統(tǒng)的香道和香文化,更是一門大學問。我們感謝自然界有沉香的同時,更應該用正確的心態(tài),正確的方式,去善待沉香。
我們對話香學宗師劉良佑之弟子吳清先生,請他為讀者們指點迷津,聊古今香學、市場亂象和沉香的大趨勢,談如何品香,為何品香,我們以后該品什么香,以及如何才算是一位真正的“品香人”?
一套香席,“散慮忘情”
記者:品香其實是個非常有儀式感的事情,劉良佑大師當年提出了一套關于“香席”的完整看法,那么一套完整的“香席”是怎樣的?
吳清:一個完整的“香席”并不是說拿個爐點個香,在那聞一下就是一個“香席”了。它其實有很多內容,包括很多環(huán)節(jié)。
插花、吃茶,欣賞藝術品,漸入佳境之后,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才是入香室品香。專門品香的雅室稱之為靜室或香室,香室里有一整套用香的工具:品香爐、香篆爐、取火爐、香盒、香炭、香箸瓶、匙箸、香刀、羽帚、隔火片、香巾等,還有今天要品的幾款香。一般來說是沉香或者奇楠,偶爾也會有合香,自己調和的香丸或者香餅。
入香室是很靜的,對心性的要求特別高。一爐香傳三遍——頭香、本香、尾香后,換碳,再換一爐香。一共是三爐香,就是九遍。九圈香品下來后,進入一個環(huán)節(jié),叫“坐課”,其實就是類似于靜坐。但是它和佛家的打坐,道家的修坐都不一樣。我們只是端坐在一個椅子上,雙手平放在腿上,微微閉目,以鼻息細細地回味剛才品過的氣味,以耳靜靜地聽香。大概十到二十分鐘左右,坐課畢,用筆把今天的品香心得寫到“香箋”上。這才是一個香席完整的過程。
在香室里基本沒有多余的動作,當初也沒想過把手機、相機帶進去,所以非常遺憾的是我跟著劉先生學習這么多年,居然沒有一張在一起品香的照片。
記者:您覺得品香或者香席這一系列的流程和活動能給現代人帶來什么?
吳清:品香的過程能達到“散慮忘情”的效果。因為香從中醫(yī)角度來說,有疏通、散發(fā)和凝神的作用。通過進入香室這樣一個漸入佳境的狀態(tài)品香,可以去掉很多煩躁,很多繁雜的事情可以暫時拋開,讓人處于恬淡靜寂的一個狀態(tài)。
品香同時也是提升美感的過程。因為氣味的美感是很難捕捉的,除了欣賞藝術品、書畫、音樂之外,通過嗅覺來品評美感對人的要求是很高的。通過一次次品香的活動,對于提升嗅覺美感很有幫助。故恩師劉良佑先生提出的“品香四得”中有“品評審美”之說。
為什么一定得是沉香?
記者:您剛才談品香時提到的是沉香和奇楠,品香一定得是這些香嗎?香的種類對于品香來說重要嗎?吳清:一般來說,當心性沒有達到很高修為的時候,對于香品的要求還是有的。
之所以品沉香,首先因為它的氣味的確很好。它是“眾香之王”,也是國際公認最好的香料。再而就是因為它香味的變幻。因為產地、樹種、氣候條件、生長部位、結香方式不同,沉香可以產生千變萬化的味道。所以說要把天底下沉香各種味道、品種收齊是很難很難的,它的變化實在是很多。不同產區(qū)產生的沉香差異性很大,有時候一棵樹上結的香也不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講,光一個沉香一輩子都品不完。
而當心性到了一定程度后,品什么香就沒什么關系了。明末清初云南有一位高僧擔當和尚,在他的文集中曾記:有??退退粔K非常好的沉香,他品得不錯。但他認為當你的心境修為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門口松樹、柏樹的味道品評起來,和沉香也沒有什么兩樣,一樣是愉悅身心的。這是出世的高人才能達到的境界。
品香也是個較為高深的藝術,你需要了解每種香的品性。不同的香,它需要不同的埋碳方法和溫度。有的可能是七八十度就可以了,有的要九十多度,甚至更高。這和香的含油量、品性、產地、品種有很大的關系,都需要自己去了解。沒入門道,有時候就會暴殄天物。比如說奇楠,它是溫度偏低一些才能出香,高了就是羊膻味兒。
記者:市場上現在經常是“十香九假”,那剛入門的人要怎么避免買到假貨?
吳清:通常是找一些大的,可信度高的商家來買會好一點。不要試圖撿漏,因為沉香從產地開始都是很有經驗的人來采摘、銷售的。它幾乎不存在把一塊好香用一個很便宜的價格出售這樣的情況。我沒有碰到過值兩千塊的香別人五百塊錢就買到了這種好事,如果碰到的話,很有可能就是買到不對的東西。
品香用具:香篆爐,香盒、香著瓶、匙箸、香壓
沉香有天然的姿態(tài),不必要人工斧鑿
記者:沉香應該是用來品的,但現在出現了很多沉香的擺件,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吳清:用沉香做雕刻其實從隋唐時期就有了。普遍的是做一些把玩的東西,在古代比較奢侈的也有用沉香做床的記載。目前遺留下來最早的是明清兩代沉香雕的筆筒、酒杯、如意、牌子、班指等等,這其實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
但就我個人的看法來說,我不希望太多地把很好的香都做成這些東西。很多香它有天然的姿態(tài),足夠人們品賞,不必要加以人工的斧鑿。通過設計雕刻我不反對的,但雕得越少越好,略微點綴就可以了。把一塊很好的香材雕掉很多的話,我們覺得很心痛。目前來看,新作沉香擺件里面很多是對香的糟蹋,它非但沒有提升美感,反而很惡俗。這個我非常反對,它毀壞了很多珍貴的材料。
記者:現在有很多奇楠、沉香的手串都賣到了上百萬,您怎么看待這事兒?
吳清:我非常反對沉香、奇楠手串這個事兒?,F在很多人把很大的一塊料車成珠子。這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也沒有任何美感。只是能夠炫耀我是土豪而已。
自古以來,中國沒有人會把佛珠、念珠戴在手腕上,千百年來都沒有。我們看到的古畫里,沉香或奇楠的十八子佛珠是有的,但通常是掛在胸前的衣襟扣子上。清代亦有將沉香或奇楠做成掛在項上的朝珠。而現在流行不管什么珠子都戴手腕上的做法,是從日本和臺灣流行過來的,它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開始出現。
而且這珠子,無論是沉香還是奇楠,其實是不適合戴在手腕上的。因為我們手上會有汗,戴久了后,對沉香香料味道的損害很大。我曾經遇到過一個人,他把戴手上幾年的奇楠給我看。珠子變得非常油膩和臟,而且味道非常難聞,全部都是汗臭和汗酸味。一塊好香基本就毀了。
大趨勢:人工香和合香
記者:現在市場上有很多人工香出現,隨著野生沉香越來越少,它在今后會成為主流嗎?
吳清:會。品香主要在于香的味道。野生香好的概率很高,可能百分之九十都是好香。但并不見得人工結香就是差的,雖然它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到二十是好香。
日本香道“志野流”的家元蜂谷宗玄老先生就在推廣人工結香的沉香品評,稱之為“植香”,他們在今年春節(jié)推出的一款組香就寫明是植香。沉香屬于聯合國規(guī)定的保護植物,也是國家瀕臨滅絕的二類保護植物,野生沉香是嚴禁采伐的。出于對野生沉香的保護,日本的香道界也在越南、東南亞的其它國家出資進行人工香的種植,推廣人工香的使用。在自然條件不錯的情況下,人工香通過選撿以后,能夠分離出味道還是不錯的沉香,這可能是以后一個香品的趨勢。隨著野生沉香越來越稀有,人工沉香會是以后的主流。
對于人工香來說,也是結香時間越長越好。還有一個需要說明的是,人工香有分幾種:一種是外力破壞后讓它受傷結香。這種做法其實在宋代廣東地區(qū)就被大量使用,并不是現代人發(fā)明的,古人也用人工香。這類人工結香若結香時間夠久的話,與自然界的野生沉香幾乎沒什么兩樣。還有一種是現代的生物科技通過菌種的植入和一些化學藥品的涂抹,使沉香樹的內部或者表面產生結香。還會加速它的結香時間,它本來需要三年五載才能結一片香,可能通過一年就可以結成了。這就和傳統(tǒng)的古代人工結香有本質的差別,這中間產生的味道差異及所含成分的優(yōu)劣也有待研究。
記者:聽說您一直在研究“合香”?
吳清:對,合香目前屬于起步階段,大家認識都比較少,但它是一個大的趨勢。合香不是今人才有的東西,古代的香譜,大部分講的都是如何合香,它里面存在很多的香方。明代周嘉冑的《香乘》里有幾百個香方,宋代陳敬的香譜里也有兩百多個香方。
合香是一門藝術,通過幾十上百種普通香料進行人為的調和、炮制,產生出一種符合調香者個人審美的新的味道出來,它會讓調制者有成就感。
記者:所以合香在今后可能會變成一種類似私人訂制的東西?
吳清:一定會。從我本人的研究而言,目前成熟的香方有幾十種,都是在宋代到明代之間香方的基礎上調試增減而來的,小范圍內的朋友圈還是很贊嘆的。有些香甚至聞了后會讓人覺得有種穿越感或者很古樸的感覺。因為有些香味是記錄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的。你沒聞過,但不代表你的祖先沒有聞過,我覺得有些味道是存在于人的基因里的。敏感的人聞到會有似曾相識和感動的味道。
2016年1-7月,漳州檢驗檢疫局共受理報檢漳州臺商投資區(qū)出口木制品287批、貨值404.63萬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6.25%和268.8%,增長顯著。
為促進檢區(qū)內木制品出口,漳州檢驗檢疫局開展四大特色服務,取得良好成效。根據不同企業(yè)特點和需求開展了“一企一策”的幫扶措施,比如大力開展分類管理,減少一、二類等級企業(yè)出口產品的抽查批次,以提高通關速度;通過日常監(jiān)管幫助企業(yè)查找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促使企業(yè)建立健全自質量管理和防疫安全的自我管控能力,以提高出口質量,最終達到速度和質量并進的良好效果。
該局根據不同進口國或客戶的要求開展產地證的核查與簽證服務,以及熏蒸證書、植物檢疫證書等各種檢驗檢疫證書的檢疫把關與服務,有效地維護了進出口貿易有關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了對外經濟貿易關系的順利發(fā)展。
同時,根據有些進口國或進口商的要求開展熏蒸工作,爭取和創(chuàng)造條件到企業(yè)現場開展熏蒸工作,大大減少企業(yè)由于移場、堆存產生的費用。對國外沒有注冊要求的新企業(yè),將檢務的備案和檢驗檢疫對木制品的備案建檔工作一并進行,經過檢企的共同努力,一年內木制品企業(yè)家數也由剛開始的5家增加到目前的15家,為該行業(yè)的快速增長提供新的增長點。
(來源:你好臺灣網)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