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葉紫檀筆筒鑒賞\太倉港前二月進口木材超百萬方原木量下降板材量上升
筆筒雖不及文房四寶那樣被廣受喜愛,但是喜愛筆筒之人卻對它們憐惜有加。
筆中自然藏春秋,濃墨且繪山水就;紙上千軍萬馬在,硯臺端放飲香茗。在翰墨飄香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除了“筆”、“墨”、“紙”、“硯”這文房四寶之外,還有許多其他輔助的工具,例如:筆筒、筆洗、鎮(zhèn)尺、筆山、筆架等。而這些古代文具的收藏一直都是國內(nèi)收藏家們的最愛,除了筆墨紙硯等常規(guī)收藏之外,筆筒的收藏也逐步形成一種熱潮。筆筒作為一種生活中極為常見的置筆工具,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xiàn)代都備受文人雅士喜愛。而對于熱衷筆筒的人來說,它不僅僅只是一種工具,其更大的價值在于欣賞及收藏。筆筒的美麗不僅僅在于它的外觀,還在于筆筒本身所蘊含的文人情調(diào)。
筆筒的造型多為圓形,材質(zhì)大多采用瓷、竹、木、漆,當然也不乏有玉石、翡翠等質(zhì)料。筆筒的裝飾方法較為繁多,有刻、鏤、雕、繪等,明代《長物志》稱:“筆筒湘竹、棕櫚者佳,毛竹以古銅鑲者為雅,紫檀、烏木、花梨亦間可用”。
明清筆筒的傳世品極多,雖形置變化不大,但材質(zhì)卻頗為豐厚。
圓筒式的小葉紫檀筆筒,體積較小,筆筒的外壁鑲嵌精選螺鈿、蝴蝶圖案。紋飾布局也相當疏朗有致,雕琢鑲嵌均精細得當,富有生趣的圖案,再經(jīng)紫檀的深沉木色襯托,愈顯清新瑩潤,樸素雅致,可謂是簡潔之中見典雅,平淡之中見奇趣!
紫檀木筆筒當屬筆筒中非常高貴的一種,相比之下,小葉紫檀木筆筒的價值還要高。剛剛制作出的小葉紫檀一般色彩偏紅,久而久之,顏色漸漸變深,并始終布滿油潤。就傳世的明清筆筒來看,它本身不加雕飾的文理和色澤更顯得樸實無華,素雅大方。紫檀木屬于熱帶植物,由于其生長期長達百年以上,所以很多樹干都會出現(xiàn)中空現(xiàn)象,即“十檀九空”,還有就是“百年寸檀”等講法。所以,能夠鑒別出好的紫檀木也是很有必要的,除了要懂材質(zhì)外,還應(yīng)熟悉雕工刀法,對于筆筒,還應(yīng)從工藝水平、年代早晚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
清代揚州竹雕大家潘西風曾在筆筒上寫道:“虛其心,堅其節(jié),供我文房,與共朝夕”。一個小小的筆筒能有如此深邃的文化內(nèi)涵,又怎能讓人不對它喜愛呢?
來源:南昌晚報
據(jù)太倉檢驗檢疫局統(tǒng)計,今年前兩個月,太倉港共進口木材118.28萬立方米,同比增長5.75%,其中板材進口51.05萬立方米,同比增長37.89%;原木進口67.23萬立方米,同比下降10.17%。原木進口量下降,板材進口量上升,為何出現(xiàn)這樣的變化?太倉檢驗檢疫局相關(guān)人士介紹,太倉港進口木材不斷多元化,已經(jīng)從傳統(tǒng)原木出口大國俄羅斯逐步擴大到加拿大、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并將觸角伸向木材資源豐富的歐洲,來源遍布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但是,去年下半年由于國內(nèi)原木貿(mào)易持續(xù)低迷,原木進口訂貨不足是近期太倉港原木進口數(shù)量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進口呈現(xiàn)高、低檔并重的趨勢,是為了提升進口木材的高附加值,進口的俄羅斯針葉樹種屬于較為低檔的建筑用木材,美國阿拉斯加原木和加拿大板材則屬于北美闊葉林樹種的高檔木材。
今年由于復(fù)蘇造成了出口我國原木減少,太倉港亦受其影響。太倉港板材進口數(shù)量大幅上揚,得益于去年加拿大板材定價過高,近期價格下調(diào),國內(nèi)市場蓄力發(fā)勁,導(dǎo)致進口量大幅攀升。
本報訊(記者黃征通訊員陶火應(yīng))昨日,新洲區(qū)文物所專家在一居民家中為兩個紅木“百子柜”作鑒定時發(fā)現(xiàn),這套清代晚期的柜子重達數(shù)百公斤。
“百子柜”的主人王先生今年50歲,在新洲區(qū)道觀河風景區(qū)經(jīng)營一家酒店。王先生熱愛收藏,今年2月,他得知江西一居民家有一套紅木“百子柜”,經(jīng)朋友牽線,花費數(shù)萬元買回家。為判斷“百子柜”的年代和材質(zhì),昨日他將新洲區(qū)文物所所長謝新明請到家中。經(jīng)初步鑒定,“百子柜”是清代晚期的家具,其材質(zhì)為紅木。
謝新明告訴記者,“百子柜”顏色暗紅,分為上下兩節(jié),高度分別是60厘米、167厘米,寬度和厚度均為115厘米、60厘米,門扣為純銅材質(zhì)。從用途來看,上節(jié)是放被褥等物品的儲藏柜,下節(jié)是衣柜和鞋柜。
此外,兩個柜子的門上都刻有“福如東?!?、“招財進寶”字樣,還有小孩拍球、手提燈籠、敲鑼打鼓、吹喇叭、練劍等圖案,場面十分熱鬧。謝新明分析,它們可能是當時某個富豪家里的家具。
王先生介紹,這兩個柜子非常重,當初運回家時,4個壯小伙兒搬起來特別費勁。
謝新明介紹:“紅木家具本身就非常珍貴,這套‘百子柜’距今約160年,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p>
來源:長江日報
清末民初·酸枝雕竹子紋花鳥葡提理石羅漢床
作者:潘才岳[微博]
羅漢床,是目前古舊家具收藏界非常熱門的一個鑒藏門類。
此前我在新浪網(wǎng)專欄發(fā)表的羅漢床鑒藏系列文章中已提及到,羅漢床是一種床鋪為獨板,左右、后面裝有圍欄,但不戴床架的一種榻。
這種床可以分為五圍屏帶踏板羅漢床、五同屏羅漢床和三圍屏羅漢床。其具體的發(fā)展演變,我在《羅漢床鑒藏之風格特征》一文中已有詳細分析,此處不再贅述。
而關(guān)于羅漢床的市場行情分析,我覺得很有必要去研究一下珠三角民間藏家們對羅漢床的看法。一般地,珠三角的古玩家具行家們,都是很青睞羅漢床家具。羅漢床,在古舊家具鑒藏家的眼中似乎就等同于官窯在瓷器的地位一樣。羅漢床,因為在古代的時候本身就是貴價的家具。在古時使用羅漢床的家族,基本都是很舍得花錢的達官貴人才會購買的。一方面除了他們面積寬大的家中需要此類體型碩大的家具點綴之外,更是他們平時閑聊的一個話題。古人平時在外面喝茶的時候,如果提及到家具方面的話題,都會以家中購有羅漢床為榮譽。幾年以前,曾有一位九旬的老頭子在跟準備收購他家中的祖?zhèn)髁_漢床。因為該行家給的價位很低,所以老人很不高興。老人在提價過程中,不斷地提及到他對這件羅漢床的一些觀點。老人表示,在他兒時父輩們都經(jīng)常會說到羅漢床這種家具。那時候是清末民初之際,全國各地都很盛行吸鴉片。而吸鴉片除了有體內(nèi)精神“享受”外,更是他們的內(nèi)在虛榮心在作怪。要么是覺得吸鴉片的人是有地位的人才能吸的,要么就是認為吸鴉片的形象很酷。而吸鴉片,大多數(shù)都是躺在鴉片床上的。而當時他家中的鴉片床,正是那張羅漢床。羅漢床是他們心目中,意味著宅子大,有品味,更意味著是有錢人。而這是屬于當時有錢人的東西,在當今應(yīng)屬貴價古董。這便是當老人不肯低價賣羅漢床給古玩行家的理由。
藏品鑒賞
名稱酸枝雕竹子紋花鳥葡提理石羅漢床
尺寸180*115*122CM
年代清末民初
參考價20萬元人民幣以上
潘才岳評這是一件清末民初時期的酸枝木羅漢床,為廣東2011年秋拍的一場古舊家具專場拍品。筆者曾多次到預(yù)展現(xiàn)場觀摩此件羅漢床拍品,及親臨拍賣當天的現(xiàn)場。這件羅漢床通體以酸枝紅木制成,下牙板雕有花鳥葡萄提子紋。其面上為三級靠背,類似牡丹花“西番蓮紋”的五屏風式床圍,內(nèi)嵌圓形大理石。面下有束腰,為竹子紋三彎腿。其雕刻花紋非常飽滿,預(yù)展當時筆者曾用手把玩撫摸之。其磨工精細,花紋表面瑩滑如玉。絲毫不露刀刻痕跡,讓人一看便有一目了然之感。我當時曾用強光古玩手電筒在這件羅漢床所有的鑲嵌接口都照著仔細研究了一遍,均為未發(fā)現(xiàn)有漆。盡管當時的拍賣圖錄對這件拍品沒有詳細的文字注解,亦可根據(jù)鑒藏經(jīng)驗作出判斷。因其鑲嵌不見漆的特點,與古時廣作家具的特征相吻合。再加上其裝飾花紋風格與雕刻深峻等特點,筆者可以十分肯定其為典型的廣式古舊家具。(此類紋飾廣式古舊家具,在我們珠三角的鑒藏界被稱之為“竹雞”。)
2013年3月4日凌晨
于岳寶軒
來源:新浪收藏博客博主潘才岳
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886e4d0101jior.html?tj=1
林暉
2012年8月7日,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的《國寶檔案》欄目里介紹了廣州博物館收藏的清代黑漆描金縫紉臺,這是一件19世紀專門用于外銷的廣作家具。自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以來,廣州以“一口通商”的獨特地位,成為東西方商品交流的重要門戶,大量的外銷商品由海上絲綢之路流入歐洲,在西方各國掀起一股“中國風”。這件金碧輝煌、造型獨特的廣作家具就是廣州手工藝人應(yīng)歐美市場需要,創(chuàng)作生產(chǎn)出來的濃縮了東西方藝術(shù)及工藝精華的外銷藝術(shù)品,它生動地述說著19世紀廣州口岸的貿(mào)易歷史。
這件黑漆描金縫紉臺為木胎漆器制,長76.5厘米,寬36厘米,高72.5厘米。縫紉臺由臺面、瓶形腿和位于臺面兩側(cè)的儲物空間三部分構(gòu)成,通體髹黑漆,用金彩描繪人物、花草等圖案,并配以精致的雕刻,顯得金碧輝煌十分華貴。縫紉臺臺面以及四周共描繪有17幅人物圖,臺面中間的圖案略有磨損,但仍能辨認出遠處的亭臺樓閣,近處的花草樹木。而四周的圖案仍十分清晰,描繪的是庭院中休閑閑談的人們,他們中有的圍坐在石桌旁喝茶休息,有的站在邊上,輕搖折扇聊天,還有的站在外面張望院子里的人,孩子則在大人的哄逗下追逐嬉戲。圖與圖之間用金彩描繪了許多蝴蝶、龍鳳和花草等吉祥圖案??p紉臺兩側(cè)是類似簍的橢圓形儲物空間。瓶形腿部描繪有花草圖案,臺腳雕刻成相背二龍首造型,龍口以紅色彩漆填充,這是外銷家具中常見的臺腳裝飾,有尊貴和吉祥的寓意。橫檔刻太陽花及祥云圖案連接,美觀大方,掀開桌面迎面是一幅精美的圖案,庭院中一名婦女正坐在石桌旁,看著孩子們嬉戲玩耍,遠處是郁郁蔥蔥的樹木與河流,展現(xiàn)出一派閑適恬淡的庭院景象。圖的下方是一塊紅色的擱手板,打開兩側(cè)的蓋子,里面的空間被隔成20個大小不一的格子,有的格子上還有蓋有鑲嵌著象牙鈕的蓋子,蓋子上同樣繪有精美的花草樹木圖案,畫工十分精細,每個格子的用途都各不相同。這件黑漆描金縫紉臺現(xiàn)展示于廣州博物館美術(shù)館展區(qū)的“海貿(mào)遺珍:18—20世紀初廣州外銷藝術(shù)品展”。
清代廣州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在原料來源及與西方文化交流中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熾烈的嶺南文化與奔放的西方藝術(shù)風格相互融合,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廣式家具風格。盡管造價高昂,依舊不可阻擋廣式家具風靡本國甚至遠銷海外。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費城藝術(shù)博物館的中國館里收藏有一件19世紀中期中國外銷的縫紉臺,長71.1厘米,寬62.2厘米,高34.1厘米,同樣也是黑漆描金質(zhì)地,外觀與廣州博物館藏的黑漆描金縫紉臺類似,只不過大小有些不同。縫紉臺臺面外圍五個面均描繪了中國庭院風景及人物生活場面,畫面的周邊則以卷草及花朵裝飾。打開臺面可以看到臺面內(nèi)側(cè)是一幅完整的中國庭院畫面。臺柱是葫蘆瓶的造型,臺柱內(nèi)外兩側(cè)都裝飾有大小不一的中國田園山水及人物圖案。采用工字型的橫撐連接四條腿,通過回字紋與卷草紋結(jié)合來裝飾腿型,動物爪型腳。整件家具都透露出濃濃的中國情調(diào)。這件縫紉臺是1968年約翰·弗蘭西斯·劉易斯三世(JohnF.LewisIII)、霍華得·H·劉易斯(HowardH.Lewis)以及保羅·E·史道特夫人(Mrs.PaulE.Stoudt)捐贈,以紀念約翰·弗蘭西斯·劉易斯(JohnF.Lewis)先生及其夫人。約翰·弗蘭西斯·劉易斯是19世紀美國弗吉尼亞州的一名農(nóng)場主,同時也是一名政治家。他曾經(jīng)兩度出任美國弗吉尼亞州的副州長。南北戰(zhàn)爭之后的重建時期,他以弗吉尼亞州共和黨代表的身份列席美國參議院。1861年,他被選派為代表出席弗吉尼亞州聯(lián)邦大會,會上他堅決拒絕簽署《脫離聯(lián)邦法令》,以實際行動反對當時國內(nèi)的分裂浪潮,維護美國的統(tǒng)一。
該博物館的中國藏品里面還有這樣一件外銷的書櫥。這件家具最初的主人范巴瀾身份尊貴。范巴瀾(AndreasEverardusvanBraamHouckgeest)是一位荷蘭裔的美國人,他生前最顯赫的事跡是作為荷蘭使節(jié)來中國朝見乾隆皇帝的經(jīng)歷。1758年,時年19歲的他從荷蘭海軍退役后任職于荷蘭東印度公司,并在廣州和澳門從事貿(mào)易長達8年之久。1795年,范巴瀾作為荷蘭使節(jié)團副使率團到達北京,受到了乾隆皇帝的盛情款待,并在那里度過了中國傳統(tǒng)的元宵節(jié)。而美國費城藝術(shù)博物館收藏的這件中式書櫥就是于1795年生產(chǎn)。在中國的不平凡經(jīng)歷讓范巴瀾深深地喜歡上中國文化,1796年,范巴瀾買下賓夕法尼亞州附近的一家農(nóng)場,在那里他修建了一座中式寓所,里面15間房間全部以中國元素來裝飾。因此可以推測范巴瀾應(yīng)該購買了為數(shù)不少的中國家具,而且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華貿(mào)易的主要港口城市是廣州,那么這件定制書櫥極有可能就來自廣州。書櫥的材質(zhì)為紅木,櫥面巧妙地融入窗欞格的中式裝飾手法,上面設(shè)置了三處橢圓形的鏤空,中間的鏤空處以黑底金漆的形式開光,上面有代表范巴瀾姓氏的首字母縮寫。三處橢圓形周圍分別以樹葉、瓜果及木樁等造型襯托。這種裝飾手法與18世紀風靡歐洲的廣州外銷瓷“紋章瓷”有異曲同工之妙。此類高級定制的廣式家具與廣彩“紋章瓷”都是在物件的顯眼處繪制代表家族或者公司的字母紋飾或者家族徽章,用于體現(xiàn)物件主人尊貴與顯赫身份的奢侈品。說它是奢侈品是因為,在當時交通運輸、資訊通信還不十分發(fā)達的年代,有條件來中國定制物品,并且?guī)Щ氐阶约杭亦l(xiāng)的人,必定是非富即貴的人物,如上面提到的美國費城藝術(shù)博物館中中國藏品的兩位原主人。此外據(jù)《廣州年鑒》記載:“西式家私,生意極暢旺,惟木料工價均昂”。足見當時廣式家具市場之興盛,且價格不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外銷的物件至今都有一兩百年的歷史,但是不僅外表嶄新如初,而且?guī)缀鯖]有被使用過的痕跡。由此可見,這些外銷的物件更多被當作家居的陳設(shè)品,而非成為真正的日常用具。這又是為何呢?或許從美國人喬治·N·蓋茨(GeorgeN.Kates)的話中可以得到解釋。喬治·N·蓋茨是一名美籍學(xué)者,先后在牛津和哈佛大學(xué)深造,取得博士學(xué)位。他曾于1933年至1940年這7年間在中國居住。這位癡迷中國文化的“中國通”,尤其對中國工匠的高超技藝大加贊賞。由他本人收藏的中式家具于1946年在美國布魯克林博物館“喬治·蓋茨藏中國家具展”中展出,喬治·蓋茨在談及個人收藏經(jīng)歷的時候提到“……這些家具的最初買家對于家具藝術(shù)品味方面并沒有多大的興趣,他們要的將這些‘與眾不同’的物品帶回自己的國度,以體現(xiàn)他們所到達的地方的‘異域風情’。這使得如今美國人家里仍然有很多源自航海時代的物件,像廣彩、金漆縫紉臺等作為珍寶收藏。它們都是通過海船運輸帶回自己的國家?!笔聦嵶C明,不只美國人視中國外銷物件為收藏品,來自歐洲大陸的瑞典人同樣如此。在200多年前中國青花瓷風靡歐洲的時代,瑞典人心目中最時尚的廚房就是采用一整套帶有異國風情的中國青花瓷裝點。從這些瓷器上,瑞典人領(lǐng)略了神秘的東方風情,心中充滿了對這個遙遠國度的好奇和向往。然而大部分人都不清楚中國人的廚房是什么樣子的,他們憑自己的想象布置了一個中國廚房,墻壁和餐桌都是用瓷器裝飾的,稱之為“瓷器廚房”。因此,當時擁有“中國造”的陶瓷、家具等是歐美貴族生活的時尚及財富的象征,這些物件本身已經(jīng)超越了它原有的實用價值,而且代表了古老東方國度文化的符號,更多被賦予收藏的價值。
黑筋與黑線水波紋棕眼
一說到小葉紫檀,很多朋友都會說帶金星的好。金星是小葉紫檀中的一個術(shù)語,但是你知道金星是怎么形成的嗎?除了金星之外,小葉紫檀還有哪些其他的術(shù)語呢?
金星
金星是沉積在樹木管孔中的礦物質(zhì),紫檀若是生長地方的地下水富含礦物質(zhì),那么它在生長的過程中將水中的礦物質(zhì)沉積在體內(nèi),就有了絲絲金星。
牛毛紋
小葉紫檀由于生長極為緩慢,所以密度相當高,在木紋中形成了一絲一絲如同牛毛一般的紋路,后將這種特有的紋路稱為牛毛紋。
棕眼
樹從土壤里吸收礦物質(zhì)和水分,都是通過樹干的導(dǎo)管傳送到樹枝和樹葉,就跟人的毛細血管一樣。從木頭的橫截面看,一個個的小孔,就是棕眼。不少人錯把棕眼當做金星。
棕線
樹木傳輸水分和營養(yǎng)的傳輸通道,從木頭上的縱截面看,上面有一條條狹窄的小溝,像線條一樣,將其稱之為棕線。
生長紋
紫檀木生長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紋理,生長紋明顯有規(guī)律的越新,模糊不規(guī)律的則越老。
黑筋、黑線
出現(xiàn)黑筋、黑線的小葉紫檀是由于其在生長過程中受外力影響而產(chǎn)生的開裂,一些雜質(zhì)從中滲入造成變質(zhì)。
水波紋
有的玩友非常喜歡小葉紫檀水波的紋理,究其形成的原因,有一種說法是樹木的根部承受樹干的重量比較沉,隨后木質(zhì)纖維被擠壓,在常年的生長中形成了水波紋。
魚鱗紋
魚鱗紋的紋理排列緊密,形成如魚鱗狀細密褶皺,棕眼和牛毛紋極其細小和稀少,幾乎不見。撫摸光潔如玉,質(zhì)地細膩油性極大。
白皮
白皮是指樹木的外層樹皮,白皮除了顏色不同外,比重和紋路都和小葉紫檀的芯材沒有差別。
瘤疤
樹根或樹干部位結(jié)瘤的瘤癭、根癭,以及樹木在艱苦環(huán)境中生長擠壓,或者受傷自動愈合結(jié)痂而形成的水波癭等。就是平時所說的樹瘤。
了解了小葉紫檀的專業(yè)術(shù)語,在挑選的時候主要是通過金星、密度、重量和紋路四個要點評判小葉紫檀的價值。
金星:不是所有的小葉紫檀都帶金星,只有在特殊土壤環(huán)境下才能形成。所以價格相對會高些。
密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小葉紫檀的品質(zhì),密度比重重的,油性也大,光澤度也更好。
重量:有的玩友在購買小葉紫檀的時候會根據(jù)它的重量來決定選購哪一條,一般重量高的油性足。
紋路:好的小葉紫檀一般都是順紋的紋路,看起來比較整齊一致。如果出現(xiàn)凌亂的雜紋,就很有可能是珠子車得有問題或是選擇了邊角料。(趙雅)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