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察:緬甸克隆補倉受阻金絲柚貨源緊缺\紅木識別培訓班將在紅博館開班
金絲柚貨源緊缺。在緬甸國內形勢動蕩的影響之下,中緬之間全面停止木材貿易,國內市場金絲柚補充受阻,貨源仍然緊缺。價格方面,由于現(xiàn)階段市場仍然不甚明朗,商家觀望情緒濃厚,價格多維持平穩(wěn)的態(tài)勢。目前廣東市場長2.2—2.6m、厚5cm、A級報價5400—5800元/立方米。
3月1日至4日,由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xié)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木材與木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聯(lián)合主辦的紅木識別培訓班將在紅博館舉行。
此培訓班將邀請國家瀕危辦部門專家、樹種鑒定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等專業(yè)人士,設置瀕危樹種政策解讀、木材識別技術理論與實操、真假紅木特征識別、古典家具文化發(fā)展史等課程,旨在揭開紅木神秘面紗,通過顯微鏡樣本觀察、現(xiàn)場答疑等方式,提高學員對收藏家具樹種識別的理論水平和實際辨別的操作能力。
其他材種如黑胡桃、鐵椿,市場行情無亮點。目前廣東市場五角星長2.2—2.6m、厚5cm、A級報價3700—3900元/立方米;鐵椿長2.2—2.6m、厚5cm、A級報價3500—3800元/立方米。
衣柜是現(xiàn)代家居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家具,但是做衣柜用什么板材,這應該是很多準備自己做衣柜的人都比較關心的問題。
做衣柜的板材特別多,所以大家也都不知道衣柜用什么板材好,不同板材所展示的效果也不一樣。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做衣柜用什么板材好,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p>
高密度板
高密度板是常用的人造板,是將木材、樹枝等放在水中泡過后,打碎壓制加工而成的,密度均勻,強度較高,加工起來也較為容易,不過缺點是防潮性不好,廚衛(wèi)等潮濕的地方不宜使用,但用來做衣柜還不錯。
大芯板
大芯板,也叫做細木工板,是做衣柜框架的好材料。大芯板是具有實木板芯的膠合板,里面一層是用條狀原木拼接而成的芯,再在外面貼上面材制造而成,表面光滑平整,穩(wěn)定性強,不易變形,按厚度一般分為三合板、五合板和九合板,越厚價格越高,可以根據承受的壓力和強度進行選擇。
刨花板
刨花板是將木材等原材料切削成一定規(guī)格的碎片,經過干燥,拌以膠粘劑、硬化劑、防水劑,在一定的溫度下壓制而成的一種人造板材。刨花板衣柜板材結構比較均勻,加工性能好,可以根據需要加工成大幅面的板材,是制作不同規(guī)格、樣式的家具較好的原材料。在環(huán)保性上,制作過程中用膠數(shù)量相對較少,環(huán)保等級相對較高。
細木工板
細木工板防潮效果好,不能直接刷漆,細木工板的中間是以天然木條粘合而成的芯,兩面粘上很薄的木皮,是裝修中最主要的材料之一??梢宰鲩T套、暖氣罩、窗簾盒等,其防水防潮性能優(yōu)于刨花板和中密度板。
實木板
實木板材采用完整的木材,材質取自天然樹木,無環(huán)境污染的擔憂,但是價格相對就高了很多,其中制作和施工工藝要求較高,選購的時候注意懂行,及對實木處理工藝有一定的經驗。
膠合板
膠合板俗稱多層板,是把木材通過旋切形成的單板或薄板,用膠水在一定時間的溫度、壓力作用下膠合形成的板狀材料。常見的有三夾板、五夾板、九夾板和十二夾板(市場上俗稱三合板、五合板、九合板、十二合板)。膠合板有膠合強度低、鼓泡、局部開膠、膠合板翹曲等常見缺陷,更多的是用來做混油的面板或背板。
另外,商家同時表示,今年以來行業(yè)賒賬現(xiàn)象相當嚴重,且還款期較長,以前大約是半個月到一個月結算,現(xiàn)在基本要三個月的時間甚至更長,這嚴重影響到了木材商家資金的回籠周轉。
海南黃花梨的紋理、色澤之美給人雅致、簡潔的感覺。新京報記者王遠征攝大紅酸枝最初以“喜慶”的色澤受到民間的垂青,后以細膩適合雕刻的特點,成為不可或缺的家居陳設。新京報記者李飛攝紫檀因為靜穆古雅的氣質成為王室貴族鐘愛的材料。資料圖片
因為材質優(yōu)美,紅木家具才具備獨特的神韻,而家具因外表之美而衍生出來的文化價值與歷史價值,更依托木材價值受到世人的認可。木材與家具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演繹出紅木歷史發(fā)展的整體脈絡。黃花梨、小葉紫檀、大紅酸枝,這三種價值最受認可的“老三樣”,被稱為“三大貢木”,不僅在歷史上是皇權貴族珍愛的紅木用材,在當代市場上,也已經被消費者視為紅木中的經典用材,其歷史地位、文化含義、市場價值不容置疑。
海南黃花梨為文人家具代言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降香黃檀
拉丁名:Dalbergia
英文名:Scentedrosewood
科屬:蝶形花科Fabacceae黃檀屬
俗稱:花梨(黎)、老花梨(黎)、梨(黎)母、降香、降真香、花櫚、香紅木、黃花梨(黎)、海南黃花梨(黎)
產地:中國海南島
早在唐代,書籍中便有黃花梨的記載,在《本草拾遺》中,稱“花櫚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幾,似紫檀而色赤,性堅好。”明初王佐增訂《格古要論》,講到“花梨出南番廣東,紫紅色,與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愛,花粗而色淡者低?!鼻蹇尽董傊莞尽の锂a·木類》:“花梨木,紫紅色,與降真香相似,有微香,產黎山中?!睆钠渌墨I里,可以得知其主要產地為海南島。據明清家具專家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珍賞》中考證,1956年出版的由侯寬昭主編的《廣州植物志》,在檀屬中提到一種在海南島被稱為花梨木的檀木,新起名曰“海南檀”,此書的描述是:“海南島特產……為森林植物,喜生于山谷陰濕之地,木材頗佳,邊材色淡,質略疏松,心材色紅褐,堅硬,紋理精致美麗,適于雕刻和家具之用。”1980年出版的由成俊卿主編的《中國熱帶及亞熱帶木材》,對侯寬昭的定義又有所修正,建議把該樹種另定名為“降香黃檀”。
作為家具用材,黃花梨的特點是“不靜不喧,恰到好處,紋理或隱或現(xiàn),生動多變?!背思y理上的特點,它還有不易開裂、不易變形、易于加工、易于雕刻、有香味等特點。在家具形式與功能日趨統(tǒng)一的明代,黃花梨家具無疑是這場家具史變革的先行者,明清家具在工藝、造型、用材上達到今人難以企及并傳之萬代的高度。
明代工匠在制作黃花梨家具時一般采用光素手法,即主要利用和發(fā)揮木材本身的特點,突出海南黃花梨紋理、色澤之美,給人雅致、簡潔的感覺。知名紅木收藏家海巖如此評價黃花梨:“黃花梨的紋路行云流水,華美而且絢爛,千百年的風雨鉛華,在她的光澤及木質之中留下鬼斧神工,臺風扭曲樹干形成的錯節(jié)紋,枝杈疤結形成的鬼臉紋,還有麥穗紋、蟹爪紋、山紋、流水紋等,古人運用各種仿生的想象將這些紋路比擬出來,足以讓心領神會的美妙意境溝通古今?!?/p>
黃花梨家具的出現(xiàn)與弘揚,與明清家具三大流派之“蘇作”密不可分。蘇州等江南一帶地區(qū),是明式細木、紅木家具的發(fā)源地。在當時,江南一帶的文人雅士紛紛參與家具的設計制作,與工匠一起鉆研、總結黃花梨的特性,將文人審美與制作工藝結合,形成了蘇作家具“雅致”的特點。由于對黃花梨等家具用材的珍惜,一些制作工藝如“攢斗”、“包鑲”也為蘇作特有。黃花梨本身如玉質感及淡雅香氣,成為文人家具最為具象的表現(xiàn)。
小葉紫檀皇族貴胄專屬品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檀香紫檀
拉丁名:PterocarpussantalinusL.F.
英文名:RedSandalwood,RedSanders
科屬:豆科紫檀屬紫檀木類
俗稱:紫檀、小葉紫檀、金星金絲紫檀、牛毛紋紫檀
產地:印度南部
早在兩晉時期,紫檀就在古籍中出現(xiàn),在唐代的《唐本草》、明代的《大明一統(tǒng)志》、《本草綱目》都有關于紫檀的記載。最初,人們將紫檀當做香料使用,直到唐代,才以木制品用材出現(xiàn)在宮廷用器中。
紫檀大多產于亞洲熱帶地區(qū),如印度,歷史記載在我國云南、兩廣等地亦曾有少量出產。紫檀生長期極其緩慢,我國自古認為紫檀是最名貴的木材,在民間有著“一兩紫檀三兩銀”、“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說法。由于紫檀過于名貴,如今流傳下來的紫檀器物數(shù)量要少于黃花梨。倘若是大型器物,因為材料難得,更是視同珠璧。
紫檀乃至所有的硬木家具真正登上歷史舞臺,是在明代的萬歷年間開放海禁、來自東南亞的高檔木材進入我國之后?!翱涤呵笔⑹赖某霈F(xiàn),對外貿易日漸頻繁,使得南洋地區(qū)的優(yōu)質木材源源不斷地流入境內,給清代家具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同時,清初手工藝技術突飛猛進地發(fā)展和統(tǒng)治者的推崇,對紫檀家具的發(fā)展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紫檀因為靜穆古雅的氣質成為王室貴族鐘愛的材料。名佳紅木董事長張正基告訴記者:“如果說黃花梨代表的是士大夫階級的喜愛,那么紫檀代表的則是真正的皇族審美觀念?!?/p>
清代乾隆年間對紫檀木的使用格外推崇。據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周京南考證,他根據內務府造辦處檔案記載,統(tǒng)計出乾隆時期內務府造辦處購進的紫檀木總數(shù)量是700505斤,而從乾隆元年開始至乾隆六十年里,內務府造辦處共用去紫檀木501949斤??梢钥闯觯麄€乾隆一朝,宮廷紫檀木的購進及使用數(shù)量是相當巨大的。
大紅酸枝雅俗共賞“紅木”之本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交趾黃檀
拉丁文:Dalbergiacochinchinensis
英文名:Siamrosewood
科屬:蝶形花科黃檀屬
俗稱:紅枝、大紅酸枝、老紅木
產地:產于越南、老撾、泰國、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據考證,紅酸枝是在紫檀、花梨木告罄后,作為替代品由南洋進口的。乾隆年間開始,紅木家具逐漸登上了清朝皇家御用家具的殿堂。在內務府造辦處的活計檔里,增加了“海梅木”這一木種,據周京南介紹:“現(xiàn)在看來,海梅木就是民間所稱的酸枝木,也被稱為紫榆木?!?/p>
紅酸枝真正作為珍貴木材而被歷史記載,要追溯到清朝中葉以后。據周京南介紹說,從傳世的家具及檔案來看,乾隆以前幾乎看不到酸枝木家具的記載,酸枝木是在紫檀花梨木幾乎告罄后,作為替代品由南洋進口而來的。到了清代后期,酸枝木家具數(shù)量猛增,在清代宮廷家具中已經占有著重要的地位。
不同于黃花梨的文人氣質、紫檀的貴族血統(tǒng),紅酸枝在流入中國后,先是得到了民間的垂青。從木材特性而言,紅酸枝家具滿足了中國人與生俱來對于紅色的喜好,天生帶有“喜氣”,再加上其本身微酸的香氣、細膩適合雕刻的材質,成為富戶巨賈室內不可或缺的家居陳設。
實際上,歷史上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紅酸枝的簡稱就是“紅木”,人們口中的紅木,就是指的是紅酸枝這一種材料。據中國家具協(xié)會傳統(tǒng)家具專業(yè)委員會主席鄧雪松介紹:“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外貿部門開始進口酸枝木,成立了多個家私制作工廠,制作酸枝木家具出口創(chuàng)匯,用‘酸枝家私’作為出口商品名稱。因為酸枝木顏色發(fā)紅,在民間當時也有將酸枝木稱為老紅木的習慣。在這個時候,紅木家具的稱呼是對應酸枝木家具這種材質,而不是一個泛稱。”
直到國家標準《紅木》出臺,界定五屬八類三十三種木材屬于紅木范疇,在市場上,仍有將大紅酸枝稱為“老紅木”的習慣。然而,從廣義角度而言,有人也將“奧氏黃檀”、“巴里黃檀”等黃檀屬類樹種稱為酸枝木或紅酸枝,目前市場上,價值最高的當屬“交趾黃檀”,被稱作“大紅酸枝”或“老紅木”。
紅木之美代表“緣分”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木材與木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質量負責人韓玉杰介紹,木材的密度是由木材的“纖維壁厚度”決定的,一般而言,纖維壁越厚,木質越堅硬細膩。例如紫檀比重大,木質細膩適合雕刻,與紫檀的木纖維壁厚有很大關系,同時也與紫檀縮脹率低有關。
木材心材顏色是其導管中的樹膠及其他沉積物決定的。而這些,也取決于木材的生長環(huán)境。例如有的紫檀木材會出現(xiàn)“金星”,與導管中富含紅色沉積物及礦物質有關。有業(yè)內人士表示,根據經驗而言,有金星的紫檀,其生長土地往往緊鄰礦產;而且,木材的顏色會隨著外部環(huán)境變化而變化,例如木材剖開或使用后,其表面久則會被氧化為白色,俗稱“包漿”,使得板面具牛毛紋卷狀花紋,千變萬化,超乎想象。
而木材的花紋是因為“弦切面射線”疊生構成美麗的波痕花紋。例如黃花梨的“鬼臉紋”的出現(xiàn),與它樹干生長易分枝、早晚材色差大、樹干易結疤等因素相關聯(lián);而其他類型如網狀花紋、“星宿座”花紋,形成原因更為復雜,可以說,木材的花紋形象是由使用者觀察、想象得來的,同樣的木材,由于使用部位、開料位置不同,其花紋的產生是千萬偶然結果的一種,也被紅木愛好者稱為與木材的“緣分”。
“三大貢木”行情看漲
三大貢木中,目前黃花梨的身價最為昂貴。在20世紀70年代,海南黃花梨的價格低到一兩毛錢一千克,在1997年之后,海南黃花梨木材的來源已經越來越少,價格開始大幅攀升。到2007年,直徑十厘米的圓木價格為1千克3500元左右,40厘米的板材價格為1千克18000元。據北京元亨利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波介紹,目前在海南木材市場上,已經沒有了木材成噸出售的現(xiàn)象,更多是以斤、根來出售。由于木材的稀少,海南黃花梨的市場價格并無“統(tǒng)一均價”,更多取決于購買者的意圖。他舉例說:“例如有人想購買一些小料、廢料來對老家具進行修補,有人根據木材大小形狀,制作出茶壺、手串等工藝品,購買者會根據自己的想法與出售者商定價格。今年3月我在海南,曾經見過直徑7、8厘米的黃花梨老料,以每斤1.5萬元價格交易??梢哉f,現(xiàn)在黃花梨不能簡單地看作木材了,而是以藝術品、收藏品的身價進行買賣,買一件少一件。而且很少有人購買黃花梨去制作大件家具,更別說數(shù)噸的交易,已經很難見到了?!?/p>
歷史上曾經最為貴重的小葉紫檀近年表現(xiàn)卻一直“不溫不火”。據中國紅木委統(tǒng)計,在2009-2014年間,海南黃花梨噸價從450萬元飆升至1500萬元,上漲了200%以上,而印度小葉紫檀噸價在2009年為50萬元左右,有業(yè)內人士表示,目前其價格在每噸80萬元至120萬元之間浮動。由于出產國印度嚴格的出口政策限制,小葉紫檀蓄積量和保有量仍比較可觀;另外,終端消費的低迷也倒逼原料交易價格的走低。可以說,這三種木材中紫檀是價格上漲空間最大、也最有升值空間的木材。
作為“新貴”,交趾黃檀的價格自2013年被列入CITES公約管制木材樹種,其價格和成交量一路上漲。據業(yè)內人士介紹,由于大量開發(fā)和砍伐,交趾黃檀已經處于瀕危狀態(tài),交易風險也在不斷加大,進口量大大減少。名佳紅木董事長張正基表示,自今年年初開始,交趾黃檀的進口量也出現(xiàn)明顯下降,未來,交趾黃檀的價格還會不斷上漲。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馮靜
紅木文化溯源之旅項目報道組:
出品人/監(jiān)制:張學冬項目總監(jiān)、組長:孫志華內容總策劃:安峰記者:馮靜、付娟編輯:劉朗新媒體傳播:裴璇
外聯(lián)主任:陳文菊專家顧問:海巖、張德祥、陳寶光、周京南、楊波、鄧雪松、曾永杰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