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明代家具的識別與鑒賞:貯藏遺美\緬甸花梨降價多紅木家具普降10%
貯藏遺美
:淺談明代家具的識別與鑒賞(九)
文/特約撰稿朱寶力編輯/陳桂湖
明人家居的室內(nèi)陳設比較疏朗,所以對家具的側(cè)面乃至后背的處理都很重視,這在有紋飾的家具上看得尤為明顯。箱、柜用于貯藏衣物、書籍、錢財?shù)荣F重物品,因此,與那些“粗使家伙”相比,往往做工更加考究,有些還帶有精美的紋飾。
明末或清初蘇作櫸木圓角柜明末或清初蘇作櫸木圓角柜
高172厘米,長90厘米,寬51厘米。
其雞翅狀木紋十分美觀,表面原有的籠罩漆已被近年修理的庸匠脫盡。造型為柜頂出沿,柜體上斂下舒,帶側(cè)腳收分,下有拱形牙條;柜腔和柜門均為落堂作,雙門對開,未設閂柱,邊框為混面壓邊線。柜里和后背糊布條披灰,髹黑漆,柜門里則髹礬紅漆,為明代民間比較考究的做法。此外,它的上頂、后背,擱板等均為杉木制作,具有驅(qū)蟲防蠹的功能,也是年份比較早的做法。它的銅飾件是后配的清代流行樣式,原來的樣式已不得而知了。這種高型的大幅面落堂作的柜子尤其適合表現(xiàn)細木類材質(zhì)優(yōu)美的紋理,以清代制作居多,其中俗稱“瓜棱腿”的劈料作樣式更是清前期蘇作的經(jīng)典。綜合分析,此柜應為明末或清初的蘇作器物。
明晚期朱漆亮格書柜
其輪廓為“一封書”的樣式,上部設雙層亮格,層間有壸門牙子,兩側(cè)并有雕刻精致的欄桿;下部設柜倉,雙門對開,中有閂柱。其亮格為單層者又稱“萬歷柜”,可能因設計于萬歷朝而得名。此柜具有明代晚期貴族、豪門家具的風格,通體髹飾朱漆,因被火燒過,原貌已失。明朝滅亡時,皇宮以及各地的一些宗室、貴族府宅遭到了焚掠,此件亮格柜有可能就是劫后的孑遺之物,甚有研究價值。
明萬歷后期朱地填漆戧金云龍紋方角柜明萬歷后期朱地填漆戧金云龍紋方角柜
高174厘米,長124厘米,寬74.5厘米。
其造型四角平直,為“一封書”式樣的立柜。柜門為六抹落堂作,配有閂柱。穿鎖的屈戌和環(huán)狀拉手與晚明民間柜櫥上流行的銅飾件風格一致,合碗式的鉸鏈甚為小巧,類于文震亨在《長物志》卷六中所稱道的“舊式兩頭尖如梭子,不用釘釘者”。此柜通體填漆戧金云龍及花鳥等紋飾,極其精美,背面有“大明萬歷丁未年(公元1607年)制”的刻款,為故宮博物院藏萬歷后期代表性的宮廷家具。
根據(jù)有可信年款的存世實物觀察,明朝皇帝的寢宮家具除龍床、屏風等外,多數(shù)柜櫥、桌案的體積和重量并不太大。據(jù)明人張合在《宙載》上卷中記載,與清朝時的格局不同,明朝時的乾清宮內(nèi)北部設九間暖閣,有上有下,樓梯相連,共置床二十七張,皇帝的起居并無定處。明朝雖然在永樂后期遷都至北京,但宮廷生活仍然保持了不少南方人的習慣,當時的寢宮格局和起居方式必然使明代的宮廷家具多數(shù)不會碩大、沉重。與清代宮廷家具相比,存世可信的明代宮廷家具往往顯得不夠高大,但也正是見證歷史的真實面目。
明晚期黑漆彩繪描金西園雅集圖衣箱明晚期黑漆彩繪描金西園雅集圖衣箱
高60厘米,長84.5厘米,寬58.5厘米。
出自山西平遙,原底座缺失,系補配。其以杉木制胎,糊蔴布,披灰,髹黑漆,絳環(huán)孔及壸門內(nèi)飾朱漆,箱里髹紫紅漆。此箱的五面皆繪有紋飾。正面的圖案為北宋時期,文人雅士聚集在文壇領(lǐng)袖蘇軾的西園內(nèi)品文、撫琴、賞畫、弈棋,上頂及兩側(cè)的圖案為仕女人物,后背則為花卉。此箱的紋飾工藝與明晚期黑漆彩繪描金山水人物紋圓角柜(上圖)的圓角柜風格一致,其后背所繪的臘梅花上方亦有一彎仰月,二者應為同一個作坊,甚至可能為同一個畫師的作品,年代相近,可以互相參考佐證。
明代多帶底座衣箱,其尺寸出入很小,適合放在拔步床的地平上;清代則多無底座衣箱,其尺寸出入較大,適合在炕上疊放。可見統(tǒng)治階層的生活習尚對家具,特別是中、高檔家具的流行式樣影響很大。
明后期罩金髹雕云龍紋書格明后期罩金髹雕云龍紋書格
書格共分三層,足高以避地濕,前牙條缺失。根據(jù)書籍資料分析,胎質(zhì)似為杉木或楠木。通體雕刻云龍海崖紋,刀法峻深而圓潤。龍發(fā)上揚,龍喙較短,具有明代中期以后龍紋的風格特征。該書格滿貼金箔并加髹籠罩漆保護,工藝名稱為“罩金髹”。其與故宮博物院所藏之隆慶年款罩金髹雕云龍紋圓角柜的風格相近,約為明代后期制作的宮廷家具,極為珍貴。
格架在明代的刻本插圖中比較常見,但傳世實物卻并不多,應與其較易散損有關(guān)。約在萬歷年間,出現(xiàn)了一種把柜子與格架結(jié)合起來的家具,稱為“亮格柜”。最初柜子上面是單層亮格,后來又出現(xiàn)了雙層亮格,民間俗稱“萬歷柜”。
明晚期黑漆彩繪描金山水人物紋圓角柜明晚期黑漆彩繪描金山水人物紋圓角柜
高97厘米,長84.5厘米,寬54厘米。
其柜頂出沿,長、寬與明代的無底座衣箱長、寬相近,便于架箱或擺放物品??蚣転閳A角混面壓邊線,雙門對開,中設閂柱,門子為五抹落堂作,下邊設三個抽屜。此柜黑漆朱飾,通體繪山水人物及花卉紋,就連后背的髹漆和紋飾也很考究,可惜正面及兩側(cè)的紋飾已磨失殆盡。其部分色彩是先用金線鉤出輪廓及紋理,然后將色漆填入其間,可以看到金線和色漆之間的縫隙。藝人楊明于明朝天啟年間在《髹飾錄》第139條“金理鉤描漆”下面補充寫道:“又有為金細鉤,而后填五彩者,謂之‘金鉤填色描漆’”??芍摴に嚨牧餍斜容^晚,此柜應為明代晚期制作。
來源:《古典工藝家具》雜志
原標題:緬甸花梨降價多紅木家具普降10%
進入2015年,紅木家具廠商關(guān)門倒閉的消息不斷傳出。事實上,從去年開始紅木行業(yè)就一直風波不斷,千萬元紫檀造假、紅木業(yè)迎史上最強整頓、紅木家具價格“高臺跳水”的消息不斷傳出。從去年初到現(xiàn)在,紅木家具的價格跌幅的確比較大,原材料的價格變動相對小一點,但也普遍跌了20%至30%。其中,緬甸花梨的降價幅度比較大,普遍跌了50%左右,之前價格最高峰的時候達到3萬元/噸,現(xiàn)在1萬元/噸就能夠買到不錯的木料了。紅木家具的價格普遍跌幅超過10%。
姚映雪/輯
文/朱寶力編輯/蔡靜琦
明清家具的斷代應以文獻史籍、傳世與出土的實物或冥器、家具的年代款識以及可信的傳世繪畫作為參考依據(jù),綜合器物的造型、紋飾、工藝、材質(zhì)以及老化程度等因素進行。明代家具沒有明顯的地域流派之分,特別是上層社會的家具更是如此。產(chǎn)自山西民間的高檔次大漆髹飾家具與明代宮廷家具的造型往往驚人的相似。
黑漆嵌螺鈿花鳥紋三屏榻(圖1),高84.5厘米,長182厘米,寬79.5厘米,又稱“羅漢床”,出自山西,其造型簡潔、端莊,與刻“大明崇禎辛未年(公元1631年)制”款的朱地填漆戧金云龍紋御榻(圖2)如出一手,后者高85厘米,長183.5厘米,寬89.5厘米。明代宮廷漆飾家具的制作規(guī)模很大,內(nèi)府各監(jiān)皆有成造任務,限于自身能力,必然會招募各地優(yōu)秀的民間工匠和藝人參與設計、制作,所以宮樣傳入山西等地,風格亦產(chǎn)生相互影響。
圖3明中后期朱漆小榻(引自《明清制造》)朱漆高束腰藤面小榻(圖3),造型為高束腰,腿木貫之,十分牢固;束腰間飾以絳環(huán)板,牙板和腿部飾以皮條線,腿部漸窄,下作內(nèi)翻的矮馬蹄足,與明朝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刻本《西游記》插圖中的小榻相似。此榻通體糊蔴布披灰,髹朱漆,制作年代約為明代中后期,當年擁有者的身份非同一般。
圖4明后期朱黑漆暖床(引自《明清制造》)朱黑漆暖床(圖4),面為藤屜,可坐可臥。其上部有五屏風式的床圍欄,風格高古,中間高屏的造型與明代流行的插屏格式相當一致。床體為封閉的四面平式,前面中間的一塊嵌板能推開,冬季可放入暖爐取暖,約為明代后期制作?!督鹌棵吩~話》中提到有描金暖床、灑金床炕、泥金暖閣床等高檔漆床,應該就是指這種具備暖炕功能的臥具。這張暖床為我們了解明代的,尤其是明代北方的上層社會生活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圖5明后期朱黑漆架子床(引自《山西傳統(tǒng)家具·可樂居選藏》)朱黑漆架子床(圖5),高234.5厘米,長237厘米,寬133.5厘米。其床柱上有檁頭,下有柱礎(chǔ),檐間嵌絳環(huán)板,頗為古雅。床圍的欄板為三塊,平面弧頂。床體為高束腰,壸門牙子,香蕉式腿,內(nèi)翻滾球踏珠式底足。最可稱道的是,其床腿挖缺似一弓一弦,既輕盈秀美,又滿足了架子床承重和穩(wěn)固的要求,可謂匠心獨運,堪稱明代后期四柱帳架床的佳作。
圖6明后期朱漆肩輿(引自《明清制造》)朱漆肩輿(圖6),其靠背作盝頂坡狀,莊重威嚴,中間的板芯精工透雕一朵圓形的纏枝牡丹紋飾,寓意主人富貴的地位;扶手用圓材,出頭平切;下部飾有絳環(huán)板和壸門牙板,腳部并設踏板;兩側(cè)的腿柱上設有銅環(huán),可固定抬桿。根據(jù)書籍資料分析,它可能為杉木制作,輕而牢固,通體髹飾朱漆,顯示其擁有者必為明代上層社會中的貴族或高官,是一件極為珍貴的明代典章器物,約制作于明代后期。
明代的椅子到底有沒有連幫棍,連幫棍的源流與演變又是怎樣的?這一關(guān)系到明清家具斷代研究的謎團,近年來成為了相關(guān)學術(shù)領(lǐng)域探討的熱門話題。筆者認為,明代椅子上的連幫棍是客觀存在的,而且也是逐漸流行的。連幫棍具有連固、裝飾椅子扶手以及圍攔古人袍裾的功能,扶手立柱(彎曲者俗稱“鵝脖”)與椅腿為一木連做的椅子,安裝連幫棍的比例相較扶手立柱后縮的椅子更大一些。
圖7明中后期朱黑漆南官帽椅朱黑漆南官帽椅(圖7),高101厘米,長58厘米,寬45厘米。此椅為槐木制胎,未糊布、蔴,木胎鉆生漆后披漆灰,黑漆朱飾,雖然出自晉南,卻頗似南方的工藝,或者原本即為南作。其造型為南官帽椅樣式,椅腿垂直,有宋代框架椅遺風。扶手處的格角榫和朝板上部開光內(nèi)的紋飾都具有早期性風格,特別是扶手的連幫棍為欄桿中常用的竹瓶頂花(或荷葉)式,風格高古,見于刊刻較早的明代南京刻本插圖之中,約為明代中后期制作。
明代椅子中的連幫棍可能最先出現(xiàn)于南官帽椅上,因為其扶手方正,頗似一截欄桿,然后被別的椅子品種所移植。其演變軌跡大致為:竹瓶頂花式→竹瓶式→直棍大小頭式→S形大小頭式。根據(jù)版畫觀察,在明代時,帶竹瓶頂花式連幫棍的椅子在南、北方皆有制作,甚至可能始于南方,而在硬木椅子之中筆者尚未見到,這也表明硬木家具的流行較晚,其起步時即已跨越了設計的早期階段。需要指出的是,在北方,帶竹瓶頂花式連幫棍的椅子也有清初時仿制或者重新髹飾的實物,應該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加以鑒別。此外,明代版畫中的椅子較少看到有連幫棍,應與在繪畫、刻版時便于處理人物的形體和衣褶有一定關(guān)系。盡管如此,筆者還是檢索出了多幅載有帶連幫棍椅子的明代版畫,在這些畫中可以看出北官帽椅的連幫棍呈S形,表明這一造型在明代晚期就已經(jīng)形成了。下期將進一步就此展開論述和分析。
來源:《古典工藝家具》雜志
5月26日,《沉香》標準制定工作第三次會議在海南省??谑信e行。本次會議由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yè)研究所主辦,由國家林業(yè)局科學技術(shù)司、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全國木材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支持,海南省香文化協(xié)會、海南省瓊脂沉香博物館、海南沉香收藏協(xié)會承辦,由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shù)研究所、海南省沉香產(chǎn)業(yè)協(xié)會、三亞沉香協(xié)會等24家沉香協(xié)會及企業(yè)共同協(xié)辦。
國家林業(yè)局科技司副司長黃發(fā)強、國家林業(yè)局科技司標準處處長冉東亞、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植物處副處長袁良琛、海南省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副主席扈大榮、我所黨委書記鄧侃、我所副所長、國家人造板與木竹制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主任呂斌、全國木材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虞華強、我所構(gòu)造室主任殷亞方研究員、化學室主任李改云副研究員、國家人造板與木竹制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主任付躍進高級工程師以及來自沉香文化界、收藏界的專家學者和業(yè)內(nèi)精英共同出席了會議。
會上,我所殷亞方研究員代表標準起草小組作了“《沉香》標準制定進展情況通報”的主題報告;李改云副研究員就“《沉香》標準制定征求意見稿及反饋意見”做了主題報告。主題報告會后,各位專家和業(yè)界精英圍繞《沉香》標準征求意見稿及其反饋意見進行深入研討,大家各抒己見,為沉香標準的完善出謀劃策。國內(nèi)沉香行業(yè)的領(lǐng)導、專家及企業(yè)代表共9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沉香》標準的制定對沉香原料及其直接加工制品的經(jīng)營貿(mào)易、檢驗及鑒定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將大大促進沉香產(chǎn)業(yè)的規(guī)范化與規(guī)?;l(fā)展。此次會議標志著我國《沉香》行業(yè)標準的制定工作取得了新的階段性成果,對推動我國沉香行業(yè)的健康有序發(fā)展具有深遠意義。
閨房揀妝與神櫥經(jīng)柜
:淺談明代家具的識別與鑒賞(八)
文/特約撰稿朱寶力編輯/蔡靜琦
本文的上一個章節(jié)指出了歷史上真實的官皮箱是明朝的一種官用便攜式朱漆皮箱。那么,現(xiàn)在被人們誤當成“官皮箱”的那種梳妝小木匣在古代又叫什么名字呢?
原來,它是由遠古時期的漆奩演變而來的,明代的匠人將其設計成可以開合上鎖的梳妝匣,內(nèi)置鏡架和多個小抽屜,私密性和方便性都有了很大提高。在明代的小說、戲曲刻本插圖中多處出現(xiàn)在婦女的閨房案頭(圖1)。這種梳妝匣約從明代中期開始流行,直至清代中期逐漸退出流行,其名稱雖然寫法各異,但在明代的《天水冰山錄》、《西游記》、《金瓶梅》、《醒世恒言》、《二刻拍案驚奇》以及清代的《內(nèi)務府現(xiàn)行則例》等多種歷史文獻中,皆被稱為“揀妝”。無論為女子使用抑或為男子使用,它都是私密的個人奩具,并不屬于官員辦公器具的范疇。自明代起,揀妝內(nèi)部的結(jié)構(gòu)格局就已經(jīng)形成了,入清以后,只是外觀的流行式樣有了一些變化,例如,外開門取代了內(nèi)插門,菱花或圓形的面葉取代了橫長方形的面葉。至清代中期,水銀玻璃鏡開始普及,揀妝便逐漸為功能近似的玻璃鏡支匣所替代。
圖2.明末或清初黑漆描金吹簫引鳳圖揀妝正面、背面及內(nèi)部構(gòu)造黑漆描金吹簫引鳳圖揀妝(圖2),高41厘米,長42厘米,寬31厘米。杉木制胎,糊蔴布披灰,通體髹黑漆,飾以紅漆俏色,里漆為黃色;插門繪描金點綴紅彩的人物故事圖案,上頂及兩側(cè)為清鉤描金花卉,后背則彩繪一株萱草,未做描金鉤理。
此揀妝的造型為長方體,盝頂,內(nèi)插門,下有須彌座。銅飾件為長方形鎖插、面葉,兩側(cè)有內(nèi)彎式的提手。若仔細觀察,其底座的壸門牙子是用兩根鎪挖的木條對接釘在平面的箱體上,工藝應屬于“偷手”;而后背的彩繪萱草則表明它是由彩繪描金的揀妝演變而來,但其主要部位的紋飾卻純用描金,制作周期短,較為省工;兩側(cè)及上頂?shù)那邈^描金花卉與清代早期的流行風格相近。綜合判斷,它應制于明末或清初(17世紀中葉)。其工藝風格不統(tǒng)一,用工減省,可能與時局動蕩、經(jīng)濟衰退有關(guān)。當然,秉盛時之余緒,其插門的繪畫藝術(shù)還是十分精彩的。
此揀妝插門的圖案取材于“吹簫引鳳”的愛情故事,傳說秦穆公之女弄玉嫁與蕭史后,夫妻十分恩愛,于月下吹簫,引來鸞鳳,雙雙騎坐成仙而去。明代的禮教要求妻子“行則隨,坐則隅”(見《閨范》,明·呂坤撰),故畫中的弄玉雖貴為公主,亦側(cè)坐在蕭史的榻側(cè),這也是明代常見的構(gòu)圖風格。
無獨有偶,前不久一位海外華人得到了一件造型、紋飾與之完全相同的揀妝,漆地更蒼古一些,為明代后期制作。不同的是,其紋飾完全為彩繪描金的工藝,驗證了筆者在《明清大漆髹飾家具鑒賞》書中關(guān)于年代演變的推測。
圖3.明晚期黃花梨揀妝由于硬木家具的流行起步于明代后期,明代制作的總量不大,經(jīng)過歷史年代的損耗,真正的明作硬木家具存世很少。明晚期黃花梨揀妝(圖3),外開門取代了內(nèi)插門,使用更加方便。銅面葉仍保持了明代流行的橫長方式樣,只是下半片一分為二,每個門子各占一角,以便開合。它的拉手為垂花式,在明末清初十分流行。此外,它里面的襯板為櫸木,這也是年份較早的特征,清作黃花梨箱匣類家具流行“金幫鐵底”的做法,襯板多使用鐵力木。
圖4.明晚期朱漆彩繪描金山水人物紋神櫥明人習慣把有門的神、佛龕稱作“神櫥”、“佛櫥”。朱漆彩繪描金山水人物紋神櫥(圖4),高52厘米,長46厘米,寬24.5厘米。其門內(nèi)設雙位,不宜用于供奉佛像,而是專門用于供奉先人牌位的櫝式神龕,故應區(qū)別稱之。造型為平頂四直,下有須彌座,雙門對開,門面平,櫥內(nèi)并列兩個龕位,龕位上面有兩個小抽屜,下面有一個長抽屜,可貯放香、燭等物品。其底胎為杉木制作,糊蔴絮及蔴布,披灰,除了后背髹黑漆外,通體髹朱漆,里漆為黃色。此櫥除了后背為單純彩繪的萱草紋外,其他四面均飾彩繪描金的圖案。上頂及兩側(cè)為花鳥紋,門子為山水人物紋,其山石金、彩交錯的手法為明末清初時常用,其銅飾件也為這一時期的流行風格。綜合判斷,此櫥應為明末或清初(17世紀中葉)制作。
圖5.明中期黑漆橫四門式經(jīng)柜(宏興堂藏)除了神櫥、佛櫥之外,經(jīng)柜也是明代較為常見的家具。橫四門式經(jīng)柜(圖5),高150厘米,寬116厘米,深56厘米,出自山西晉城,是典型的晉南本地制器,存世有一定數(shù)量。這類造型的柜子雖然統(tǒng)稱為經(jīng)柜,但它與彩油雕花的大型廟宇經(jīng)柜不同,多屬于民宅器具,在明代墓葬的彩釉冥器中常見與拔步床、衣架等生活器具相伴。其造型為柜頂出冰盤沿,前臉柜腿的里側(cè)刨圓鏟邊線;四門橫列,邊門固定,又稱“余塞”,中間的兩門對開,以掛鉤與邊門連接;柜門為四抹,劍脊棱壓邊線;中檻的上面安裝三塊走馬板,門檻下面設有柜倉,柜倉的面板亦隔成三塊;柜倉下有橫棖,橫棖下面安有兩個掛角牙子;柜子前臉的芯板皆為落堂起鼓作,起鼓處飾有委角邊線。銅飾件有殘缺,根據(jù)同類器物參照,其鎖插應為單孔屈戌,拉手則為環(huán)狀。此柜的底胎為軟木,披灰髹黑漆,落堂處飾朱漆,因年久為黑垢所掩,柜子原有紋飾,也因年久而漫漶不清了。該柜的漆皮剝落較重,雖然年代古老,但與沒有糊布且底灰不堅也有一定的關(guān)系,且漆質(zhì)摻油偏多,這在民間家具中較為常見。綜合分析,應為明代中期制作。
明代中期以后,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社會經(jīng)濟、文化和藝術(shù)繁榮,家具的種類和工藝也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本文的下一個章節(jié)將繼續(xù)進行這方面的探討和論述。
來源:《古典工藝家具》雜志
近幾年,伴隨著中式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熱潮,人們開始重視家居環(huán)境和家居元素,傾向于品味和享受高雅而華貴的生活。而由于兼具實用性、觀賞性和收藏性,紅木古典家具(尤其是明清家具)漸漸被眾多消費者所喜愛。但是,在不久前“達芬奇家居”事件的陰影下,許多有意購買明清家具的消費者都會有所擔憂和卻步。帶著“如何選購明清家具”的疑問,記者請教了明清家具收藏達人梁偉先生。
認清何為明清家具
“要想買到一件好的明清家具,首先大家要認識什么叫明清家具。明代、清代家具的形制,我們后人簡稱明清家具。”梁偉先生告訴記者,明家具從實物來看具有造型簡練、線條流暢、比例勻稱等特點,在裝飾上除了充分采用木材紋理、自然美麗外,也給人樸實大方,風格典雅的感覺。而清代家具因乾隆至嘉慶時期,經(jīng)濟繁榮,人們對家具的愛好和追求逐漸提高,故此清代家具用料寬綽,體態(tài)凝重,裝飾上求多求滿,很多貴重的家具都以龍雕如意作為吉祥標志。
“后來,由于受到外來文化影響,廣州地區(qū)的明清家具造型漸漸趨向中西合璧,特別是上海,因為地理位置和城市的開放,當?shù)氐拿髑寮揖哂钟兄r明的風格。”梁先生說,我國有很多消費群體,他們沒有對家具的知識作進一步深入了解,就盲目追求華麗的風格、知名的品牌,這個是非常不利于家具文化的發(fā)展,“家具是一種文化,一種知識和內(nèi)涵,只有充分認識家具,才可以真正享受到家具帶給人們賞心悅目的感受”。
挑選明清家具要細心
明清家具之所以經(jīng)過幾百年都能在全世界具有重要的影響力,主要是因為它積累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具備了養(yǎng)生、修身、觀賞和收藏等價值,因此,在今時今日明清家具仍然受到消費者的熱捧也就不足為奇。但是,很多不法商人也看到了個中的利益,“目前,很多消費者對中國市場上的家具管理非常擔心,因為很多廠家為了效益,魚目混珠甚至弄虛作假,令消費者受到非常大的傷害和損失。”梁先生指出。
作為博雅堂堂主,梁偉建議有意購買明清家具的消費者,首先要觀察家具是否具備協(xié)調(diào)的比例、優(yōu)美的線條、考究的形制和精湛的工藝,“如果不具備以上幾種條件,就談不上明清家具。”梁先生說,例如現(xiàn)在非常緊缺的海南黃花梨,在市場上就有很多冒充的木材,而梁先生就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來快速分辨真假海南黃花梨:“首先,最好的海南黃花梨可從木紋、木眼、木質(zhì)和重量去作為初步鑒定;其次,可以鑒定木質(zhì)硬度,如果沒任何設備在身邊,可用拇指指甲在家具木材本身"劃"一下,如果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的,這件家具的硬度就達到了黃花梨的標準。如果以上各種條件都基本吻合,這件海南黃花梨的作品消費者就可放心購買了。”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