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明代家具的識別與鑒賞:衣箱\緬甸花梨、老撾紅木價格行情將保持穩(wěn)定
文/特約撰稿朱寶力編輯/蔡靜琦
本文的這個章節(jié)將結合實物探討明代箱匣類家具的識別與鑒賞。
先談談衣箱,衣箱屬于大型的箱匣類家具,古人不僅用它貯藏衣物,也經(jīng)常用它貯藏書籍、財寶等物品,在古代生活用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期的衣箱是沒有底座的(圖1),直到明代早期,從魯王朱檀墓中出土的幾件衣箱實物和冥器都還沒有底座(圖2)。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帶底座衣箱是一件朱漆戧金纏枝蓮龍紋的皇家御用衣箱(圖3),約為明代前期或中前期制作,目前存世十分罕見。它長87厘米,寬56厘米,高61厘米。造型為長方形,箱蓋拱形隆起,箱體配有矮座,又名“車腳”,矮座的開光內(nèi)設有四孔,以便穿繩搭抬。此箱以杉木制胎,杉木不易開裂變形,香氣具有抑菌驅(qū)蟲的功能,非常適合于制作箱櫥。樟木雖然亦可驅(qū)蟲,但明代的箱櫥很少有樟木材質(zhì)的,因為明人認為婦女常聞樟木味道易導致不孕和流產(chǎn),箱櫥以杉木制作最為理想。此箱的制作是在箱體木胎上蒙牛皮,上下箱口各釘有一圈木條壓住皮邊,底再套上木座,然后通體內(nèi)外皆糊麻布,披灰并飽浸熟桐油,依次髹底漆、黃墊光漆和朱紅面漆,最后再清鉤戧金纏枝蓮龍紋,工藝極其繁難而又十分牢固。明代衣箱的提手兩端外撇,便于穿手握提。其銅面葉安裝在箱口壓牛皮的木條上,所以是橫條形的。明代的漆飾木箱受到皮箱和竹藤箱的影響,銅面葉也基本為橫條形或橫長方形的。
至明代中期以后,衣箱的設計制作水平進一步得到發(fā)展,出現(xiàn)了帶有須彌式底座的精美造型,這應該是借鑒了經(jīng)函、佛龕的底座設計。明代帶底座衣箱的尺寸相當劃一,盡管制作年代和作坊有別,但相差并不很大,這是根據(jù)當時拔步床地平空間標準的實用性設計。
圖4嘉靖年間朱黑漆彩繪描金五子祝壽圖衣箱朱黑漆彩繪描金五子祝壽圖衣箱(圖4),制作于明朝嘉靖年間,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在同類器物中年份最早且原畫篇保存較為清晰的珍品,長86厘米,寬59厘米,高62厘米。此箱配有精美的須彌式底座,銅飾件的造型為典型的明代風格。其正面圖案描繪的是五代時期,后周的諫議大夫燕山人竇禹鈞教子有方,五個兒子俱都中舉做官,齊來向他祝壽的富貴場景。圖案中的仕女梳圓偏發(fā)髻,上身皆穿大袖圓領襖,肩搭帔帛(寫實的帔帛要比仙女、舞姬的帔帛短),下身穿拖泥裙,是當時蘇南婦女的流行妝束,印證了蘇南文人范濂在《云間據(jù)目鈔》中對隆慶初年婦女流行妝束的描述。而在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南京刻本的《西游記》插圖中則表明,這種妝束在嘉靖前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只是范濂當時尚未出生而已(范濂生于嘉靖十九年,即公元1540年)。綜合分析,此箱應制作于明朝嘉靖年間。最近在海外發(fā)現(xiàn)了同作坊制作的另一件衣箱,造型、紋飾與之基本相同,只是圖案中仕女的衣領變尖,出現(xiàn)了奢華的伎樂等明代晚期特征,漆地的老化年份也較之晚后,驗證了此前筆者在《明清大漆髹飾家具鑒賞》一書中關于年代演變的推論。
明代還有一種造型奇特的皮箱,拱頂鼓腹,均用代表明朝官方權威的朱漆進行髹飾,這是明朝政府參照蒙古人的馬背漆皮箱設計制作的一種便攜式官用皮箱。它的設計特點在于輕便、堅固和防雨水,可以長途運送軍餉寶鈔和機要文書等重要物品。
圖5明早期朱漆官皮箱朱漆官皮箱(圖5),長72厘米,寬44厘米,高49.5厘米,為明早期制作,銅飾件為菊花造型,尚有宋元風格。它底座較為簡樸,僅為一圈墊木。箱蓋是實木蒙皮的,分量還比較重,也具有早期特征。
官皮箱與普通的木胎皮箱不同,這種皮箱是脫模制作的,即用生牛皮蒙在模型上用皮條線縫制,牛皮干硬后取出模型,用木條做蓋棖、箱口及底座,相對較輕,便于攜帶。牛皮胎制成以后,還要糊麻布,做漆灰底(做血料灰底者則必飽浸桐油),然后髹漆多道,故箱子的耐朽性極強,特別堅固。其鎖插為厚實的銅鑄件,有的還采用了雙搭扣保險,在出土的明代王墓隨葬器物中就有類似的銅飾件,但在民間的箱子上尚未見到。除了做成較耐水的灰漆表層之外,其箱蓋的造型為拱券式,不會存水,而且箱子的里口特別高,其銅飾件在安好后,往往還在箱里貼皮封固并髹漆,真可謂是滴水不漏。這樣,天氣再惡劣,里面的機要文件、軍餉寶鈔等重要物品亦能安然無恙。此外,它通體圓滑無棱,制作時要比方形費事得多,但便于捆扎系繩擔挑;也可以成對套在箱袱中搭在馬背上馱載,對馬匹不易硌傷。
在明人繪制的《徐顯卿宦跡圖》組畫中,有一幅“鹿鳴徹歌圖”,描繪的是徐顯卿鄉(xiāng)試中舉以后辭別友人上路時的情景。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隨從有一個扛著長柄青羅傘,另一個挑著擔子,擔子一端的物件很像朱漆官皮箱。根據(jù)明朝的制度,舉人已經(jīng)有了俸祿和做官的資格,平民百姓需尊稱“老爺”。長柄青羅傘和朱漆官皮箱應該是官府配發(fā)的,使舉人老爺在進京會試的途中可以遮雨防曬,確保所攜身份文書的安全。
圖6明中后期朱漆戧金鳳凰花卉紋官皮箱又如,朱漆戧金鳳凰花卉紋官皮箱(圖6),長83厘米,寬52厘米,高56厘米。成對存世,約為明中后期制作。其通體清鉤戧金鳳凰纏枝花卉紋,銅飾件是鏤空鏨花的,為皇室貴族所使用。它的設計制作比前者更加成熟完美,在底座上挖了壸門,并在壸門的前后鉆有四孔,以便穿繩捆扎。箱蓋也改成了脫胎制作,內(nèi)以木條為托襯,減輕了重量,更加便于攜帶。同時箱子的里口進一步加高,增強了防雨性能。原來的合頁式銅鉸鏈已經(jīng)不便使用,改成了套環(huán)式,要先提起箱蓋再扣在箱體上。這種造型一直沿用至明末,明朝滅亡之后,朱漆官皮箱被清廷廢棄,三百多年后,就連它的本名也被張冠李戴到了梳妝小木匣上。
本文的下一章節(jié)將繼續(xù)對明代家具進行探討和研究。
來源:《古典工藝家具》雜志
12月過半,年底將至,花梨和酸枝行情持續(xù)很不穩(wěn)定。尤其是花梨,目前價格一直跌,但還是沒有一個固定的價格,很多供應商一直在緬甸各個口岸等待消息,沒人敢冒這個風險去拿貨。
目前只有白酸枝、花枝這兩種貨持續(xù)上漲,因為貨源不多,直徑大小價格可分。如:白酸枝,14mm至25mm直徑價格在26000/噸,25mm至50mm直徑價格為48000/噸?;ㄖ?,30mm以上直徑價格定在58000/噸左右。
在未來的緬甸、老撾紅木行情,如緬甸香花梨(大果紫檀)、白酸枝(奧氏黃檀)、花枝(巴里黃檀)、老撾花梨(鳥足紫檀)的價格會保持一定的穩(wěn)定趨勢。
貯藏遺美
:淺談明代家具的識別與鑒賞(九)
文/特約撰稿朱寶力編輯/陳桂湖
明人家居的室內(nèi)陳設比較疏朗,所以對家具的側面乃至后背的處理都很重視,這在有紋飾的家具上看得尤為明顯。箱、柜用于貯藏衣物、書籍、錢財?shù)荣F重物品,因此,與那些“粗使家伙”相比,往往做工更加考究,有些還帶有精美的紋飾。
明末或清初蘇作櫸木圓角柜明末或清初蘇作櫸木圓角柜
高172厘米,長90厘米,寬51厘米。
其雞翅狀木紋十分美觀,表面原有的籠罩漆已被近年修理的庸匠脫盡。造型為柜頂出沿,柜體上斂下舒,帶側腳收分,下有拱形牙條;柜腔和柜門均為落堂作,雙門對開,未設閂柱,邊框為混面壓邊線。柜里和后背糊布條披灰,髹黑漆,柜門里則髹礬紅漆,為明代民間比較考究的做法。此外,它的上頂、后背,擱板等均為杉木制作,具有驅(qū)蟲防蠹的功能,也是年份比較早的做法。它的銅飾件是后配的清代流行樣式,原來的樣式已不得而知了。這種高型的大幅面落堂作的柜子尤其適合表現(xiàn)細木類材質(zhì)優(yōu)美的紋理,以清代制作居多,其中俗稱“瓜棱腿”的劈料作樣式更是清前期蘇作的經(jīng)典。綜合分析,此柜應為明末或清初的蘇作器物。
明晚期朱漆亮格書柜
其輪廓為“一封書”的樣式,上部設雙層亮格,層間有壸門牙子,兩側并有雕刻精致的欄桿;下部設柜倉,雙門對開,中有閂柱。其亮格為單層者又稱“萬歷柜”,可能因設計于萬歷朝而得名。此柜具有明代晚期貴族、豪門家具的風格,通體髹飾朱漆,因被火燒過,原貌已失。明朝滅亡時,皇宮以及各地的一些宗室、貴族府宅遭到了焚掠,此件亮格柜有可能就是劫后的孑遺之物,甚有研究價值。
明萬歷后期朱地填漆戧金云龍紋方角柜明萬歷后期朱地填漆戧金云龍紋方角柜
高174厘米,長124厘米,寬74.5厘米。
其造型四角平直,為“一封書”式樣的立柜。柜門為六抹落堂作,配有閂柱。穿鎖的屈戌和環(huán)狀拉手與晚明民間柜櫥上流行的銅飾件風格一致,合碗式的鉸鏈甚為小巧,類于文震亨在《長物志》卷六中所稱道的“舊式兩頭尖如梭子,不用釘釘者”。此柜通體填漆戧金云龍及花鳥等紋飾,極其精美,背面有“大明萬歷丁未年(公元1607年)制”的刻款,為故宮博物院藏萬歷后期代表性的宮廷家具。
根據(jù)有可信年款的存世實物觀察,明朝皇帝的寢宮家具除龍床、屏風等外,多數(shù)柜櫥、桌案的體積和重量并不太大。據(jù)明人張合在《宙載》上卷中記載,與清朝時的格局不同,明朝時的乾清宮內(nèi)北部設九間暖閣,有上有下,樓梯相連,共置床二十七張,皇帝的起居并無定處。明朝雖然在永樂后期遷都至北京,但宮廷生活仍然保持了不少南方人的習慣,當時的寢宮格局和起居方式必然使明代的宮廷家具多數(shù)不會碩大、沉重。與清代宮廷家具相比,存世可信的明代宮廷家具往往顯得不夠高大,但也正是見證歷史的真實面目。
明晚期黑漆彩繪描金西園雅集圖衣箱明晚期黑漆彩繪描金西園雅集圖衣箱
高60厘米,長84.5厘米,寬58.5厘米。
出自山西平遙,原底座缺失,系補配。其以杉木制胎,糊蔴布,披灰,髹黑漆,絳環(huán)孔及壸門內(nèi)飾朱漆,箱里髹紫紅漆。此箱的五面皆繪有紋飾。正面的圖案為北宋時期,文人雅士聚集在文壇領袖蘇軾的西園內(nèi)品文、撫琴、賞畫、弈棋,上頂及兩側的圖案為仕女人物,后背則為花卉。此箱的紋飾工藝與明晚期黑漆彩繪描金山水人物紋圓角柜(上圖)的圓角柜風格一致,其后背所繪的臘梅花上方亦有一彎仰月,二者應為同一個作坊,甚至可能為同一個畫師的作品,年代相近,可以互相參考佐證。
明代多帶底座衣箱,其尺寸出入很小,適合放在拔步床的地平上;清代則多無底座衣箱,其尺寸出入較大,適合在炕上疊放??梢娊y(tǒng)治階層的生活習尚對家具,特別是中、高檔家具的流行式樣影響很大。
明后期罩金髹雕云龍紋書格明后期罩金髹雕云龍紋書格
書格共分三層,足高以避地濕,前牙條缺失。根據(jù)書籍資料分析,胎質(zhì)似為杉木或楠木。通體雕刻云龍海崖紋,刀法峻深而圓潤。龍發(fā)上揚,龍喙較短,具有明代中期以后龍紋的風格特征。該書格滿貼金箔并加髹籠罩漆保護,工藝名稱為“罩金髹”。其與故宮博物院所藏之隆慶年款罩金髹雕云龍紋圓角柜的風格相近,約為明代后期制作的宮廷家具,極為珍貴。
格架在明代的刻本插圖中比較常見,但傳世實物卻并不多,應與其較易散損有關。約在萬歷年間,出現(xiàn)了一種把柜子與格架結合起來的家具,稱為“亮格柜”。最初柜子上面是單層亮格,后來又出現(xiàn)了雙層亮格,民間俗稱“萬歷柜”。
明晚期黑漆彩繪描金山水人物紋圓角柜明晚期黑漆彩繪描金山水人物紋圓角柜
高97厘米,長84.5厘米,寬54厘米。
其柜頂出沿,長、寬與明代的無底座衣箱長、寬相近,便于架箱或擺放物品??蚣転閳A角混面壓邊線,雙門對開,中設閂柱,門子為五抹落堂作,下邊設三個抽屜。此柜黑漆朱飾,通體繪山水人物及花卉紋,就連后背的髹漆和紋飾也很考究,可惜正面及兩側的紋飾已磨失殆盡。其部分色彩是先用金線鉤出輪廓及紋理,然后將色漆填入其間,可以看到金線和色漆之間的縫隙。藝人楊明于明朝天啟年間在《髹飾錄》第139條“金理鉤描漆”下面補充寫道:“又有為金細鉤,而后填五彩者,謂之‘金鉤填色描漆’”。可知該工藝的流行比較晚,此柜應為明代晚期制作。
來源:《古典工藝家具》雜志
原標題:緬甸花梨降價多紅木家具普降10%
進入2015年,紅木家具廠商關門倒閉的消息不斷傳出。事實上,從去年開始紅木行業(yè)就一直風波不斷,千萬元紫檀造假、紅木業(yè)迎史上最強整頓、紅木家具價格“高臺跳水”的消息不斷傳出。從去年初到現(xiàn)在,紅木家具的價格跌幅的確比較大,原材料的價格變動相對小一點,但也普遍跌了20%至30%。其中,緬甸花梨的降價幅度比較大,普遍跌了50%左右,之前價格最高峰的時候達到3萬元/噸,現(xiàn)在1萬元/噸就能夠買到不錯的木料了。紅木家具的價格普遍跌幅超過10%。
姚映雪/輯
金絲楠木已經(jīng)是千金難求的稀世奇珍,在當前的文化藝術品收藏市場上可遇不可求。而金絲楠埋在河里或埋在地里幾千年形成的陰沉木金絲楠,就更為世人所不易得見,這種陰沉木金絲楠價值連城。
近年來在藏家的不斷追逐下,市價正在不一路走高。中國收藏聯(lián)盟征集的該金絲楠木陰沉木重達250kg,楠木紋理細密瑰麗,金絲閃耀,高貴華美;散發(fā)出特有的香味,聞之令人心曠神怡。為滿足客戶需求,傾聽客戶心聲,以提高成交為目的是中國收藏聯(lián)盟的服務宗旨。公司以上海為輻射點,全球運作宣傳,以此達到內(nèi)外合一,資源共享,真正實現(xiàn)國際運作,為中國藝術收藏品愛好者提供一個集鑒定、展覽,拍賣和銷售的藝術品交易平臺。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藝術品鑒賞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把資金投入到藝術品市場,整個收藏市場投資,除了傳統(tǒng)的瓷器、玉器、字畫之外,古典家具系列迅速進入人們的眼球。其中最受人關注的除了老酸枝、紫檀、黃花梨和沉香之外,呼聲最高的當屬金絲楠和陰沉木。此次中國收藏聯(lián)盟推廣的金絲楠木陰沉木中的結晶體顯著,木材表面在陽光下金光閃閃,金絲浮現(xiàn),有一種至尊至貴的高雅氣息,作為人文價值和市場價值都豐富的木材,價格增長空間十分巨大。
金絲楠烏木的價格一直以來都比較昂貴,因為陰沉木的形成就需要經(jīng)歷千百年的錘煉,光是時間的長度就足以讓陰沉木的價格高高在上。同時因為陰沉木形成是在一種缺氧的環(huán)境下,長久以來的能量就得以保存下來作用就很強大。
金絲楠烏木的價格多少都會因為市場因素還有一些人為因素而產(chǎn)生變動,不管陰沉木價格怎樣變動,人們購買它的欲望卻是從未消減啊。相比較紫檀和黃花梨瘋狂炒作的天價,金絲楠陰沉木的優(yōu)良性質(zhì)和高貴豐富的內(nèi)涵必將注定:升值空間和未來潛力無限!
日前,戴先生從江西著名的婺源縣華龍木雕有限公司定制購買了一批合同值1800萬元的紅木家具,最終卻發(fā)現(xiàn)大部分家具不合格,部分家具還系“貼皮”制造。戴先生因此懷疑,制造商在弄虛作假。
2011年7月,戴先生在國外讀書的兒子回國度假。當時戴先生準備裝修一套房子留給兒子,因知道紅木家具保值,就和妻子商量購買一套紅木家具。
經(jīng)南昌朋友介紹,戴先生認識了俞有桂,并去他在婺源的工廠婺源縣華龍木雕有限公司參觀。俞有桂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徽州三雕”代表性傳承人,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從事徽雕行業(yè)20多年。戴先生在工廠看到了很多木雕和家具,就問俞有桂能不能做紅木家具,俞有桂說:“沒問題,可以做?!?/p>
戴先生說,俞有桂是著名的木雕藝術家,又是朋友介紹,對他十分信任。2011年7月26日,戴先生和俞有桂的婺源縣華龍木雕有限公司簽訂了《明清仿古家具合同》,約定俞有桂和婺源縣華龍木雕有限公司生產(chǎn)銷售一批紅木家具,材質(zhì)要求使用“頂級印度小葉紫檀”和“頂級老撾大紅酸枝”,貨款總計1800萬元。次日,戴先生向俞有桂個人賬戶匯款1080萬元,并于2013年4月8日支付了400萬元、2013年7月12日支付了300萬元,總計支付了1780萬元。
2013年4月,家具完工交貨。戴先生委托他大哥代表他進行家具驗收,發(fā)現(xiàn)該批家具存在大量使用邊材和違反“見光不補”的約定等問題,另外俞有桂沒有按合同約定提供制作家具過程的DVD紀錄、收藏證書,也沒有在家具上刻“俞有桂”字樣的印章。俞有桂雖答應對家具進行修復處理和更換,但一直不能修復到位。戴先生于是在2014年9月向江西省上饒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民事訴訟。
今年7月,法院和戴先生委托第三方福建省木雕古典家具產(chǎn)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參考紅木家具國家標準及行業(yè)標準對該批家具進行了檢驗,檢驗結果表明,總價為1800萬元的家具中,有價值1541萬元的家具不合格。該批家具不僅違反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使用了邊材制作,部分紅木家具還系“貼皮”制造。戴先生說,這與他當初花巨資要購買“徽派傳人”全紅木家具的初衷相背太遠;在紅木家具收藏市場上,“貼皮”紅木家具不具有太高的收藏價值,他實在難以接受。
記者為此致電俞有桂,俞有桂反復強調(diào)的是,該批家具系定制而非購買成品,不適合參考紅木家具國家標準及行業(yè)標準。另外,他認為雙方合同是承攬合同,而非買賣合同,承攬人并無違約行為,即使戴先生一方提供了鑒定,也與他和工廠無關。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