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啟動省級木材戰(zhàn)略儲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海關查獲生衣蛾的舊紅木家具
國家啟動木材戰(zhàn)略儲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以來,四川省林業(yè)廳高度重視,先后組織編制了《四川省國家木材戰(zhàn)略儲備生產基地建設實施方案(2013-2020年)》和《四川省木材戰(zhàn)略儲備生產基地建設規(guī)劃(2013-2020年)》,劃定了國家儲備林90萬畝、后備林10萬畝,2014年獲得國家投資1000萬元啟動了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
近日,深圳皇崗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在福田口岸查獲一批舊紅木家具,該批舊紅木家具重50千克、價值約5萬元。
工作人員在現(xiàn)場查驗時發(fā)現(xiàn)家具轉彎、夾縫處有多個紡錘形絲質袋狀物,這種絲質袋狀物多為昆蟲幼蟲所結的繭,工作人員從絲質袋狀物中發(fā)現(xiàn)蟲樣,并取蟲樣送至深圳局動植中心實驗室檢測,經鑒定,該蟲樣為衣蛾,為福田口岸首次查獲。
該局工作人員依法對該批家具作退運處理。
宜賓市人民檢察院訴稱,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間,被告彭某某、劉某某等11人違反國家規(guī)定,在宜賓市珙縣、高縣、筠連縣等地盜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楨楠40株,濫伐59株,共計99株。11名被告的行為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公共利益造成了極大的損害,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相關規(guī)定,11名被告應補造楨楠共695株或承擔相應代為補種費用。
據(jù)了解,2017年下半年公益訴訟工作開展以來,宜賓中院多次與檢察院、法制辦、森林公安等部門進行座談,就公益訴訟案件的管轄、證據(jù)規(guī)則、庭審程序、出庭規(guī)范等實務問題充分交換意見并達成共識,建立了檢察公益訴訟聯(lián)席會議機制,推動了公益訴訟審判程序的順利進行。此案審理前,檢察機關還通過委托林業(yè)部門對受損林業(yè)資源進行鑒定,進一步確定補償數(shù)量、補償金額和補造地點,促進了補植補造實際可行。
文/湯石香圖片提供/PagodaRed
行家名片>>>
貝茜·南希(BetsyNathan),PagodaRed創(chuàng)始人。出生于一個收藏家族,母親目前仍在經營畫廊。1988年第一次來到中國。1994年,她再次前往中國,并在北京呆了2年以學習中文,在此期間認識師傅趙小貝,開啟了她和中國家具的緣分。
貝茜·南希(BetsyNathan)20世紀90年代中期,北京。
老日壇家具市場的商戶們,偶爾在閑聊時會說起老趙收了個外國徒弟。是個從美國來北京讀書的小姑娘。不過這也不算什么新鮮事兒。這條街上多的是外國人,大家好奇的是,老趙要怎么和這外國徒弟解釋中國老祖宗們做出來的家具。
老趙的外國徒弟
趙小貝收了個徒弟。
他在愁,怎么和徒弟貝茜解釋中國家具。
語言問題倒是其次:聽著徒弟怪腔怪調的北京話,也蠻有意思。材料樣式也不是問題,這些多看就自然知道。甚至這東西修了多少,材料年代對不對也是能教的,贗品的假總是有跡可循的,當然這也是教不完的,老家具生意越好,造假技術也就會更高明。更多靠得是經驗和眼力。
但怎么看一件家具美不美,這實在是難解釋。怎么美?氣韻對了就是美的,可這氣韻要怎么和外國人解釋?
PagodaRed的布局專門請了廣東的風水大師指點營造貝茜的愛麗絲仙境
貝茜并不知道師傅趙小貝的“憂愁”。
無論是6年前第一次來到中國的那次短暫旅行,還是如今已經在北京這塊土地上生活了一段時間,貝茜依舊像漫游在仙境的愛麗絲,感嘆這里的無限神奇。
琳瑯滿目的家具構成了她上學路上的風景,而在認識師傅趙小貝后,中國家具充滿她生活的方方面面。
貝茜記得她收藏的第一件家具是個中藥柜子。整個柜子上下沒有一枚釘子,只見一行行一列列的抽屜,抽屜上寫著她不認識的中藥名字。當時的貝茜對這個新“玩具”有著無窮的興趣,思索著許多年前,中國的醫(yī)生們從這個柜子里拿出草藥,而從這里拿出的藥物又救治了多少人。她喜歡這些老家具們,喜歡它們見證的生活和歷史。
貝茜喜歡聽趙小貝“講故事”。她從這些故事里理解中國家具。比如她喜歡18世紀時期的平遙家具。趙小貝會和她講述兩百年多前的平遙是什么樣子,生活著什么樣的人,而這些人,又怎樣根據(jù)各自不同的需求來改造這些家具。家具背后的設計細節(jié)以及蘊含的文化,就通過這些故事傳遞給貝茜這個兩百多年后的異鄉(xiāng)人。
至于老趙的“憂愁”,和許多西方人一樣,貝茜用欣賞雕塑的角度來看家具的線條。她或許不知道這些克制內斂的線條,背后蘊含的是怎樣的文化,但能從西方的設計造型角度來欣賞這些家具們,她知道中國的家具曾經很大程度上影響西方的設計,她知道這些線條經歷了上百年的歲月卻依然美麗。
陽光普照的前廳是最誘人的休息區(qū),19世紀現(xiàn)代感線條的椅子下,是頗有中國裝飾藝術風格的地毯。芝加哥的紅寶塔
在北京的兩年,讓貝茜學會了北京話,還讓貝茜開始走進了家具收藏的圈子。因為家具展覽、還有師傅趙小貝的引薦,在這里,貝茜聽到了很多收藏的趣事,參觀了無數(shù)人的“寶庫”。
1996年,貝茜回到了美國。
90年代中期的美國,創(chuàng)業(yè)熱潮爆發(fā)?;貒蟮呢愜缱鳛檗缈?,銷售公共汽車和再生紙。那時候,她以為她會成為一個實業(yè)家。當然“收藏事務”也沒有停止,在不工作的時候,她喜歡開拓市場,去結識中國藝術品經銷商和托運人,來豐富自己的收藏。
然而改變就發(fā)生在她回國不久后,一位美國朋友聽說貝茜會中文,并和許多中國古董商有聯(lián)系,就邀請她作為合作伙伴一起經營中國古董生意。貝茜并不十分感興趣,但答應幫忙尋找貨源。但讓貝茜沒想到的是,這位合伙人在最后退縮了,留下她和一堆需要履行的合約。
PagodaRed的簡介里寫著:我們是翻譯者和傳遞者,讓東方和西方,新和舊的連接更加有意義。貝茜選擇了獨自承擔這些合約。于是1997年,貝茜用一家古董店正式開啟她的事業(yè),店名PagodaRed。Pagoda是塔,中國人最敬畏、憧憬的建筑,Red是紅,中國人最愛的顏色。于是,剛離開中國的貝茜,又開始了和中國的羈絆。
紅色的中國斗拱映著白色的PagodaRed,充滿中國味道的古建筑制成的門,在芝加哥布克鎮(zhèn)上格外顯眼。貝茜請來的85歲的廣東風水先生說,貝茜八字中“火”太旺,墻面和logo都不宜為紅色,所以logo是白字,而內里則用親近自然的棕色和綠色來中和火氣。二樓的入口處放著一缸金魚,一為旺運,二則是以水壓下貝茜的“火”。
這里只買也只賣她喜歡的東西。
園子里,到處可見來自中國的石雕和器物。18世紀的山西家具和兩百年后的美好家園
這些年,貝茜上百次往返美國和中國,從中尋找藝術品。
貝茜曾經無數(shù)次前往山西,因為那里有她最感興趣的家具。18世紀,平遙的富商們養(yǎng)著一批木匠。他們的家具都按照自己的口味制作,比如在想象不到的地方開了個抽屜,高度和寬度也和其它地方的家具不同。雖然這些家具并不算普遍意義上的經典作品,甚至有時并不十分具有美感,但貝茜喜歡它們,因為這是根據(jù)人而做的家具:只為自己的美好家園而設計制作的家具。
傳統(tǒng)家具的用途也讓她著迷,即使已經經營了將近20年的中國藝術品,但這個領域對于貝茜依舊像一個永遠值得探索的仙境,美好,并且需要許多的想象力。就如她一直在收集一些小的石雕,但卻一直不知道這些石雕具體是做什么的,最后在一本書中得到解答:這是綁在嬰兒身上,以防它們亂爬掉下床用的。而這只是其中的一例,中國的家具和器物,都有著太多太多有趣的用法。
PagodaRed的展廳里,到處可見現(xiàn)代與古典,中式與西式元素的結合。2美國人的中國家
20年過去了,當年老趙的小跟班變成美國最大的中國古董家具經銷商,這是當年逛著家具市場的貝茜絕沒有預料到的。
他們的生活也早和中國聯(lián)系到了一起。貝茜的房子是一棟建于1920年代的喬治王時代藝術風格的房子。她在其中安上了許多中國的門板,中國家具間或地擺在其中。
貝茜的四個兒子則喜歡在中國畫案上畫畫,邀請兒子的朋友來家里做客時,還會聽到兒子向他們的朋友解釋中國家具。至于最小的兒子,他已經在他的西藏保姆那兒,接受西藏文化潛移默化的熏陶了。
來源:《古典工藝家具》雜志
PagodaRed的展廳里,到處可見現(xiàn)代與古典,中式與西式元素的結合。1廣作家具的藝術風格
如今,提起廣作紅木家具,許多人會想到奢華、繁復、壯碩等詞匯,其實,廣作家具的藝術風格并非只有一種,依據(jù)時間和用途的不同,筆者認為可在寬泛的層面上將其劃分為三種不同風格。
1.嶺南傳統(tǒng)之美
造型清雅、綺秀,雕刻較少的廣作家具。這類家具出現(xiàn)的時間可能較早,雖然其中一些家具上也有西洋藝術的影響痕跡,但更多地表達了中國傳統(tǒng)審美情趣,體現(xiàn)出了清新和秀雅的風格,此類家具如今在嶺南名園中亦可見到。
2.嶺南創(chuàng)新之美
用料碩大、裝飾華美、中西合璧風格突出的家具。這類家具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廣作家具,它們造型豐盈、雕刻復雜、裝飾新穎,是東西方藝術文化互融的產物,是在中國傳統(tǒng)家具的基礎上大膽吸納新鮮元素創(chuàng)造出的全新風格,是廣作家具藝術風格的代表。
3.西洋創(chuàng)新之美
主要指清代廣州的出口家具。此類家具的主要用途為出口外貿,因此家具樣式以是否受西方歡迎為主要考量標準,許多家具樣式與當時流行的巴洛克、洛可可家具異曲同工,只是材料上使用了紅木木材,或增加了中國紋飾,這些家具如今在有書中可以看到,這本成書于清末的廣東家具圖樣,收錄了清末廣州家具商行——“五常”的出口家具。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