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海南黃花梨結緣漳州\國家瀕管辦關于解除從老撾進口瀕危木材制裁的提示
在漳州丹詔紅木藝術館內,有一件巨大的紅木展品,高達1.7米、寬達1.4米,表面雕刻有松、竹、梅,整體渾然天成,十分惹眼。湊近一聞,一股幽幽香氣令人心曠神怡,這便是黃振成收藏了20年的名貴海南黃花梨。當年它買進來時只花了1萬元,如今保守估值已高達2000萬元。
據悉,黃花黎(梨)中文學名降香黃檀,學名降香黃檀木,又稱海南黃檀木、海南黃花梨木,因其成材緩慢、木質堅實、花紋漂亮,始終位列五大名木之一,現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1995年,做紅木生意的黃振成到廣西考察時遇見了一塊包裹著一層油漆的巨大紅木,他覺得這是一塊好木,便以1萬元將它帶回了漳州。當時,紅木十分普遍,投資熱潮尚未出現。直到2013年,一次偶然,這塊木作邊緣被黃振成劈出一個口子,頓時,一股香氣撲鼻而來,令他大吃一驚。
原本想將其一刀砍壞,卻無意中發(fā)現了一件寶物。黃振成和工人小心翼翼地將表層油漆刷去并專程委托上海國博苑進行了專業(yè)鑒定。3月31日,鑒定結果出來,上海方面通過“EDX-6000L能量色散X熒光能譜議檢測”,最終確認其為海南黃花梨,這讓黃振成喜不自勝。
“這塊黃花梨木只是樹干外圍的一部分,如果按照圓周推算,這株黃花梨的樹干直徑至少達到四至五米。黃花梨木生長相當緩慢,生長20年其可用之材的橫截面也只有指甲蓋那么大,推算起來,它起碼有四五千年的樹齡。”根據市場參考價保守估計,這塊罕見巨型海南黃花梨據黃振成保守估價約值2000萬元。黃振成介紹,數年前莆田仙游的一個展覽會上展出了一塊直徑為60厘米的海南黃花梨,體積大約只有這件展品的三分之一,但標價已高達一億兩千萬元,因此這件展品的價值不言而明。
據介紹,這樣的巨型海南黃花梨展品在全國都十分罕見,但5月16日,“讓生活更美好”漳州首屆紅木文化節(jié)將在漳州丹詔紅木藝術館舉行,屆時將有包含這件名貴海南黃花梨的各種紅木臻品展示,紅木愛好者不容錯過!
CITES秘書處于9月15日發(fā)出通知,老撾近日提交了合格的象牙國家行動計劃,因此撤銷對該國的貿易制裁,恢復其商業(yè)性進出口CITES附錄物種標本的資格。此通知即時生效。
CITES秘書處曾于3月19日發(fā)出通知,根據CITES常委會的決定,對民主剛果(剛果金)、老撾和尼日利亞三國實施貿易制裁,暫停這三個國家商業(yè)性進出口CITES附錄物種標本的資格。
1月15日,由廣東江門古典家具制作大師伍炳亮打造的“海南黃花梨第一長案”在廣州展出,這件長案的面芯板由3片長3.6米的海南黃花梨老料拼合而成。據伍炳亮介紹,僅是收集這些木料的過程就跨越了近30年時間。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2016年12月16日以來,我國華北黃淮等地遭遇大范圍霧霾天氣過程,多地出現了重度霾,尤其是京津冀以及河北南部等地。應對持續(xù)霧霾天氣,多地啟動最高級別的空氣重污染預警.
這可能就是詩人所說的“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吧
多地應對霧霾天氣建筑工地全部停工板材廠紛紛停產!河北停產!天津停產!廣東停產!香河停產!勝芳停產!山東停產!
板廠才全面停產!
南北三大家具基地都停產?。?!
霧霾成了關鍵,經濟利益和環(huán)境保護的矛盾又該如何化解?
板材廠全面停廠,價格已經不重要了,板材市場進入有錢不一定有貨的時代!
在吼,在叫,
紙箱在偷笑,不銹鋼蹦蹦跳,
拋光呱呱叫,配件在咆哮,
運費也在往上飄,原料成本發(fā)高燒,
環(huán)保也來湊熱鬧,價格已經全亂套,
漲的我們都想不到
行業(yè)心聲:各位上帝,別再跟我們說能不能優(yōu)惠了,你該關心的是有貨沒有貨!
“一畝一年收入上千塊,一般的樹子掙不到這么多?!碧崞鸱N植巨桉的初衷,車國民說是為了“掙錢”。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經歷了數十年采伐后,樂山本地的原始森林所剩無幾。這讓造紙企業(yè)、木材加工企業(yè)密集分布的樂山頓生危機感。憑借著樹干筆直、材質優(yōu)良、生長速度快等優(yōu)點,巨桉成為企業(yè)和農戶眼中的“財富樹”,開始在當地大規(guī)模種植。省林科院科技處處長郭洪英證實,樂山是全省最早大規(guī)模種植的地區(qū),目前種植面積超過7萬公頃,超過全省總量一半。
真正讓巨桉在樂山安家的,是1998年先后啟動的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傳統(tǒng)的木材來源斷絕。1999年的春季,樂山本地的吉祥木業(yè)在沐川等地開展了“租地種樹”行動。車國民家的巨桉,就是在那個時候種下的。
“企業(yè)老板說的,只要長成了,有多少要多少。”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車國民種了0.533公頃巨桉。
喜悅很快取代了懷疑:按照企業(yè)的要求,車國民家的地上,每公頃種植了1200-1800株,從種下到進入采伐期只有6年,僅為松樹的五分之一。采伐時核算,每公頃產木材150噸左右,與30年生的松樹產量幾乎持平。2005年前后,沐川境內第一批桉樹木材上市:每噸木材售價700元,每公頃年產值接近17500元。“一畝地一年收入上千塊,老百姓肯定愿意種?!便宕h林業(yè)局局長陳發(fā)智說,這樣的成績單打消了農戶們的懷疑。此后數年,當地巨桉種植面積迅速擴張至1.3萬公頃。
樂山市平興林場也瞅準時機,一躍成為當地最大的巨桉種苗供應基地,每年可提供苗木近千萬株。
生態(tài)問題的背后
巨桉消耗太多養(yǎng)分是事實,但種植模式不合理才是問題的根源
巨桉究竟有多耗費養(yǎng)分?
郭洪英介紹:在同等條件下,巨桉的生長速度是松樹的五倍,“松樹30年才能采伐,速生桉6年就可以?!鄙L速度快,自然需要耗費大量的養(yǎng)分。但與松樹等其他本土樹種相比,巨桉的養(yǎng)分使用效率極高:—生長養(yǎng)分比是松樹的三倍以上。換言之,吸收同樣的養(yǎng)分,同樣的時間,巨桉可以長高3米,松樹只有1米。
郭洪英說,按照上述比例換算,巨桉每年消耗的養(yǎng)分、水分量,差不多是松樹的兩倍。此外,的根系吸水極限只有4米,“怎么能把所有的過錯都扔給巨桉呢?”
至于樹下不長草,郭洪英解釋,桉樹雖是外來物種,但并不具備生物入侵現象和特征,人工培植的桉樹林不會降低原有的生物多樣性,只不過桉樹下的小生態(tài)系稍顯惡劣,適應物種數量少,“它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是所有人工植被的共性,不是桉樹獨有的?!?br>既然如此,那為何會出現生態(tài)問題?“這本是一個很好的產業(yè),只是過往的思路和種植方法有問題。”在省林業(yè)廳產業(yè)處的姜貴藤看來,傳統(tǒng)的巨桉種植模式過于粗放,導致樹種染上“污名”。尤其是純林、密植做法,直接將巨桉變成了“背黑鍋的”。他說,著眼于土地承載力、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防災防火角度,純林、密植的模式都難言科學,“一畝動輒種一百多株,還不講究樹種搭配,這怎么行?”
巨大木材缺口的背后
四川木材年需求量目前超過2000萬立方米,如果不改良現有巨桉種植模式,就必須找到別的替代速生樹種
對生態(tài)的負面影響,讓巨桉面臨著被淘汰的命運。
針對巨桉的爭議,省林業(yè)廳曾組織調研團隊前往樂山實地查看。雖然得出的結論有利于巨桉的支持者,但形勢卻無法逆轉。2012年,沐川全縣的巨桉種植面積達到1.3萬公頃頂峰后便逐漸下滑,目前僅有0.67萬公頃。
省林業(yè)廳造林處處長童偉介紹,目前,年需求量超過2000萬立方米,但每年全省木材采伐限額僅為1000萬立方米左右,“超過一半要靠進口”。近年來,東北國有林區(qū)正式停伐,東南亞和非洲國家紛紛出臺木材出口限制政策,四川的木材供應極不樂觀。
按照全省現有種植面積推算,巨桉每年可提供木材330萬立方米左右,占年采伐限額的三分之一。“不種巨桉的話,有三個后果必須承受:相關企業(yè)停產、木材價格攀升、盜砍盜伐加劇?!笔×謽I(yè)廳產業(yè)處相關負責人反問:“沒了巨桉,這個缺口怎么填?”如果要限制桉樹,必須找到別的速生樹種,否則,就應該想辦法改良現有的種植模式。
樂山市林業(yè)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十年來,當地已經開始從政策、資金多個角度調控巨桉的種植規(guī)模,但“只限制,不取代”。從2004年開始,樂山進行了一次巨桉改造行動,采取構建多樹種、竹種的混交林,并降低巨桉的種植密度,“一畝地只有十來株,間距有十幾米,中間種上竹子或者其他樹種,多個林相都有,這樣就平衡很多了?!痹跊鲲L村的巨桉種植基地內,間伐后留下的桉樹樁已經干枯,現在一畝地只有六七十株,密度比以前降了一半,土地肥力、保水能力還算正常。
宜賓、瀘州的實踐,是選擇用栽竹來替代種桉樹。過去8年,全省竹林面積增加33.3萬公頃,總量接近120萬公頃,每公頃產出竹材30噸,產值跟種桉樹差不多。不過,在板材等木材加工領域,竹子還無法取代桉樹。
今年,四川將完成營造林1000萬畝,全省森林覆蓋率有望提升0.8個百分點,新增森林面積超過半個眉山市。這是2月21日,記者從在成都舉行的大規(guī)模綠化全川暨林業(yè)建設情況通報會上獲悉的。
省林業(yè)廳向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通報了四川林業(yè)建設規(guī)劃,并聽取意見建議。根據通報,今年我省將通過造林增綠、森林質量提升、森林城市群建設等方式,提升森林面積和質量,并實現林業(yè)總產值3300億元。同時,全面啟動林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重點生態(tài)項目建設,確保“荒山增葉子,農戶增票子”。
(來源:四川日報)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