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森林呈恢復性增長將建林業(yè)合作長效機制\朱小杰陪你聊米蘭家具展
中國國家林業(yè)局長張建龍11日表示,中國和東盟國家林業(yè)交流合作借助中國—東盟博覽會這一平臺,近年來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區(qū)域森林覆蓋率呈現恢復性增長。未來雙方將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共商共建共享綠色絲綢之路。
當天,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組織的采訪團對中國國家林業(yè)局進行了采訪。張建龍以書面形式回復了記者的采訪。張建龍表示,中國與東盟國家自然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緊密聯系。自2007年在第4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舉辦首屆“中國—東盟林業(yè)合作論壇”以來,中國國家林業(yè)局和東盟各國加強了在植樹造林、森林經營、珍稀動植物跨國保護、優(yōu)良種質培育、經濟林培育和加工利用技術等方面的交流;雙邊政府的林業(yè)部門也就加強林業(yè)立法、執(zhí)法、行政管理進行了合作。他透露,通過上述合作,近幾年,中國和部分東盟國家的森林出現了恢復性增長。
中國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1.66%,人工林面積居世界第一位。2015年,中國—東盟雙邊林業(yè)貿易額達到318億美元,其中自東盟進口額20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東盟各國最重要的林產品出口市場。張建龍認為,從上述合作可以看出,中國和東盟各國在繼續(xù)開展林業(yè)各領域合作方面有著現實需求和廣闊空間,但總體而言,雙邊的林業(yè)合作還處在構建合作機制、明確合作方式、發(fā)揮合作潛力的初步階段。
“中國和東盟各國在林業(yè)發(fā)展過程中,面臨著林業(yè)產出在各國國民生產總值中的占比下降、天然林破壞和森林退化趨勢持續(xù)、需求增長和供給不足矛盾日益突出等諸多挑戰(zhàn)和一系列現實問題?!彼硎荆訌娏謽I(yè)生態(tài)建設、維護森林生態(tài)安全、促進林業(yè)經貿投資合作,應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共同責任和重要使命。
張建龍介紹,即將于今年9月舉辦的“中國—東盟林業(yè)合作論壇”,與會各方將以“維護森林生態(tài)安全,提高國民綠色福祉”為主題,共同探討加強林業(yè)合作、應對共同挑戰(zhàn)的思路與對策。張建龍稱,中國非常愿意與東盟各國重點開展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綜合管理、跨界自然保護區(qū)、生物多樣性保護、森林資源培育和開發(fā)利用、林機裝備輸出和產能合作、林產品貿易、生態(tài)旅游和林業(yè)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合作,積極打造多種形式、不同層級的合作平臺,建立中國-東盟林業(yè)合作長效機制,共商共建共享綠色絲綢之路。
(來源:華龍網)
在光線對比中的形色幻變在光線對比中的形色幻變古今搭配的創(chuàng)意清水長椅
采訪/陳桂湖圖片提供/澳珀家具
展覽名片>>>
展覽名稱:“坐下來”系列家具展
展覽地點:意大利米蘭國際展覽中心
策展人:朱小杰
人物名片>>>
朱小杰,1955年出生于中國溫州,澳珀家具藝術總監(jiān)、溫州家具學院院長、中央美院客座教授、中國家具設計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著名策展人。
米蘭展上的東方意趣
“坐下來,喝杯茶”是設計師朱小杰策劃的2013年意大利米蘭家具展的主題。前一年,他在同一展會策展的主題叫“坐下來”。兩次不同名稱的展示,背后所蘊含的是一個相同的理念。設計師旨在通過展示家具的“中國設計”風韻,向世人傳達一種類似“知足常樂”這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詞語所蘊藏的深刻智慧。
“坐下來”系列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的設計為米蘭家具展帶去了一股清新雅致的中國風。展品沒有華麗的雕飾,但每個細節(jié)卻都精致透亮地直指人心。朱小杰巧用家具為其“道”具,用家具的“中國設計”,表達了東方意趣。
博古通今的朱小杰
策展人朱小杰有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作為設計師,他把對傳統(tǒng)的透徹解讀融入其設計作品。古典家具簡潔雅致、端莊大方的氣質在其作品中盡顯無遺。而與此同時,中國傳統(tǒng)順應自然的哲理又使他順世達觀,用一種禪的心態(tài),享受人生,也享受設計之美。
博古是為了通今,朱小杰并沒有落入刻板的古今概念之窠臼,他把傳統(tǒng)的奧義用現代人喜聞樂見的方式,通過其家具設計和展會的策劃,作出精妙的闡述。
朱小杰說,他“用‘明’做事,用‘道’做人”,又說,他“享受生活,享受設計”。朱小杰的“明”是什么,“道”又是什么,他又如何“享受”著生活與設計,且聽藝術家用其作品和語言,為我們娓娓“道”來。
對話朱小杰
問_陳桂湖答_朱小杰
我們走得太快了
記者:2012年您在米蘭國際家具展上策劃了“坐下來”家具展,2013年又策劃了“坐下來,喝杯茶”,帶著中國設計作品,向世界展示了獨具韻味的“中國風”生活方式,引起許多媒體的關注。為什么要把主題定為“坐下來”,而后又把中國茶的元素也加了進來?
朱小杰:2012年,我們?yōu)槊滋m設計周帶去了椅子讓大家“坐下來”,通過作品,看看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看看中國人的思維形式,看看中國人的表達方式。
2013年,我們想,帶什么過去呢?朱哲琴說講講中國吃的文化也蠻好,于是我想到了喝茶。龍井、烏龍、大紅袍……先不說其色味是何等微妙,單看這些名字就已詩意翩翩。更有博大精深的陶瓷紫砂耐人尋味,能否坐下來喝杯茶,體驗飲茶過程中的中國設計。
茶桌、茶具、茶葉,各個細節(jié)無不折射出中國古老的茶文化與當下生活以及家具的融合。在紅星美凱龍米蘭展啟動發(fā)布會上,與侯正光、楊明潔聊起這個念頭,竟然不約而同,都想“坐下來喝杯茶”。平常樸實的生活本身充滿朝氣,描繪日常的設計也因此而生動。一次是坐下來看一看,一次是坐下來嘗一嘗,相同又不同。
記者:您是否想要通過這樣的展覽,向世人展示一種您認為人們應該具有的生活理念?為什么?
朱小杰:是的。中國有句名言,心靜身自涼。我們走得太快了,科技的發(fā)展讓人停不下來,金錢的誘惑讓人把美的東西都丟掉了。只有慢下來,靜一靜,想一想,最好坐下來,才能品味生活的奧妙。
很多人不愿向后看
記者:2013年米蘭家具展,中國設計軍團的大主題是“中國設計,世界看見”。在提倡慢生活的今天,中國傳統(tǒng)文化無疑獨具魅力,我們經常談到文化自信力的話題,很多國外的機構也在研究儒家學說。您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精神體現在家居和家具的設計上,應該如何呈現?
朱小杰:我記得邱吉爾的一句名言:“你往后看多遠,你往前就能看多遠?!泵绹荒芡罂?00多年,而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足以讓我們無比自豪??上Ш芏嗳瞬辉赶蚝罂础?/p>
愛自己,尊重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與生活。許多中國設計師已經認識到傳統(tǒng)的力量,在融合國際設計元素后,出了很多讓人難忘的作品。我見過一把竹凳,三根普通竹子制作的凳腿在頂部變?yōu)橹裉?,編織出一個完整的凳面,完美地表達了竹子的材料特性。還有臺灣的“易”設計(YIIdesign),把傳統(tǒng)工藝和本土材料巧妙地結合。中國不缺卓越手工藝,缺的只是組合和引導。就像我設計的“蜂壺”,委托制作的那位紫砂大師自己也感慨:“做了這么多年的壺,怎么就從來沒想過:原來茶壺也可以是這個樣子!”由于固有的觀念,中國很多古老的手工藝正在凝滯老化,甚至有被棄于小巷深處的可能,如果能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完全可以創(chuàng)造出獨屬于中國的設計。此即最大的突破口。
2009年的科隆展,我想通過國際平臺把這個信息傳遞出去,讓同行有信心,也讓世界知道中國設計的魅力,效果非常不錯。這次展覽也做到了,讓人很快樂。
中國不缺設計,缺溝通
記者:與米蘭家具展上的國際潮流相比,中國家具原創(chuàng)設計應該在哪方面做出一些調整?我們的優(yōu)勢和劣勢是什么?請您談談對家具“中國設計”的看法。
朱小杰:中國制造遍布全球,但中國設計卻極其薄弱,這是現狀。其實中國并不缺設計,而是缺溝通,特別是缺少將設計師的作品變?yōu)樯唐返氖袌霾僮?,這是我們的缺陷。在西方,一個好的設計會被迅速推上市場。
中國最缺乏的是市場通路,而就產品品質來講,最缺的是對加工工藝的細節(jié)把握。明式家具讓我們驕傲,中國人身上其實有做家具的天賦與基因,做不好是不應該的。不像汽車、電腦,那是西方人的特長。
目前中國設計還處于初期發(fā)展階段,因為我們很長一段時間忽略了設計?,F在我們很努力,也出現了一些好作品,但相對這么大的一個民族,好作品的量還是太少了。而沒有一個量的積累,就不會有質的變化,況且每個設計師的閱歷、文化底蘊、地域差異也導致其對美的標準有所不同。因此,中國設計還需要時間。
記者:一個中國家具的設計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素養(yǎng)?
朱小杰:有句很樸實的話我很欣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痹O計師要有宗教式的信仰追求,但不一定有宗派;要熱愛生活,在此前提下,得有那么一點點的自戀傾向。愛自己很重要,愛自己的人才會愛別人、愛生活,因為設計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展示。
我們經常講傳統(tǒng),其實傳統(tǒng)很大程度上就是歌德所說的“回到內心”,傳統(tǒng)就在我們的血液中,在我們的基因里。
今年3月份,美國櫥柜聯盟向商務部關于從中國進口木柜和梳妝臺及其零部件的反傾銷稅申請。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認定,有“合理跡象”表明,從中國進口的木質櫥柜正在美國生產商的利益,從而進行了一項相關貿易調查,可能導致對這些產品征收關稅。
貿易委員會(ITC)的初步調查結果意味著,美國商務部將繼續(xù)調查中國的木制櫥柜、家具和零部件是否得到不公平的補貼,或在美國市場以低于公允價值的價格出售。如果商務部認定這些產品在美國市場上受到不公平的補貼或傾銷,并且ITC堅持其初步發(fā)現的損害,美國將對進口產品征收5年的關稅。
盡管紅木家具價格遭“腰斬”、“跌到地板價”的消息不斷見諸報端,但動輒一套數十萬元的紅木家具,對不少消費者來說仍算是奢侈品。然而,近期廣西質檢部門一項針對紅木家具的抽查結果顯示,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竟然高達53.9%。而紅木家具市場的種種造假現象更是令人心驚,消費者維權面臨難題。
本周六下午,揚子晚報紅木愛好者俱樂部特邀中國紅木品鑒網吳博士,為您解讀紅木家具種種造假手段,品紅木好壞,鑒紅木真?zhèn)?
為了進一步回饋揚子晚報紅木愛好者,本期活動特邀漢寧紅木現場進行降價義拍,起拍價是市場最低價,但成交價卻是由您說了算,只要沒有人應拍,價格不斷下降,最終成交是多少由您現場定,這種價格沒有任何可比性,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這一切不是為了賣紅木,只是為了回饋紅木愛好者,只是為了一顆公益心!
該項目業(yè)主為廣西貴港金諾投資有限公司。項目選址在貴港產業(yè)園區(qū)覃塘石卡園,總投資56億元,建設內容包括加工、林木交易物流、自用碼頭、電子商務平臺項目等。
該項目從項目考察到項目選址到確定在貴港投資歷時一年時間,為了加快項目落地,貴港市林業(yè)局多次與項目業(yè)主到園區(qū)和各部門協調開展各項前期工作,為項目的選址、注冊、規(guī)劃、碼頭和土地的落實做了大量的工作。
2016年1月14日,貴港市林業(yè)局副局長韋振烈再次帶領局招商人員到該項目公司,詳細了解了項目的進展、困難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進一步與項目業(yè)主商議項目的立項和規(guī)劃等工作,并表示將全力以赴服務大項目,促進項目早日落地建設,實現投資與建設同步。
:伍炳亮黃花梨、紫檀精工重器在京連續(xù)展出
編者按:據悉,以中國傳統(tǒng)家具設計大師伍炳亮作品為主題的“伍炳亮黃花梨藝術博物館”近日在廣東臺山開始動工。該藝博館規(guī)模壯觀,占地約3.6萬平方米,以展示伍炳亮大師的千余款黃花梨家具作品為主,還將對黃花梨家具的文化歷史、材質類型等進行全面介紹。據了解,伍炳亮的這批黃花梨家具既有早期高仿制作的作品,也有后期以改良與創(chuàng)新設計為代表的精品,還有明清時期的經典老家具收藏品。傳統(tǒng)家具業(yè)界人士紛紛表示,在黃花梨資源枯竭、價格高昂的今天,黃花梨精品家具已難得一見。能使黃花梨家具濟濟滿堂,以數萬平方米的規(guī)模來集中對外展示,堪稱這一時代的絕響,勢必為廣大傳統(tǒng)家具愛好者、收藏家們提供一個黃花梨藝術鑒賞的高端平臺。
此外,由伍炳亮精心設計制作的紫檀、海南黃花梨作品還將于近期持續(xù)在北京展出。其中,其紫檀重器《精刻萬里長城地座屏》已于11月21日亮相北京中華世紀壇;另有兩件他近期的海南黃花梨家具經典之作則將于12月6日參加在國家博物館舉辦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雙年展”,足以讓在京的紅木家具愛好者、收藏家們一飽眼福。
圖一:精刻萬里長城地座屏黃花梨藝博館動工,黃花梨藏品稱絕
伍炳亮黃花梨藝術博物館總投資2億多元,預計可在2016年底建成。該藝博館參照古代園林建筑風格的韻味,由伍炳亮大師親自進行室內裝飾與陳設設計,以使每一件黃花梨家具作品都能與環(huán)境互為映襯,呈現出最好的藝術美感。據了解,屆時陳列的家具既有海南黃花梨也有越南黃花梨家具作品,均由伍炳亮大師以高仿、改良、創(chuàng)新手法設計制作而成。全館家具款型眾多,類別齊全,基本涵蓋了中國明式家具的各個類別與型制,且用材精良大氣、工手精嚴細謹,在黃花梨等名貴木材資源匱乏的今天,這批家具件件堪稱藝術收藏級別的國寶重器。另外,伍炳亮先生親手收購珍藏的一批明清經典老家具也將亮相藝博館。
圖二:伍炳亮黃花梨藝術博物館效果圖業(yè)內資深人士表示,縱觀當代仿古家具行業(yè)歷程,黃花梨因為資源匱乏,能夠供應給行業(yè)大批量制作家具只有短短的十多年時間,而最初黃花梨的廣泛應用卻是與紅木家具行業(yè)起步的第一個十年同步。當時全國紅木家具行業(yè)處于萌發(fā)階段,受爆發(fā)式增長的市場需求推動,以及制作經驗與技術的不成熟所限制,那一個時期的家具粗制濫造盛行,精品乏善可陳。以現在的行業(yè)標準來看,那時候的家具用材雖然名貴,但大都屬于普品,最好的材質做了最差的產品。經過這一萌芽時代,名貴材質消耗一空,黃花梨過早地從大眾消費市場中一去不復返,而很快進入藝術收藏時代,業(yè)內再無力像前期那樣有數量比較可觀的黃花梨家具的生產制作,整個行業(yè)所產生的黃花梨精品家具實在有限。而伍炳亮從業(yè)達三十多年之久,行業(yè)萌芽階段正是他藝術成熟時期,因此黃花梨資源充裕的時期正吻合了他藝術創(chuàng)作的高峰時期,才得以積累數千款經典黃花梨家具作品。當前黃花梨家具藝術博物館的建設,成規(guī)模地區(qū)藏列這樣一批黃花梨家具系列精品,可以說是全景式地總結了當代仿古家具行業(yè)歷程中所產生的黃花梨家具精品,堪稱絕響,意義非凡。
圖三:伍炳亮黃花梨藝術博物館正門伍炳亮黃花梨藝博館的建立一方面標示著當代紅木家具步入了藝術收藏行列,另外一方面又只能作為一個特例來看待??陀^來評價當代紅木家具行業(yè),現狀仍顯尷尬:行業(yè)做大了,文化沒有相應跟上;材料消耗掉了,精品家具并沒有增加;行業(yè)固然蓬勃發(fā)展,但并沒能像紫砂壺等其它傳統(tǒng)工藝產業(yè)一樣出現一批名人名作以及行業(yè)大師。仿古家具行業(yè)大師的缺位,在這方面可以說處于一種“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狀態(tài):傳統(tǒng)歷史上,百工匠人受排斥,不受重視,沒有真正的藝術發(fā)展史可言;當代行業(yè)的興旺則并非文化高度發(fā)展后的結果,而是受消費文化的需求和市場經濟的推動,許多設計制作者本身并不具備傳統(tǒng)文化審美品味,更很難將其視為一門藝術來真心對待,而往往以追求利益為先。這種狀況在行業(yè)的初級階段猶可,到了行業(yè)發(fā)展轉型的今天,則必須加以克服,需要真正有一批行業(yè)旗手和精品重器出來,以對整個行業(yè)有所提領。
伍炳亮:三十年制器風雅,成一代業(yè)內名家
自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伍炳亮從事傳統(tǒng)仿古家具的設計制作與購藏、研究已達三十多年之久,在明清家具的制作經驗及造型美感的認識方面造詣頗深,從中更積攢了上千款家具作品款型,涵蓋了傳統(tǒng)家具的各個類別,它們以明式黃花梨及清式紫檀為重要代表,從中糅合了明清家具藝術的各類風格。在數十年的制器生涯中,對于古典家具的設計制作,伍炳亮更強調個人對傳統(tǒng)家具文化本身的理解和演繹,來真正樹立屬于時代、屬于自己的風格。在他看來,古典家具的歷史是活的,不是死的,它生動地呈現在一件件老家具款型身上。但款型則有好壞優(yōu)劣之分,需要我們憑借自己的理解去區(qū)別和領悟。所以設計制作古典家具,既不能照本宣科、一比一地去復制,也不能生搬硬套地胡亂臆造,或是急功近利、刻意地標新立異。
圖四:伍炳亮近照評價伍炳亮對家具藝術的追求及其所獲得的藝業(yè)成就,著名作家、黃花梨家具收藏家海巖表示:中國的明清兩代硬木家具分別代表了士大夫和皇室貴族的審美趣味,兩者風格雖然簡繁各異,趣味不同,但都是精英文化和審美品味結合精絕工藝與珍貴材質,融貫而成的藝術形式,在世界藝術領域獨具特色,享有崇高聲譽。而在當今社會中,整體心態(tài)偏向浮躁和急功近利,市場上的仿古家具也難見上等的精品,能夠對傳統(tǒng)家具深入研究并身體力行去全面制作繼承的高手實不多見。其中,伍炳亮先生三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投身家具設計與制作,其家具作品既融匯了傳統(tǒng)家具各大風格流派之所長,又前后貫穿、表現了在不同時期的制器風貌,從中凝結了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心血。從風格上講,他的這些作品又大多樸茂大氣,呈現出很強的整體性和一致性,再加上所處時代的優(yōu)勢,其材質都十分精良,無論數量還是品質都將是獨步業(yè)內的,一時無法被人超越,可以說代表了我們這個時代黃花梨仿古家具的至高成就。從這些意義上講,伍炳亮在黃花梨藝術家具的設計制作方面,確然獨具卓然大家之風范。
伍炳亮紫檀、黃花梨家具精品近期持續(xù)在京參展
近期,由伍炳亮精心設計制作的紫檀、黃花梨家具作品將在京持續(xù)開展:11月21日,由伍炳亮精心設計制作的《檀香紫檀精刻萬里長城地座屏》參加“廣東省民間工藝大師精品展”,亮相北京中華世紀壇。據了解,這件地座屏作品規(guī)格恢弘壯觀,長約4.6米,高約2.4米,共耗料八千余斤,歷時四年多才完工。整件作品雕飾華美,屏心采用深浮雕手法雕成萬里長城,表現了長城在崇山峻嶺中蜿蜒盤旋的宏壯景象,再配上屏框上卍字錦地浮雕的花草紋飾,正好展現中華民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時代精神。整體作品傳承了清代宮廷家具制作精華,又有當代雕刻題材、時代精神的創(chuàng)意設計,實為借古開新、傳昭后世的精品典范。
圖五:海南黃花梨刀牙裙霸王棖大畫案12月6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工藝美術館承辦的“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2014·北京)”將在北京國家博物館拉開帷幕。伍炳亮有兩件海南黃花梨家具作品:《海南黃花梨螭龍紋萬歷柜》和《海南黃花梨刀牙裙霸王棖大畫案》將赴京參展。其中,《海南黃花梨螭龍紋萬歷柜》整體器型端美高大,尤其是左右兩扇硬擠對開的柜門,各自雙拼而成,所用板料同為一根木料所剖而成,板上紋理流暢,鬼臉斑斕,盡顯海南黃花梨材質的天成之美,加上柜子上下比例拿捏的精準,工藝的精湛,實為不可多得的收藏級家具精品。另一件《海南黃花梨刀牙裙霸王棖大畫桌》,其選材用料也毫不遜色,桌面寬大修長,宜于鋪展書畫,而相比用料的豪壯,由素樸的刀牙、遒勁的霸王棖、直落的圓腿,則構成了一個簡潔明了的結構,合觀用料、造型的特點,它傳遞出一種古茂沉雄的氣韻,深得明式家具的旨要趣味。
圖六:海南黃花梨螭龍紋萬歷據了解,這兩件入選本次“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的海南黃花梨作品,都是伍炳亮在近兩年中的新作,此前并沒有在其它展會中展出過。如今黃花梨資源枯竭,價格成本高昂,每市斤價格高達萬元以上,處于這一時代境況中,還能看到這樣的黃花梨家具新作,實在很是難得,也讓人很難理解伍炳亮設計制作這些家具的緣由。談起這一話題,伍炳亮也不無感慨,他說:“黃花梨目前已步入藝術大收藏的時代,只有黃花梨家具精品才受追捧,才能在這個時代站穩(wěn)腳跟,凸顯它的藝術附加值。在這樣一個時代,我也希望能以頂級的材質、優(yōu)美的型制和精良的工藝,來真正打造一批藝術收藏級別的海南黃花梨明式家具精品,讓這些珍貴良材得以煥發(fā)第二次生命,讓好的家具藝術品傳承給我們后人,這也就是我近年來仍在持續(xù)設計制作海南黃花梨家具的原因所在。”(本文站轉載自《北京青年報》2014年12月2日A5版)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